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今社会越来越重视文化建设,人们逐渐认识到加强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同时也看到其中带来的种种好处。不仅企业文化蓬勃兴起,校园文化也在蓬勃兴起。作为学校教育和教学最基本的活动单位——班级,它既是一种教育制度,又是一种文化模式,其核心内容就是班级文化,良好的班级文化可以对校园文化建设起巨大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 班级文化 物质文化 制度文化 精神文化 建设
“班级文化”是指班级成员在班主任引导下,朝着班级目标迈进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是班级发展的动力和成功的关键。它的内容主要包括:精神层,如班级目标、班级道德、班级风气等;制度层,如日常规范以及各种奖惩制度等;物质层,如张贴名人名言、悬挂国旗及班训、黑板报等教室内环境的布置。如何进行班级文化建设?下面结合本人在日常班级文化建设中的具体情况谈几点做法:
一、构建特色班级物质文化
班级物质文化包含教室内的环境布置及师生的仪表等,是班级文化的基础及其水平的外显标志,具有“桃李不言”的隐性教育功能与教育效果。这方面的建设我主要强调的是美化教室环境,具体做法是:
教室必须是课桌整齐、门窗鲜亮、物品有序、讲台整洁、地面洁净。在此基础上我再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集思广益,用他们的智慧和双手来布置教室。
首先,我要求班团干把学校统一印制的校训张贴在黑板上方。校训,就像一面镜子,提醒学生每天都要注意自己的言行,时刻鞭策和激励自己。黑板的右上方有一个走快了5分钟的时钟,警醒同学们必须要有高度的时间观念,惜时精进。黑板左边的墙壁开辟一小块“自由园地”,由同学书写一句名言或者一首诗词。也许这对学生的思想变化不能立即奏效,但是每天坚持不懈,必然会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对其知识积累也将起到添砖加瓦的作用。教室的侧壁挂了班级管理目标:创建温馨、和谐、进取的家园,还有班级作风:公平、民主、宽容、诚信、负责、自主。教室后边,是我们班的舆论阵地——黑板报栏,黑板报内容时常更换,既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增长了知识,也为我班的思想建设搭建了宣传平台。黑板报栏左右各是一面中国地图和一面世界地图,寓意为“热爱祖国,放眼世界”。这样的课室布置,目的是营造一种整洁、明丽、高雅、温馨的环境,而我班教育和教学的主旨也从中得到了体现。
学生是班级的主人,在班级物质文化建设中,班主任应让全班同学充分体会主人翁的精神,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来布置教室。同时充分发挥班级文化的教育功能,把教育的意向、教育的目标等通过具体化的环境设计和布置充分表现出来,从而达到班级文化建设中教育人、培养人和熏陶人的目的。
二、构建特色班级制度文化
班级制度文化建设,主要表现为班级规章制度。规章制度订得好坏,是否科学、合理,是班级文化建设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对于班级制度文化建设,我的做法是:
首先,组建班委。采用自荐、民主评议、班主任协调完成,根据工作的需要可随时进行调整,也可进行调换。其次,组建“值日小组”,具体要求:①将全班学生根据综合素质尽量均衡平均分成五个小组。②小组成立后,组长竞选产生,班委做好协调监督工作。再次,“值日小组”组长分配任务,主要负责当天清洁区的卫生、教室的卫生及平时本组学生的行为习惯,作业的完成情况等。最后,制定“优秀个人”、量化评比方案:第一,量化内容:作业、劳动、纪律等。第二,量化方法:采用量化分数,基础分为100分,有加减分的情况,如:作业没完成每次扣1分,捡到东西交公加1—5分等,一周完成后若超过100分则可得到奖励。第三,记录方法:用周表记录每天每人每项情况,周表中的每一项都有专人负责,一周后由班长汇总后,张贴在班级公布栏上,便于同学们一目了然,及时掌握自己与他人的情况,以便督促学生做得更好。
民主、合理的班级管理制度是班级文化的重要内容,它使每个学生时时都在一定的准则规范下自觉地约束自己的言行,使之朝着符合班级群体利益,符合教育培养目标的方向发展,同时发挥惩处歪风、激励后进、奖励先进的作用,是良好班风得以形成的有力保证。
三、构建特色精神文化
班级精神文化建设,是一个班级的本质、个性和精神面貌的集中反映,并具体表现在班风、学风、班集体舆论和班级人际关系等方面。
第一,加强班风建设的教育。在大社会环境的影响下,现在不少学生存在着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妒忌、冷漠、排斥等心理,相应地,整个班级也缺乏应有的温暖和相互包容的氛围,既无法为学生的愉悦学习营造一个安全的心理氛围,又不能让学生形成对班集体的依恋和认同。为解决这个问题,我首先面向全体学生公开征集“班歌”歌词,学生们对此项活动表现出了极大的参与热情。不到一周我就收到20多首作品。经过班会的讨论,其中一首作品被选为了班歌。通过班歌的创作,学生们的精神世界得到了净化,他们对班级的挚爱和归属感在不知不觉中孕育、升腾起来。在“班歌”文化的感召下,班级的凝聚力和影响力日益增强。
第二,加强学风建设的教育。一个班班风好不好,学风是非常重要的方面。这方面,科任老师最有发言权。要想真实的了解该班的学风,班主任要与科任老师经常联系,积极配合科任老师的工作,对于科任老师经常反映的上课睡觉、开小差的同学,班主任应多找他们谈话,有时可以采取小小的惩罚措施。同时班主任要提高自身专业水平,与学生有共同语言,保持在班级说话的权威性。可以多开展一些知识竞赛,以奖励的形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风建设的同时,一定要加大考风建设的力度。考前,要在班里积极宣传,严明考试纪律,明确考场要求。让学生明白作弊的危害及后果。对于不听劝告,抱有侥幸心理,考试仍作弊的学生,一定要依据《学生管理守则》,严惩不贷。
第三,教会学生和谐人际关系的处理。“90后”的孩子通常是独生子女,在家是老大,爸爸惯着,妈妈捧着。可当这些“小皇帝”脱离父母,独自到学校生活时,这种优越感就很快被强烈的孤独感代替。生活不能自理暂且不说,同学与同学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人际关系他们就很难处理好。经常有同学因为鸡毛蒜皮的小事儿吵架,争得脸红脖子粗,互不相让,更有甚者大打出手。所以在班主任工作中,就要有意引导学生多为对方着想,凡事懂得谦虚礼让。比如,可以多开展一些文艺活动,开展“说说真心话”交流班会,“假如我是老师”换位思考活动,来加强团结,引导学生形成相互理解,相互宽容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