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一直被推崇为道德伦理规范和做人的基本准则,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在全国高度重视加强和改进中职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今天,传统孝道文化中所蕴含的思想精髓,对开展中职生思想政治工作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分析了中华孝道文化的内涵及其对开展中职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针对中职生孝道教育的现状,提出从实践层面弘扬孝道文化,塑造中职生良好品质的主张。
关键词:孝道;中职生;思想道德素质
孝道作为支配中国古代社会最基本的道德伦理规范和做人的基本准则,长期以来已经渗透于人们的思想之中,成为传统伦理道德的核心部分,体现了中国传统伦理始于家庭扩展至社会,始于私德扩展至公德的特点。
一、中华孝道文化的核心内涵
“孝”的思想内容极为丰富,按照陈德述教授的观点,中华孝道文化的内涵有八点:保全身体,珍惜生命;赡养父母,满足其物质需求;尊敬父母,满足父母的精神需求;关心父母的身体健康,有病及时治疗;承志立身,成家立业;诤谏劝止,从义不从父;文明安葬,不忘父母,追思祖德;尽职尽忠,清正廉洁,为国立功。
这就是中华孝道文化的内涵或核心内容。只有明白了孝道文化的内涵和核心价值,才能更好地继承、弘扬、发展和创新,运用到中职生思想政治工作中才能更好地开展工作,培养有用人才。但是传统的孝道经历了极其漫长的历史发展,其中经由统治阶级的多次诠释修改,将孝亲与忠君联系起来,成为封建统治阶级维护宗法等级制度的道德武器,严重歪曲了孝道的自然本意。对于传统孝道文化,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继承其积极的思想和理念,摒弃其消极、落后、愚昧的做法,真正实现“古为今用”,并不断推陈出新,与时俱进,赋予传统孝道丰富的内容和特定的外延,进一步内化为中职生永恒的精神追求,为强化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孝道文化对当代中职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意义
1.践行孝道文化,有利于提升中职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孝经·开宗明义》:“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孝为入德之门,德为成事之本。一个人要有所作为必须具备良好的道德修养,而良好的道德修养是由孝道教育来培养的。在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孝道文化中蕴涵的“尊敬父母”、“珍惜生命”、“忠孝仁爱”、“清正廉洁,为国立功”等思想至今闪耀着智慧的火花,给我们很大的启迪。在提升中职生品行修养、完善人格时,要继承、弘扬和吸收传统孝道中的有益因素,把孝道中的忠孝仁爱、谦和礼让、清正廉洁、诚信守义、成家立业与培养中职生自尊、自信、自立、自律等良好品质结合起来并逐渐内化为他们自觉的行动,最终使中职生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2.实践孝道文化,有利于改善中职生人际关系
孝是形成和谐人际关系的精神力量。在传统孝道思想中,孟子有“申之以孝悌之义”的论述,主张人们应修其孝悌忠信“,入事父兄,出事之上”。《弟子规》中第二篇也有“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的论述。
这些思想对于中职生认识与处理人际关系十分重要。现今中职生多为独生子女,思考问题多以自我为中心,人际关系中较缺乏宽容与谅解,尊重与互爱。而按照孝道的精义,应该由孝及悌,将对父母之爱敬,对兄长之尊推及于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从而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
3.实践孝道文化,有利于中职生孝亲敬长
我们应敬长返本、亲亲感恩,而感恩报恩,即为孝道。
我们应尊重父母的感情和为养育自己所付出的艰辛劳动,从而内化为奋发努力、立志成才的动力,以进取向上的人生姿态与良好成绩来回报父母。孝亲,既是我们的法律义务,更是我们的道德责任,不仅要有物质供养,更要有精神关爱和心灵抚慰。孝亲是孝敬与赡养父母,敬长是孝敬老师和长辈。在中职阶段,家长和老师是学生最直接的孝敬、尊重的对象。老师给予了学生知识和文化,参与了学生的精神发展,因此对老师的培养教诲,理应给予足够的尊重。
4.实践孝道文化,有利于构建和谐校园
墨子说过“:父子不相爱则不慈孝,兄弟不相爱则不和调”,“人与人不相爱必相贼”,“天下之人皆不相爱,强必执弱,富必侮贫,贵必傲贱,诈必欺愚,凡天下祸篡怨恨所以起者,以不相爱也”。孝为仁爱之根本,是拉近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情感基础,而这正是和谐的核心价值。孝道教育就是要引导中职生像爱自己的父母那样,尊敬老师、帮助同学、感恩他人、回报社会。只有这样才能祛除人性的自私、冷漠,培养与人为善、与人为乐、乐于助人的品德,不断提升思想道德境界,逐步营造出团结友善、和谐安定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三、践行孝道文化,提升中职生思想道德素质的途径
1.学习传统孝道文化,提高理性认识与道德认同
传统的孝道属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范畴,在中职德育内容中应占有一席之地。在当今以德治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中职生思想政治教育要牢牢把握《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关于“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为着力点”的论断,在中职生中大力实施孝道教育,在开展中职生德育工作中加入孝道元素,使之参与育人过程。
2.将孝道文化融入德育教育,丰富教育内容
孝道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体现出伟大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不断蓬勃发展的前进动力。孝道文化教育是长期的,也是艰巨的。要提升中职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我们就必须结合当地中职生的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相关策略,根据学科特点实施整体规划,落实科学评价机制,将孝道文化教育贯穿学校德育的全过程,使中职生在不断学习中提高社会责任感,将孝道文化教育所养成的道德习惯迁移到一个人的学习、生活工作等方面,形成社会自觉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
3.创新孝道实践载体,增强育人效果
开展关爱空巢老人活动,引导中职生践行孝道。开展关爱空巢老人活动就是把孝的情感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促进学生起教于微细,尝试于躬行,做到知行统一。这也是我们对广中职生内心那份深藏的“孝道”的唤醒与外化,是一种知恩、感恩、报恩和施恩的人文教育,是一种以情动情的情感教育,是一种以德报德的道德教育,也是一种以人性唤起人性的生命教育,具有思想政治理论课堂以及日常思想教育活动无法代替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张丽娟.以孝道教育强化中职生道德修养[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9(3):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