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工程力学作为中职学校机械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对后续专业课的学习起着重要的桥梁作用,如何提高工程力学的教学质量显得很重要。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问题是老师难讲,学生难学,教学效果往往不太理想。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就如何提高工程力学的教学质量谈一些看法。
关键词:工程力学;教学质量
工程力学是中职学校的一专业基础课,许多工程实践都离不开工程力学,由于课程自身特点所以工程力学又是许多后续专业课程基础,因此工程力学是一门重要课程。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大都是初中毕业生,对数学和物理基础不扎实,空间想象力和逻辑推理能力本领较弱,同时工程力学的概念、知识、计算原理都比较复杂、抽象,因此学生学习起来吃力,掌握起来难度很大,学习效果不甚理想。让力学知识与学生的其它专业课程及工程技术实际活动有机的结合起来,帮助学生掌握老师所教授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工程力学的兴趣,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工程力学的课程特点及学科魅力刻不容缓。
近年来,笔者一直从事一线教学,承担机械类工科专业班级的工程力学的教学授课工作,在实际教学中积累了一些经验,现提出来与大家一起学习、探讨、交流。 引导学生合理认知工程力学这门课程 工程力学(包括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是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机械类工科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在教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但在多年的教学工作中,我发现学生对工程力学课程存在一些不正确的认知,有些同学认为,中职学校主要是掌握一技之长只需进行专业的技术训练,只需要学习专业技能,深层次的理论知识对日后的工作没有帮助,完全没有必要去研究,没有必要去了解、学习,是浪费时间,这种不正确的认知对学生学好工程力学是相当消极的。
作为授课教师我知道学好工程力学对后续专业课的应用和拓展是非常必要的。学生毕业后作为技术工人运用力学知识,在实际工作中对正确使用、维护、保养机械设备、正确分析和解决生产中有关的力学问题提供重要的理论保障,对学生动手能力的提高和技术应变能力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我在课程开始就充分介绍课程特点,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工程力学课程的重要性,鼓励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当学生认识到学习工程力学的重要性,接下来的教学活动就会比较顺利了。 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对课程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促使人们学习,掌握知识、技能提升思维水平的动力之一,它能可行地激发和鼓励人的创造活动。只有当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兴趣了,才能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主动积极的参与到学习当中来。
在教学中要善于创造教学情境,根据学生所处年龄特点及自身生活经验,提出他们生活中所能熟知的力学现象,引起他们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例如:用扳手拧螺母,因手放在扳手手柄的位置不同所施加力的大小也不同。学生对答案是很清晰明了的,接下来讲出问题的答案,从力矩的概念可以知道:力与力臂成反比例关系。再例如:约束、被约束的概念,可以从大家所熟知的火车及铁轨来举例,火车是被铁轨约束的物体,铁轨是约束火车运动的物体。例子就在身边,既加深了学生对学所概念、内容的掌握,同时学生亦会觉得工程力学不是那么的枯燥难懂,是很有生活的一门科学,会提升学生获取知识的兴趣、欲望,会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改革教学方法 (一)优化教学内容
中职学校招收的学生力学基础差,分析及计算能力都不高,故要求所教授内容学生在付出一定努力后,可以理解和掌握,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这就要求我们对所教授内容进行优化。
(二)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传统以教师授课为主的教学方法是学生所不喜欢的,多为“填鸭式”教学,这样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很少参与课堂活动,教学氛围沉闷,学生普遍反映学的累、学的吃力。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以人为本,使课堂教学易于让学生愉快的接受新知、轻松的学习新知、乐于接受新知,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三)脱离实际的课程是没有用处的,要使课堂高效
中职学生毕业后基本不做研究工作,所以认为过多的理论学习是没有用处的,减少理论性教学增加实践性教学、与当今行业实践结合渔发展科技相结合使课堂变得生动、高效是很必要的学习一些课程外的知识、理论联系实际对日后再工作岗位上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组织学生到工厂见习,了解冲床、剪床等机械设备的运动情况,设备破坏的特点及危害,现场提出一些与课本关系密切的力学问题让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良好的学习动机,激励强烈的学习欲望,培养良好的意向动力。
(四)力争做到快乐课堂与从严治学并重
工程力学课堂要求学生做题时有一定逻辑性、条理性,要严格要求学生做到绘图规范性。轻松、快乐的课堂并不是学生放任自流,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在校期间极为注重实际操作技能训练,作为专业基础课,工程力学必须以培养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为主要目标,在课堂教学中把已学知识用到实践中,提高学生解决专业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学有所得,学以致用。 做好课程的考核评价 首先,考试是衡量教学成果的重要手段,合理的考核方式能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达到检验教学成果、教学目标完成情况的目的。
其次,考试过程中也应该主要、注重过程性评价及阶段性评价。
当然,作为一名教师,只有不断的完善自身的业务水平,努力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才能适应当今社会的知识的不断进步,科技的迅猛发展,否则是满足不了学生愿望的,也不能启发学生的智慧。让我们携手并肩,在教师岗位上奉献自己的全部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