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斯.凡.德罗是20世纪最伟大的建筑师之一,在被要求用一句最概括的话描述他成功的原因时,他只说了五个字:“魔鬼在细节。”他反复强调的是:“不管你的建筑设计方案如何恢宏大气,如果对细节的把握不够到位,就不能称之为一件好作品。”细节的准确、生动可以成就一件伟大的作品,细节的疏忽同样也会毁坏一个宏伟的规划。出于职业本能的反应,他的这一席话使我不由自主地联想到了自己所从事的塑造心灵、成就生命的教育事业,感觉它的成功更需要关注“细节”。
记得新学期开始不久的一天,上课二分铃一响,我走进教室,只见讲台上乱七八糟地散落着粉笔,再看看讲桌上,铺着一层厚厚的粉笔灰。“天性爱整洁”的我二话没说,迅速收拾好桌上的粉笔,然后走下讲台,绕到前面,背对着学生,面对着黑板,轻轻吹去桌上的粉笔灰。片刻的鸦雀无声后,教室里响起一片掌声。“怎么回事?”我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立马紧张地转过身来,五十多双眼睛告诉我,他们在为我喝彩。我如此简单的习惯动作还被学生编写在作文里:“新的英语老师没将粉笔灰吹向我们,而是吹向讲台。”自认为无意的一个细节,竟然在学生当中掀起轩然大波,巧妙而适时地传递了我对他们的呵护。可想而知,在以后的师生互动当中,我们配合得是多么默契啊!
其实,学生对老师有着特别的期望和依赖,老师的每个细小的行动对于他们都是无声的教育,而且,老师的言行往往会在学生心目中产生“放大效应”。教师的一个小小的善举,也许会使学生感到无比的欣慰;教师的一点儿小小的瑕疵,也许会使学生产生莫大的失望。对于我们普通教师来说,一辈子不一定能干出轰轰烈烈的大事来,但小事不可小看,细节彰显魅力。因此,我时刻告诫自己应该更多地关注平时的教育细节。对己如此,对生亦然。
记得Unit8的单词听写结束后,按照惯例,不过关者必须到办公室找我一一弥补。中午放学后,贾晓楠同学有备而来到我的办公室。当我检查她背诵单词的时候, 她的手不自觉地在我的办公桌上比划着单词。一看,她竟然留有长长的指甲盖儿,而且还涂上了指甲油,光亮光亮的。我立即中断了提问,将她的手和我的手放在一起比较。那一瞬间,她脸红了。见势我忙趁热打铁:“我一直纳闷儿,怎么晓楠最近的英语学习远远不如从前?怎么跟以前的英语老师对她的评价相比,出现了很大的落差?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她摇摇头。“答案就在这里,今天我终于找到谜底了。” 我指着她的手说。但从她的眼神中我读懂的是她的不以为然。于是我继续开导她: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这点儿老师理解。你看,老师还臭美得穿着裙子呢!但什么样的外表是最美的?适合自己的才是最美的。象我们学生,简洁、朴素、大方就是最美的。如果盲目地跟着成年人或者什么偶像模仿的话,到头来只会邯郸学步。” 此时,我发现她警觉地将她长长的鬓角儿收拢到耳后。“这就对了。学习耍不得半点儿分心术,它们在神不知鬼不觉中将你拉下马来。懂吗?”我打量着她的手和头发问。“嗯!”她使劲儿地点点头。第二天早读的时候,我走到她的课桌旁边,与她握了一下手,看到她的指甲盖儿已修剪得跟我的一样,短短的,干干净净的,我们俩相视一下,会心地笑了。在随后的学习生活中,贾晓楠同学专心致志,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最大限度地挖掘着她的潜能。
“粉笔灰”和“长指甲”这么司空见惯的细节一经放大,出人意料地展现了它们的威力。正所谓,“学校无小事,处处有教育;教师无小节,事事作楷模。”老师的一些细微举动或者无意之语给孩子造成的影响可能是镌刻一辈子的。所以我想我们老师必须以认真的态度做好工作岗位上的每一件小事,有意无意地多关注一些细节,以高度的责任心对待每一个教书育人的环节。把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一切细节当作一件大事来做:从对孩子的每个微笑至换位思考为孩子着想;从重视孩子每一次的提问到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处理“小事”……只有这样把小事做细、做全面,真正做到细致严谨,才有可能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出更大的价值。
教育无神话。那么,就让我们战斗在一线的教师用慧眼、慧心去捕捉细节、欣赏细节、把握细节吧。因为只有细节,才能让教育真实;也只有细节,才能让教育生辉!多一份细节的关注,就多一份成功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