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案例背景
刚开学不久,初一的一位班主任找到我,说他们班的学生林某性格极为内向,平时很少和老师同学接触,最近学习成绩有所下降,特别是英语已成了班中的“困难生”。 英语课上大部分时间都是呆着不动、神游窗外。班主任多次想与其沟通,但他总是低头不语。希望作为心理老师的我能否从专业的角度打开缺口。
就这样,不久后的一天下午放学,我主动找他进行了第一次谈心……
初见林某时,他显得有些紧张、胆怯。我笑着为他倒上一杯水、请他坐下,使他紧绷的情绪慢慢缓解。接着我们就开始谈学校、谈同学、谈老师、谈父母……通过交谈,我了解到林某是一个为人正直、待人热情、思维敏捷、自尊心极强的孩子。父母虽然事业很忙,但对他也能严格要求、期望很大。所以在小学五年级以前他各方面都很出色。六年级时他随父母从广州迁到我市,进入一所私立小学就读。由于地区语言的差异,林某与老师同学间的交流受到了影响。上进心很强的他一直都希望能说上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于是他向语文老师请教,可谁知这一行为又导致他“拼音盲”的缺点暴露无遗,雪上加霜的是语文老师竟将他认为的最大污点告诉给全班同学,许多同学都把他当成“小广东”来取乐,这一切都使他深受打击。升到初中后,林某害怕自己的缺点再一次成为被取笑,所以不和任何人接近,只是默默的学习,希望能用好的成绩来弥补。可升了初中学科增多、学业明显加重,特别是英语的学习使他把原来就弄不清楚的“拼音字母”和“英文字母”搞得乱七八糟。开始他还能努力的听讲,可很多都听不懂,又不敢去问,这样成绩越来越差,到后来就认为反正也没希望干脆不学了,所以英语成绩逐渐下降。
二、案例过程
针对林某的具体情况,我认为首先要激发他的学习积极性,再改进学习方法,以此来提高学习成绩、健全心理素质。
第一阶段:纠正错误认识、增强自信。
我告诉他: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一个人不可能什么都不行,也不可能什么都行。比如:很多人基础拼音不好,会使他的识字、阅读等能力很难发展。你虽然也有一定的影响,但很多方面都很优秀,甚至超过其他同学,这说明你很聪明。通过这样的分析,我首先使林某充分的了解自己、认识自己,使他体会到自己是有能力克服困难的,从而增强自信,唤醒了斗志。另外在心理课上,我有意的提出一些适度的问题让他来回答。起初他的“方言”必然会引起同学的讥笑,我及时的批评这种错误行为,对他的勇气作出肯定。再后来,我发现这个孩子其实很有思想,对很多问题的分析都很全面、新颖、独特,我都一一给予表扬,并鼓励其他同学向他学习。
而最大的转机是在一节《做最好的自己》的心理课后。在这节课上,我要求学生运用画笔绘出一棵象征自己的树,并用不同的颜色表示出树上的果实成熟度。当学生们都完成作品后,在我的邀请下,很多同学都展示了自己的作品并配以精彩的解说。其间,我捕捉到了林某与以往不一样的神色。
课后的下午,林某如约来到我的咨询室。当我们共同回顾这节课时他告诉我:原来班里有很多同学和自己一样也存在一些青涩的果实,而自己也同样和其他同学一样拥有很多很多的成熟果实。聪明的他终于明白,每个人身上都有许多非常珍贵的东西。有些人善于发现并能利用这些东西,因此他们有了各种各样的成功,也塑造了一个自信的自己。而自己却没有注意到这些珍贵的东西,更不用说充分利用了,因此也就更容易受到挫折,降低了信心。从此他一定会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做一个最好的自己。
接下来,林某出色的表现赢得了全班同学的承认和接纳,他也兴奋的告诉我说他再也不害怕和老师同学们在一起了,他开始喜欢上这个新的集体。从他的表情和语言中我知道:从此他又恢复了以前的活泼、开朗和自信。
第二阶段:确定学习目标、运用合理方法。
林某已经溶入了新的集体,已经重新找到了自信。不久他便主动的告诉我:他已经找了一位老师给他补拼音,因为希望自己能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我用开心的语言强化他的正确想法,同时不失时机地强调了学习英语的重要性,并指出他并不是没有语言天赋,而是缺乏良好的学习方法。林某接纳了我的分析,并一起根据其自身特点制定了学习方案: 重点突出、点面结合。在其他各科不受影响的前提下,把大量的精力放在最薄弱的英语科上,力求尽快赶上甚至熟练掌握当前的教学进度。 运用记忆方法、激发学习兴趣。林某的当务之急是将落下的课程补回来,这就需要识记大量的字母、单词。如果只是简单的死记硬背,不仅枯燥乏味而且效果欠佳。所以,我给林某介绍了一些记忆方法(理解记忆法、感官记忆法、重现记忆法、联想记忆法等),并指导他尝试,林某有很强的接受力,很快就能运用一些,识记量越来越大。 抓好各个环节、增强学习吸引力。林某不仅要补课,还要继续学习当前的课程,单靠课下的识记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加强提前预习、保证听课、及时温习各个环节的学习,深刻体会由“不知到知”的喜悦和兴奋,使学习充满乐趣。 三、效果
一学年下来,林某通过自身的努力他的英语水平接近到班级中等水平。这一成绩的取得使林某大受鼓舞,他不仅完全摒弃了“无天赋”的错误认识,而且对英语还产生了兴趣。在这种成就动机的推动下,他的水平肯定会更上一层。
在最后一次咨询时,我们又一次回顾了《做最好的自己》这节心理辅导课,我告诉他:或许,许多时候我们成不了参天大树,而只是一棵小草。没关系,不能凭大小来断定输赢!不论做什么,我们都首先要相信:“做个最好的自己!”因为正如“氢气球升起原因”中的老人所讲:“气球能不能升起,不决定于它的颜色、形状与大小,而是气球内是不是充满了氢气;”同样,一个人能不能成功,不决定于他的种族、出身,关键是心中有没有自信,能不能做一个最好的自己。 反思: 对家庭教育的反思:作为孩子第一任老师的家长,应保持与孩子的良好沟通,尽量减少家庭环境变化对孩子心理成长的负面影响,并注意培养其社会适应能力。 对学校教育的反思:对于林某学习困难的情况,按照通常的做法就是告知家长,家校联合鼓励加油,并施加压力,这种方法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比较理想的教育方式是从非智力因素入手,转化厌学心理,提倡个性化教育。 对转化对策的反思:随着学习难度的增大、学习科目的增多,个性化教育无章可循,所以在大量的辅导过程中,各种心理辅导方法能否有机结合,辅导目的能否达到,要取决于辅导教师清晰的理论概念架构及各种辅导技术的灵活运用。所以在现有的情况下,不断地充实自己,大胆又谨慎的探索和尝试,仍将是教育工作者长期面临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