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作实践中,我深深体会到:学生更喜欢与老师之间是平等、民主的朋友关系,喜欢的是和蔼可亲、处处体贴、爱护他们的老师。学生需要爱,需要爱滋润。
一、以“爱心”感化学生
俄国诗人高尔基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她。只有爱孩子的人才可以教育好孩子。”关心爱护学生是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也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桥梁。学生都有向师性,希望得到教师的偏爱。当学生感受到教师真诚的关心爱护时,他们就会相应地尊敬和爱戴老师。作为班主任要全心爱学生,用自己的爱去唤醒学生。用自己的心灵去“碰撞”学生的良知,达到育人的目的。我刚接手新班时
班级中有不少问题学生。特别是一名叫逄晓的男同学非常好动,自控能力比较差,每天上学就有好多学生向我报告他的“丰功伟绩”:他在上美术课的时候把同桌的颜料盒藏起来了;午睡的时候偷溜出来,把班级的脸盆的水打翻了;课间把隔壁班级的学生打哭了;更气人的是偷吃别的同学的午饭,又不敢告诉老师……总之,只要班级中有人闯祸,肯定就少不了他的一份。我用多种方法对他展开教育,但是一点起色没有。教过他的老师劝我说:逄晓改不了,你白费心放弃吧。我想不能在我的手下放弃任何问题学生,否则就是不负责任的教师。于是,就在放学后多次家访,了解邻居,得知逄晓是留守学生,平常跟着70多岁的爷爷一起生活。父母到南方去打工,一年能回来一次。造成家庭教育的缺失,他缺少家庭的温暖,父母的关爱,爷爷又年老多病,在教育上力不从心,使孩子成为问题学生。针对症结我难以入睡,逄晓本质不坏,我有信 心帮助他转化成好孩子。于是,在生活上让他感到家的温暖。每天中午亲自倒热水、送热饭。经常问问需要什么,有什么秘密跟老师说等等。有一次,他闹肚子,没来得及跑到厕所,就拉了一裤子,我就向他的妈妈一样,不怕脏,亲自帮他擦干净。他红着脸说:“老师你和别的老师不一样。”在学习上对他“重点培养”,让他感到集体的温暖。课堂上,尽可能多给发言的机会,增强学习的自信心,课余时间跟踪指导。平时要求班长帮扶他。经过一段时间的转化,我惊喜发现,逄晓逐渐起了变化。学习积极性提高了,不在招惹是非了。课外活动中,不怕脏不怕累,还能帮助小同学干活。
二、以“爱心”滋润学生
爱是阳光,能融化冰雪;爱是春雨,能滋润万物,它也是师生心灵沟通的桥梁。我班张欣同学整天一言不发,与同学从不交流,胆小怕事,我就用爱去呼唤她,经常与她心对心交流,耐心的一句一句的教,让她一点一点的跟着说,说话有点连贯时就鼓励:你说的真好,再说一遍;你的声音好听极了,老师最喜欢听。通过这样不厌其烦的鼓励诱导,她渐渐的爱说话了。回答课堂问题积极了,学习成绩也有质的突破。师爱开启了她的心灵!我们班的学生来自十多个村,学生离家都很远。班上许多学生蒸饭,可是,一开始班上经常有同学找不到饭盒,为了让 他们尽快适应学校的生活,我教他们每天把自己的饭盒放在固定的位置且饭盒上写上编号,中午陪她们去拿等把每个学生都安顿妥当了,我才回家吃饭。每次回家饭菜早已凉透了,但是我还是一心记挂着我的学生,都是匆匆扒完饭,马上赶往学校,看到学生们尽情地玩着,跳着,我的心才放下来。为了辅导差生,增强学习信心,我放弃了很多休息的时间。为了上好一堂课,我修改教材到深夜。为了不延误学生的课程,我不顾嗓子嘶哑,身体疲惫,坚持上讲台……我以自己的行动“用心”滋润着我的学生,使他们健康成长。
三、以“爱心”宽容学生
宽容,给学生撑起一片自尊的天空。班主任要用爱心、同情心和宽容的态度去对待学生。如果对犯错误的学生动不动就批评、斥责,往往会使学生变得消极自卑,对老师失去信心。而以宽容带来的情感效应则相反,由于学生在犯错误后,得到的是老师的谅解和宽容,势必在感情上愿意与老师接触,乐意接受老师教育。但是,宽容不等于迁就和放任不管,宽容是爱学生,严格管理也是爱学生的方法。宽容适度方能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俗话说:春风化雨,水滴石穿,人非草木,。熟能无情。只要教师有持之以恒的爱,一颗宽容的心,就没有教育不好的学生。
四、以“爱心“欣赏学生
那是一个星期一的下午,学校的红领巾广播开始广播了,忽然广播里传来我班李梅郎诵诗歌献给老师《老师,您辛苦了》,第二天早上,讲桌上是学生为我亲手制做的一张张贺卡,卡上用稚嫩双手写满了他们真切祝福,我一下热泪盈眶,这是世上最纯真的祝福,是心与心的交汇。那一刻,我用心享受着真爱,幸福极了。我内心大喊:为学生苦,为学生累,值!花有花的芳香,叶有叶荣耀,根有根的感受。作为班主任,领悟到要想成为合格的教师,就必须做到理解、欣赏孩子。
教育没有情感,就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成其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的爱。爱是溺漫在班级之池的水,她滋润着每一位学生的心灵,离开爱心,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教育需要爱心孩子渴望关爱,让我们用“海纳百川”的宽广胸怀,去关爱孩子。让我们怀着一颗滋母般的心,给孩子滴滴甘露滋润她们的心灵,让孩子有一颗爱心,能行善举;有一种能力,收获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