正文:关键词:裸课、常态课、优质课、观摩课、探究课
“裸课”是美术教学中一种新的学术术语,本文旨在通过阐述“裸课”的定义、必要性、现实性等内容,号召美术教学尽量减少公开课、示范课、优质课等形式教学,真正回归纯粹地传授美术知识与技能的本质教学。
随着美术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公开课、示范课、优质课的选拔成为美术老师沟通和交流的非常重要的手段,同时也成为观摩、评价教学的常用形式。在这种氛围中,我们感受到了气氛热烈的课堂、精心设计的语言、制作精美的课件、精致的教具以及教师的完美演绎。正当我对这些课佩服的五体投地时,突然听到了国家美术课程标准组组长、首都师范大学尹少淳教授的“裸课”之说,这才恍然大悟,原来以前所听到的公开课、示范课乃至经过层层选拔的优质课原来是经过加工的“花哨”课、“做秀”课。那又什么是裸课呢?
按照尹少淳教授的最初定义,就是指“比较纯粹的学习美术知识与技能的课”。但后来又有人将“上课不用多媒体的美术课”也视为“裸课”,李力加教授就这么认为。归结起来,我个人的理解是:所谓的“裸课”,就是在美术学科教学中去掉了很多“花头”的表面文章,能够使美术学科的知识深入到学生内心的教学,这样的教学属于“裸课”的范畴。一节课太花哨,不论它是多么华丽,穿的太多,则臃肿无比,令人不舒服。那么,给学生上课,是选择一点不穿或是穿一点?是恰当的穿一点还是层层包裹?是完全的裸露还是恰如其分的表现出曼妙的身姿?
一、“裸课”存在的必要性
客观来讲,裸课是基于真实课堂教学情况下的一种常态课,它摒弃一些外在的、花哨的教学资源,实实在在反映美术本质的东西。正如尹少淳教授所说:“我的观点是,在中小学美术教育中,追求完全的裸课并不可行,但偶尔的裸(比如某节课只做纯粹的技法练习)一下是可能的,甚至也是必要的。当然“衣服”也应厚薄适度,不要因为穿着臃肿而遮掩了美术学科美妙的“胴体””(《中国美术教育》2008第1期)但是并不是说裸课就是一节不用多媒体或是其他辅助工具的课,相反,这些工具只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拐棍,教师不能完全依赖于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专业素养、专业能力和教学功力才是一节优秀美术课的标准。从这个方面看,裸课并不是一般人都能上的,且都能上的好的。美术教师敢于上“裸课”,敢于在学科专业上更“裸”一点,本原一点,就需要积累足够的资本!资本是什么,就是专业素养、专业能力、专业视野和专业智慧还有教学艺术和教学功力。这也是当下为什么越来越多的美术教师上课不敢“裸”、羞于“裸”,依赖包装,依赖媒体的原因所在。
二、“裸课”存在的现实性
裸课虽然对教师提出了更多、更高的标准和要求,但是对美术教学却具有很强的必要性。一是真实性。裸课是朴实的,有的只是自然状态下的真实呈现,接近原生状态,具有质朴的原力,不会因过滥、过繁、过度的的雕琢和宣染而喧宾夺主、本末倒置。裸课一切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结合本地区、本校教育资源条件,生源情况,教学更趋于实际,注重实效。让课堂回归真实,体现了我们平时的课堂教学原则。二是实效性。活动的形式更加灵活多样,活动的过程更加轻松愉悦,美术技能技法学习掌握的就会更加扎实。与教师的交流更加真实,互动更加积极实效。三是专业性。能够加强对学生美术专业性的渗透,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美术技能技巧,并在此基础上拓宽专业知识学习的广阔度,注重知识间相互交叉、渗透、融会贯通,体现出知识的纵向性和关联性,体现出美术的专业性。
三、“裸课”需要把握的度
观摩课、优质课是当前公开课的主流。在这类课中,因为要把好的教学效果和教学成果展示给听课者,所以前期的精心设计、适当的筛选、必要的演练、刻意的营造氛围成为近来美术课越来越堂而皇之的“做秀”行为。那么在这类课中,是否可以采用这种带有“做秀”意味的上课形式?又是否可以完全的上成“裸课”的形式?其实所谓的公开课就是在一定范围内开发课堂,把自己(教师或学校)的教学理念、教学思想、教学科研、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向外界进行展示的一种手段,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某些公开课不能过分的注重做秀,但是也不能完全裸露。那么,哪些课我们可以适当的让他有一件华美的外衣,哪些课我们可以更骨感一些呢?
1、观摩课。因为要把好的教学效果展示给听课者,达到导向和示范的作用,所以观摩课不反对做秀,前期的精心设计是正常的也是可行的。但是,如果过分拔高以至于脱离观摩课的目标,使大家好像是在看戏,好看不好学,也就失去了推广和示范的作用。因此,对这类课的演练有三个原则:意识要有新意,有引导性,要好看;二是要真实,师生互动的真实性;三是能起到开阔视野、推广和示范的作用。
2、优质课。优质课等评比课具有选拔、比较的特点。客观、公正是评比的主要原则。这类课代表着教师素质、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它体现着教师个人的全面素养和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对教师队伍具有甄别和示范的价值。应该说这类课程应该适当的少秀乃至不秀,扎扎实实的体现教师的素质能力。但从实践看却不尽人意,最大的问题是外衣穿的太多而骨感少了,使得很严肃的教学比赛成了“做假”的舞台,这类现象不能不令人痛心和遗憾。
3、探究课。探究课是指从美术学科领域或现实生活中选择和确立主题,在教学中创设类似于学术研究的情境。学生通过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收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情感与态度,特别是发展探索精神与创新能力。它倡导学生的主动参与,其特点是自主性、实践性、综合性、开放性。也就是我们时下的“同课异构”。探究课一般不像观摩课那样追求完美,而是针对某方面或者是教学形式或者是教学手段也可能是教学理念进行的教学实验,其目的是进行探索和研究。而观察和评价此课的重点在于发现和寻找规律,确认找出一种新的教学方法。这类课体现了教师的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也体现了探索的价值。第一,可以有各种尝试,包括“做秀”。第二,展示的并非是成熟的或推广的课,允许失败,为听课人提供了一种探索的经验。美丽的外衣允许穿,只要穿的好看,穿的曼妙。
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那么,在现代教育体制下,学生何为?师者何为?好的美术教师,应该是在教学中强化美术学科知识本身在孩子们学习中的地位,而要将自己个性的表象埋藏在美术课程教学传递的知识背后,要想办法在教学过程里突出美术学科知识本身对学生成长的作用。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的精神引导者。总而言之,不论“做秀”课还是“裸课”,教师的素质决定着教育的未来,教师的素质决定着今后教育的方向。正如陈安先生的观点:“把知识和风格留在学生脑海,自己的形象悄然淡去”。这样的教师,才是最好的。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