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到思想品德课,很多学生抱有抵触心理,不愿或不喜欢上思想品德课,本应是趣味横生的思想品德课为什么学生会“听”而却步呢?究其原因在于一些教师照本宣科式的强灌输式教学,教师穿着“旧鞋”走“老路”,学生自然是没有学习的兴趣了。因此,要把枯燥乏味的课堂教学转变成学生津津有味的学习,关键在于激发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就要求教师寓教于乐,讲课时妙招迭出,让趣味走进课堂,成为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的特色,使学生从被动接受式的学习转变成积极主动的学习。那么,在思想品德课中如何巧用妙招,使课堂妙趣横生呢?结合笔者的一些执教经验,浅谈如下几种做法:
妙招一:歌曲导入,以情激趣
对于思想品德课中有些课题的讲解,可以选用一些学生耳熟能详的歌曲导入新课,既出乎学生意料外又在学生的意料中,增强课堂教学的感染力,引起学生感情的共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讲解七年级上册第七课(鲁教版)《做自尊自信的人》这一课时,播放韩红演唱的歌曲《天路》,激昂的歌声,感振人心;铿镪有力的歌词,催人奋进。学生们个个豪情满怀、精神抖擞,把课堂教学推向了高潮。教师适时设问:青藏铁路的成功通车是中国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凸显出中国人民的那些优秀的心理品质?这些优秀品质的重要意义是什么?如何培养这些优秀品质呢?对你有什么启示?学生在自主探讨中不自觉的进入到教学的“腹地”,悦纳了教学的精髓,为自尊自信的教学做好了情感的铺垫,达到了教学的目的。
妙招二:用活名言,以意激趣
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适当的结合着一些名言讲解理论知识,益于学生理解和领会,引起学生探究学习的欲望。如在讲解七年级上册第九课中的《挫而不折,积极进取》这一课时,活用一些名言警句:“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困难就象弹簧,你强它就弱,你弱它就强”……这些学生耳熟能详的名言警句胜过一大堆夸夸其谈的说教,寓意不言而明,使本来深奥棘手的问题轻而易举地解决了。对同一个问题联系名言警句不可过多,否则易上成名言警句鉴赏课。
妙招三:巧用漫画,以美激趣
漫画是人们喜闻乐见的一种形式,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运用漫画,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它能够化抽象为形象,化腐朽为神奇。例如:在讲解九年级思想品德《可持续——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中的我们面临着严峻的资源形势时,展示漫画:地球上的最后一滴水——内容是地球上的最后一个人滴下了最后一滴眼泪,也就是地球上的最后一滴水。这样,使原本十分繁琐的问题显得通俗易懂,难懂的知识浅显化。利用漫画教学,能深入浅出的化解知识,学生也从中受到教益。遇事愿动脑想想,动手画画。
妙招四:学会幽默,以乐激趣。
法国演讲专家海茵兹·雷曼麦说:“用幽默的方式说出严肃的真理,比直截了当地提出更能为人所接受。”可见课堂教学中学会幽默其课堂效果不可估量,它能活跃课堂气氛,制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学生在快乐轻松的氛围中获取了知识,能取得事半功倍的功效。例如,在讲授《人生当自强》一课时,一名学生问:一个人不具备自强的精神,关键不在于自己,而在于周围有没有人监督、管束自己。对于这个问题我并没有给予直接否定,而是反问道:“假如有人被刀子割了,这个人是恨刀子呢?还是恨自己使用刀子不当呢?”不言而喻,学生本来迷惑不解的问题迎刃而解了。课堂教学中机智灵活的使用幽默,能起到画龙点睛、点石成金的效果。
妙招五:讲解时事,以时激趣。
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具有较强的时代性,但根据其教材的编写的时间性,教材中选取的一些材料发生的时间较早,不可能做到与时俱进,这就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摈弃一些过时的不当的材料而选取最新最近发生的时事是一名优秀的思想品德课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养。如在讲解《在社会生活中承担责任》这一单元时,教材中所选的材料比较陈旧,为此我抛开了课本上的材料,特意选取了社会关注度很高的开胸验肺的张海超事件来进行“公平、正义、责任”的讲解,一下子引起了学生的注意,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本来抽象难于理解的理论知识轻而易举的迎刃而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习惯。
纵上所述,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因课制宜的使用妙招(妙招千千万,不止以上几点),不但可以达到预期的教育目的,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而且可以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树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