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根据教育部的规定,学生在校的活动时间必须不少于一小时。体育大课间应运而生,然而由于参与者目的性不明确、活动形式统一,内容单调、场地设施的限制、组织者的管理水平不佳等一些原因影响了大课间活动的质量,为此笔者提出了通过增强体育大课间活动的趣味性、发挥体育教师的指导作用、培养班级体育骨干、加强全校教师的参与性、增强有效的锻炼时间等对策来切实的解决问题。
关键词:大课间 影响因素 改善对策
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经济全球化,使许多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不断呈现,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学校体育课程改革在全国普遍实施和开展,从而为学校体育课程改革提供了多元化的新思路。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健康,越来越多的加入到体育活动中来。 体育运动是一项有益身心的活动,也是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引导学生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形成青少年体育锻炼的热潮,积极利用和开展大课间活动便成了阳光体育内容中一项重要的途径。教育部体卫艺司杨贵仁司长明确提出:“只有把大课间推广起来了,才能真正落实每天锻炼一小时。”学生在体育大课间活动中不仅能够锻炼身体,练习技能,塑造形体,还能愉悦身心,放松心情,消除疲劳等,可以说体育大课间活动对学生的身心健康益处多多,但是,在现实中却发现当前许多学校的体育大课间活动还存在一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活动质量。
1影响大课间活动质量的原因
1.1参与者目的性不明确
从学生层面来说,学生参加大课间活动的态度比较积极,但是参与的动机不够明确且呈现趋势多元化状况,大部分的学生非常喜欢大课间活动,希望通过大课间活动游戏、玩耍、减轻学习负担,丰富自己的学校学习生活,但是也有一部分学生对大课间活动无所谓,甚至有的学生还不喜欢大课间活动。从教师层面来说,许多教师都没有真正认识到大课间对学生的作用,大部分存在出工不出力的情况,有些教师甚至还认为大课间增加了他们的负担,特别是对大课间要求师生共同参与这一点尤为不理解。从学校的层面来说,由于场地的限制,如果不是上级的规定,大课间是件可有可无的事。
1.2形式统一,内容单调
一般大课间的前半部分都是广播操,其他的活动也主要集中在体育课堂上所接触到的一些内容,而且有些学校整个学期就是这么几项活动,导致学生的兴趣难以维持。
1.3场地设施的限制
城里的学校都是寸土如金,占地少,学生多。而乡下的学校地有但是体育设施少或是体育器材的配备不够。因此,几乎每所学校大课间的操场上都挤满了学生。大部分的男生特别是高段的都喜欢打篮球、踢足球,而女生则喜欢跳绳等一些都需要场地和器材的项目,但往往这都是些特别占场地的项目。由于场地的限制使得这些学生感兴趣的活动项目无法开展或是真正满足学生的需求。
1.4组织不力,管理水平不佳
体育大课间是锻炼学生体质的最好大课堂。但由于场地、器材的限制,使得场地的分配和管理成为各学校的一大难题。体育教师作为大课间的组织者、管理者和最为具体的执行者和参与者,是大课间活动的总导演和策划者。因此,针对参与的班级多、学生多、但场地少这样的情况对体育教师的组织管理水平有一定的要求。如果体育教师不能很好的全盘控制大课间的全局,将直接影响大课间活动质量。
2提高大课间活动质量的对策
2.1增强体育大课间活动的趣味性
我们应积极鼓励学生自创活动项目,或是在原有的项目上进行大胆的改革和创新,使活动内容更加具体、规范,富有趣味性。体育教师也要结合学校的场地、器材实际和本地的特色,把一些富有特色的活动项目介绍给学生,扩充活动内容,增强趣味性和实效性。
2.2积极发挥体育教师的指导作用
体育教师作为学生大课间的指导者,应结合学校实际情况有目的组织学生上好体育课,把大课间的活动内容,提早渗透到体育教学中。一般在大课间,每个班都会有不同的体育项目。这就要求,体育教师要在日常的体育教学中制定符合班级特色的班级体育活动项目。对人数多的班级,还要合理的安排器材的轮换。除此之外,体育教师在大课间中还要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解决,特别是在小场地进行大课间活动,这点尤其重要。
2.3培养班级体育骨干
大课间是全校性的活动,单靠几个体育教师是不行的,为此要加强对体育骨干的培养。体育骨干作为体育教师的小帮手,在大课间活动中,有时候起到关键的作用。体育教师要利用体育课和平时的业余体育活动,对体育骨干进行单独培训,强化体育骨干的体育特长和协调组织能力;教会体育骨干在大课间的组织、管理和体育锻炼的方法和技巧,帮助体育骨干在全体学生中树立威信。体育骨干明白自己的职责后就能在大课间替代体育教师的一部分劳动,行使“小体育老师”的职责。出色的体育骨干能让大课间活动乱中有序,使整个大课间活动始终洋溢着快乐、积极的情调。
2.4加强全校教师的参与性
大课间一般每班都有一位带队教师,但在活动的人群中却很少发现这些教师参与其中。也许一些教师碍于情面,不好意思与学生同场活动;或是,一些教师对自身健康问题重视不够,不愿意活动;要不然就是繁重的工作,使一些教师心有余而力不足,在大课间抓紧备课、批改作业等等。总之,难觅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和谐场面。师生共同参与活动,不仅能够锻炼师生身体,还能够加强师生沟通交流,帮助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带队教师特别是班主任是体育大课间活动的直接参与者,由他们来参与组织本班级的体育活动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5增强有效的锻炼时间
大课间一般的时间安排有30分钟左右。但往往学生最喜欢的自主活动时间却少得可怜。如我校的大课间时间(35分钟)安排如下:进场约5分钟;调整队伍加广播操5分钟;调动队伍(分场地活动)2分钟;自主活动7分钟;调动队伍(跳校园舞)2分钟;校园舞5分钟;放松舞3分钟;退场5分钟。从这个安排表中我们可以看出学生最喜欢的部分自主活动只有10分钟不到的时间,再加上学生拿器材、分配器材。因而会经常出现学生刚拿到器材还没有开始玩就要结束的情况。因此,学校要加强有效时间的利用,杜绝无效时间的产生。例如:加强进退场的练习、合理的安排、分配场地和器材、在校园舞的编排上加入放松动作,使其二合一等等。
2.6做好安全工作
安全重于泰山,安全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大课间活动的开展,本意是促进学生的身体健康发展,但由于参与人数多,有一定的竞争性,也可能会有不安全的因素存在。为此,我们搞体育大课间一定要做到慎之又慎,考虑问题要细之又细。例如制订区域划分表;制订大课间活动安排表;统一口令和指挥;制订好安全预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