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新课程理念下作业的设计应是开放的,应努力实现课内外联系,学科间融合,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真正让作业成为培养和发展学生能力的一座桥梁。在教学中,我做了如下尝试:1、形式多样体现趣味性。2、分层作业,尊重学生差异性。3、关注生活显示作业的实践性。
关键词 : 语文作业 设计 趣味 差异 实践
在实施新课程标准的大背景下,语文作业观亟需转变,语文教师要以新课程标准精神为依据,确立以学生为本,新颖多样、面向全体、重视学以致用的语文作业观,要树立起新的语文作业设计理念,使学生的个性在这里得张扬,使学生的人格在这里得尊重,使学生的情感在这里得到体验,使学生的生命在这里得到发展。走进“语文新课程标准”,分明感受到要求我们语文教师需将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课程目标全面或有侧重地体现在作业系统之中。让新课标下的初中语文作业成为沟通课内外,校内外的渠道,使语文实践化社会化。只有这样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而传统作业只重视基础知识,学生抄书,抄笔记,死记硬背等。学生读死书、死读书。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眼高手低,高分低能。新课程背景下作业设计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在学生学习的合作探究中,在师生互动中,在社会实践调查中,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的知识,锻炼了学生的观察、分析、比较、思考等能力,使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一,形式多样体现趣味性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索真理的欲望。”实践证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任何一门学科都应该扎实、活泼、生动的全面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通过教师对作业的设计,能让学生兴味盎然地去完成作业,通过教师对作业的评价,能让学生喜欢上做作业,并期待着下一次作业。这样的作业肯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我们的语文作业形式不能呆板,内容不能枯燥,教师要寻求作业创新,要形式多样、多元化的作业。 (1)画一画。学完课文内容后,让学生把所学的内容画下来。例如,教学朱自清的《春》一课时,让学生画一幅自己想象中的春天的美丽景色,体会作者对春的喜爱之情。鼓励学生以看、听、摸、想象等多种感官感受知识的存在,进行学问的探讨,完成生动活泼的、精彩纷呈的作业。(2)摘一摘。如学习《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出师表》等文章时,可鼓励学生们阅读与其相关名著《水浒传》、《三国演义》,并把其中的重要段落摘录下来。古诗《钱塘湖春行》让我们感受到了早春一派生机勃勃的美丽景象,感受到了春的气息,其实在我国璀璨的文化宝库里还有许多描写和赞颂春天的优秀诗篇,请学生搜集并摘抄到“读书笔记”上。这样既能积累丰富的知识,不断增加学生的文化内涵,而且又使学生兴味盎然。(3)展一展。在班上开辟一个“佳作展览”栏目,主要展览学生课外作业中的书画、练笔等作品。可以一周班一次,或是每两周一次,也可以根据作业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然后由学生自己张贴出来,展示个性,体验成功,感受不足,师生共同欣赏、评析。通过比较,评选出若干名“书法家”、“小画家”和“小作家”。这样,学生面对自己的作业在展览中亮相,都会认真对待。
学生兴味盎然地完成了新颖多样的习题,不仅获得了许多知识信息,锻炼了全面参与学习的能力,还得到了大量的愉快而又难忘的体验,极大地激发了学习的兴趣,唤醒了学习的主动性。学生怕做作业,写作业拖拉大都是因为不喜欢千遍一律的练习形式。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应该是积极主动的,因此,教师设计作业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做到新颖多样,突出趣味性。
二,分层作业尊重学生差异性
差异评价, 保护自尊 人和人的个性爱好、 能力都是有差异的。之所以三百六十行, 行行出状元, 就是因为他们的自身技能得到了充分发展, 所以语文老师的职责在于传播知识, 让学生学语文、 爱语文, 养成终身学习的好习惯,但没有必要把每个学生都教成文学家, 从而遏制学生其他方面的特长发展。所谓“ 天生我才必有用” , 作为教师, 评价学生时必须信任每一个学生, 充分尊重差异,认可每一个学生在不同起点上获得的发展, 做出相对于学生自身情况而言的纵向评价, 而非生生间的横向比较。例 1: 如上述七年级暑期作业收集佳作、 自编书籍的反馈评价。开学初, 我在班上把各个同学在暑期自编的书籍都公开挂于墙壁, 为期一周, 让每一位学生自由欣赏, 集体无记名投票评选“ 十大” 。评议前,我对学生进行了一次“ 用慧眼发现慧星” 的思想教育, 希望他们摘除有色眼镜, 用自己的慧眼去寻找班里正冉冉上升的星星。终于, 在学生们热情的支持下, 如我所愿地产生了“ 班级十大畅销书籍” 。记得其中两个学生尤其兴奋, 因为在“ 纵向评价” 的基础上, 他们确确实实地凭着自身的努力得到了莫大的肯定。例 2: 学生林某某凭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精彩的习作成了“ 校园十大小作家”之一。一次, 他在作文本中写道: 老师, 小的斗胆问一声: “ 是不是本次习作很失败, 为何得四个大拇指的最高荣誉中论文格式没有我的份? ” 于是, 我也在他的作文本中回复道: 林同学, 老的郑重其事地回答:“ 只因你在我的心里高度与其他同学有所不一。此次习作与其他伙伴相比, 虽有过之, 但较之你其他的作品却略有逊色。冰雪聪明的你可否明白? ”再次上交本子, 我终于收到了“ 小的明白” 这份发自内心的心悦诚服。实践证明, 这 3 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得到了发展。例 1 中两位学生因为从“ 班级十大畅销书籍” 的评选中看见了自己的劳动和努力, 学习给他们乐趣!
三,关注生活显示作业的实践性
新课程倡导学生积极探究、获取信息、创新知识、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业应是语文实践。学习语文的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教师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学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拓宽语文学习内容、形式与渠道,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缩短文字与情感的距离、学用结合。 教师通过作业把学生引向家庭、引向社会、引向生活、显示作业的实践性。
总之,语文作业的内容应是丰富多彩的,形式应是多种多样的,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使学生在生活中应用语文知识形成综合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在实施新课程标准的大背景下,语文课外作业观亟需转变,语文教师要以新课程标准精神为依据,确立以学生为本、新颖多样、面向全体、重视学以致用的语文作业观,要树立起新的语文作业设计理念,使学生的个性在这里得张扬,使学生的人格在这里得尊重,使学生的情感在这里得到体验,使学生的生命在这里得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