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在课堂上,对学生适时地进行鼓励教学,以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前苏联伟大的教育学家马卡连柯倡导对学生,尤其差生要进行鼓励教育。其实何尝是差生,有时优等生也要适时地进行鼓励教学,以求对其学业成绩的更进一步肯定。多年的教育教学我发现:学生出现成绩下滑或做题过程中出现错误较平时多的情况下,对学生进行鼓励教学,往往可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使学生对生物学科产生浓厚的乐学、好学情绪。
3.联系学生生活及实践的课堂外教学
高中生物学教学主要集中在课堂教学上,作为一门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联系学生生活及实践的课堂外教学活动,把理论知识和生活实践充分联系起来,不但可以培养学生观察、认知、实践、探究、思考的能力,使很多抽象的知识得到感性的认识和理解,还能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进一步提高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兴趣。
3.1带领学生到野外完成课堂上不能完成的探究实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兴趣
有些探究实验在课堂上是完成不了的,需要走出课堂、走出校园,到野外去完成,这些实验往往是为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学习兴趣而设置的[4]。例如,新教材高中生物必修[3]第4章第1节种群的特征中的探究实验《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组织学生带上必须的工具去野外,走向大自然,循着前辈科学家走过的足迹,重温发现之旅。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可以与学生一起实验:确定某种双子叶草本植物为调查对象、随机选取样方、指挥学生用锤子打好楔子、计数每一个样方内所调查植物的数量、指导学生计算种群密度。通过具体的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这是与我国的素质教育相符合的;在实验过程中,学生的情绪非常高涨,实验进行非常顺利,学生们也纷纷提出许多问题。我们要利用这一时机,将野外实验适当拓展,鼓励学生通过调查,以调查报告的形式写出我们所调查的植物的生活环境,生存状况。并理论联系实际对小区或城市的园林绿化提出自己的看法。这样的活动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还能让他们对周围的生活环境有所感受,产生热爱生物、保护生物的热情。
我们生活的环境里还有很多动物,可以让学生观察某一环境中动物的特点。例如,城市里的麻雀是黑色的,而麻雀的羽毛颜色应为灰色,这可能是长期生活在有工业污染的城市所致。引导学生将观察结果进行分析,并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
3.2 给学生留饶有兴趣的课下作业,将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兴趣延伸到课下
例如相对性状,让学生在课下查资料了解一些相对性状或晚间回到寝室同学之间互相交流,相互找一些自己肢体部位的相对性状。第二天,学生们一见了我,就像小鸟一样叽叽喳喳地说出一大堆的相对性状来:有耳垂和无耳垂;卷舌和不能卷舌;食指比无名指长与比无名指短;双眼皮与单眼皮;有酒窝与无酒窝;正常足与扁平足;钟摆型眼球震颤和正常眼球;罗圈腿(抗VD佝偻病)和正常腿;二门脚趾长和二门脚趾短等等。
3.3学习生物标本的制作,让学生感受到学以致用的乐趣
对教学中涉及的一些生物标本,有的也可以自己制作,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安排、指导学生制作简易的动植物标本。标本制作完成后,可以组织展示,使学生经历互相学习和交流的过程。生物标本的制作实践,不但能使学生对身边的动植物有更细致人微的观察,还能使他们掌握采集和处理实验材料的一些基本方法,培养动手能力。并在动手实践过程中掌握较多的生物学知识,这在课堂教学中是很难得到的。
3.4 与学生谈心,关心学生、关心每一位学生
利用课余时间与学生谈心是非常必要的,通过谈心可以给学生暗示:老师是时刻关注着我的,我要加倍努力!与学生谈心形式多样:课间十分钟,教室外偶尔碰到一起,办公室等;内容要以学习为主线。与学生谈心是对学生的关心,因此要面对全体学生,让每一位学生都有得到关心的机会,不要让任何一个学生有失落感,否则,就是我们谈心工程的失败。
4结论
通过以上乐学情绪培养途径的实施,学生对生物学的学习情有独钟,在快乐的情绪之下,好奇多思,好学多问,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习效果,为生物学素质教育的进一步在课堂外教学中实施打下了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