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高考文综(政治)试卷突出对能力和学科素质的考查,体现了新课程提出的主动参与、问题探究等能力要求,彰显了新高考的理念,我们只有更新观念,及时改革课堂教学,不断提高教学效果,适应思想政治课的新高考。
关键词 高考 政治试题 课堂教学
一、2013年甘肃高考文综试卷(政治)试题总体评价
2013年甘肃迎来了首次新课标高考,总体说来,文科综合政治试卷以《考试说明》为依据,坚持能力立意,体现开放性与探究性,关注社会热点,贴近学生实际和社会生活。考查内容突出主干知识,考查面广。试题坚持了考试大纲“总体保持稳定,深化能力立意,积极改革创新”的指导思想,突出对能力和学科素质的考查,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特别是学生参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能力,体现了新课程提出的主动参与、问题探究等能力要求,彰显了新课程、新高考的理念。
试题体现学科特点,体现“三贴近”原则,关注社会重点、热点问题,既有学生熟悉的敦煌莫高窟、“网络在线问政”、台湾风物图卷、莫言获诺贝尔奖等,又有体现国家意志、政策的农业补贴与宏观调控,城镇化,科技创新与文化发展,政协委员参政议政,中国与东盟关系等。试题突出能力立意,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主干知识的掌握。涉及企业经营、宏观调控、财政作用、就业与民生,人民政协、政府性质、原则、宗旨与职能、我国外交政策,文化传播与交流,意识、认识、群众观点与群众路线、人生价值、对立统一等考点,都取材于社会生活的实际,时事的运用是以热点问题来设计情境,考查课内的主干知识和核心内容,引导学生正确地理解、认识和解决现实问题,做到知识、能力考查与情感、态度、价值观考查的统一。
二、学生答题中反映的问题
不少学生不能认真读题理解题意,审题出现偏差,调动和运用相关知识进行理解判断、排误、排异能力不强。答题不能将材料与课本结合,课本基础知识成为失分的重灾区,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知识结构不清和对知识的迁移、拓展、综合与运用能力不足。
三、从课堂教学的角度适应新课程高考
1、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将建构性学习引入课堂教学
建构性学习的核心思路是“通过问题的解决来学习”,知识的建构是通过新旧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而完成的,在“问题解决”这种高水平的思维活动中,学习者要不断地围绕当前的问题解决活动来获取有关信息,同时又要不断激活原有的知识经验来对当前的问题做出分析和推论,综合和概括,新旧知识经验的合理性又在问题解决中得到检验。例如在高一《经济生活》《征税和纳税》的教学中,先展示《深圳宝日公司抗税案例》,并设计出一系列问题:资料中哪些属欠税,哪些属抗税?它们是如何演变的?最终是如何解决的?为什么这样解决?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找到相关的知识点,通过讨论、引导、点拨,学生掌握了本节的基本内容,并能运用基本概念及原理解决相关问题,建构起了有关“征税和纳税”的知识体系。
2、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上好综合探究课
综合探究课旨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上好综合探究课,能使学生成为认识知识的主体和学习探究的主人,学生会感到自己是知识的发现者而不是被动的接受者,从而有效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在课堂教学中,如果能适当组织学生对一些现实问题进行讨论,对于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合作精神,养成探究学习习惯,必然会起到积极作用。在复习《经济生活》课程的时候,我结合最近几年我国许多商品价格猛涨的情况,要求学生进行分析、讨论。学生在讨论中能够运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对商品价格暴涨现象有了初步认识,并能提出应对的措施。在整个学习过程中都是由学生自主地进行,教师仅仅引发了学生探究的思路,仅在学生思维或操作方式有障碍的时候做适当点拨。这样做有利于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的能力”。
3、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想政治课的一条独特的、重要的教学原则,同时也是检验学习效果的试金石,高考试题不避时事政治热点,是近几年思想政治课考试的一大特点,而新课程的考试更加重了这一类型题目的分量。在政治课教学实践中,可根据思想政治教材的相关知识内容,结合当前国内、国际的重大热点问题和社会生活中的典型事例,把重点、难点、热点教学与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使知识贴近生活,贴近社会,贴近实际,使枯燥的知识从静止的纸面上站起来,变得鲜活生动、可信,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深化。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扩散思维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在新的教学理念下的高中政治课,思想政治课要引领学生在认识社会、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实践活动中,感受经济、政治、文化各个领域应用知识的价值和理性思考的意义;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表现,倡导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充满教学民主的过程中,提高主动学习和发展的能力。
新课程强调展示知识的产生、形成、创新和发展的过程,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开展参观访问、社会调查、社会服务等实践活动,让学生走向社会,了解社会,拓宽知识面,这样,不仅能使学生在实践中懂得知识的产生和形成过程,而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使学生逐渐成为一名合格的、全面发展的人才。
4、开展时事政治评论活动
时政教育是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的重要的内容。能够很好地体现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与时代特征相统一的要求。同时,由于时政内容是近期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或社会热点问题,很容易引起同学们的关注。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时政教育,适当开展时事评论,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我在课堂上不定期地抽出时间进行“一周时事评论”活动,让学生对近期发生的时事进行述评。像中国与欧盟的光伏产品事件,朝韩关系及“导弹”风波,香港的“禁乳令”事件等,要求学生关注事态的发展,并用所学的《经济生活》和《政治生活》的知识对这一系列事件在课堂上进行评析。对于学生提高获取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着积极作用。
总之,我们只有更新观念,转变思想,及时改革课堂教学,成功建构属于学生自己的、真正的、有效的知识经验体系,以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教学效果,就一定能够适应思想政治课的新课程高考。
[参考文献]
1《思想政治课程标准》研制组著:《课程性质与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