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许多初中生对作文很困惑,个性化写作水平不高。教师可通过多种形式让学生体验生活,从我做起,个性张扬写作文,齐心协力评作文,激活竞争力,让学生对作文产生浓厚兴趣,调动写作热情。
关键词:个性写作;作文教学;做法
学生的作文能力是语文能力的综合体现,学生在阅读中的发现与领悟,在思考中的焦虑与收获,在收获中的喜怒与哀乐,都可以通过作文来体现和完成。学生通过作文可以反映生活,抒写性情,发表见解。优秀的学生作文应该是“有个性的”,“有独特的自我感觉”,“自由真实地表达内心世界”,“文采优美”。然而多年的教学实践发现许多中学生作文中写的东西好象都有一个固定的模式和套子,无论写什么文体,几十个人都差不多,有时连语调都是一样的,完全没有个性,形成一种学生作文个性化缺失的状况。即人们常说的“无物之文”、“无我之文”、“无文之文”。
对此大部分中学生也困惑:为什么该背的词背了,该读的课文也读了,作文水平还是迟迟无法提高呢?从何处入手,如何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通过近年来使用我市教研室张锁军老师主编的《初中生个性化写作》教材,使我更深刻的感悟到“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各种途径调动学生的写作热情,让学生对作文产生浓厚的兴趣才会使学生个性化写作见实效。
一、体验真生活,从我入手,以小见大导作文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脱离了生活,作文就成了无源之水,失去了应有的生命力。但现实情况是学生作文缺少“真生活”,一味的虚构“假”、“大”、“空”,这样的作文写多了,一提作文学生就“头痛”,感到没有东西可写,感到索然无味,也就成了正常现象。追本溯源,老师的误导是学生对作文不感兴趣的根本原因,老师一味要求写积极高尚的内容,很容易使学生产生“只有积极高尚的内容才是真生活”的错误认识。因此,我们应当让学生从凡人小事中体验生活的真实,感悟真性情。
“先组织实践活动后作文”是引导学生体验真生活抒写真性情的好方法,比如,清明节组织学生登山,让学生亲近自然;周末布置学生为父母做一件力所能及的小事,让学生体验亲情的伟大┉枯燥乏味的生活一旦有了切身体验,就会变得兴趣盎然,然后作文必会情真意切。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发现生活的美,进而体验作文美。
另外,平时我还不断的提醒学生有心人,随时记下一些新想法新思路,口袋中不妨装一个小本子随时把发现或想法或一些文章中感悟至深处记下来,到晚上加以整理,写到日记本上,给作文积累素材。
还有,每一次布置的作文话题,我都精心筛选。“个性化写作”说到底就是写我见、我感、我闻、我想、我识,表现我的喜怒哀乐,爱恨欲恶。由于我们的每一个学生个性心理特征不同,就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个性,表现出一个个不同的“我”。如初中生开始见到《我的老师》《诚信》、《我的理想》等题目不知如何下手,感到无话可说。我就让学生先从写“自己”开始。我给出“羡慕自己”、“欣赏自己”的话题,帮助学生寻找自己的优点,善于和别人比较,挖掘发现自己的长处发展潜能,学会发展自己的特长,积累让人羡慕的资本。这样的话题能调动学生的表达需要,有话可说,这样就能写出有个性的作文。
二、取消作文本,个性张扬写作文
学生对作文的反感往往不是直接外显的,而是把作文的载体——作文本作为发泄的对象,要么潦草应付,要么干脆不写、以诸如“没东西写”“不知道怎么写”等理由搪塞。大家一定有这样的经验:学生随便用什么本子写的文章总比在作文本上写的好,是学生的思维不够活跃吗?不是。是作文本这种外在的形式限定了学生的思维,限制了学生自由驰骋的空间。
取消“清一色”的作文本,不对作文本做统一的规定,倡导学生用自己最喜欢的笔记写作文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我做过这方面的实验,除了不对作文本做统一要求外,我还提倡学生自己美化作文本。比如做一个精美的封面,在作文中添加插图等,学生的作文本个个不同,插图风格迥异,有的学生还模仿刊物为作文本取了好听的名子,如《花季心情》、《心灵对话》等,有的学还加上了“刊首寄语”,写的文采斐然。一个微不足道的要求使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激发了学生作文的兴趣,这是我始料未及的。
三、激活竞争力,你追我赶比作文
学生对作文不感兴趣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缺少竞争力,缺少成功感,没有形成你追我赶、一比高下的局面。学生都有获得成功、得到他人认可的渴望,教师的引导是点燃学生成功意识、激活竞争活力的关键,引导的方式有多种,比如给《定州日报》或其它中学生期刊投稿,对文章见报的同学给予精神或物质奖励;在班内、校园里开辟“习作赏析”专栏,把优秀作文及时推荐上墙;开展作文竞赛、演讲比赛、整理作品集等等。
我还坚持在每节作文课前为学生读优秀作文。把每次日记、随笔、作文中的优秀作品挑选出来,拿到课前来读上三四篇,并予以中肯的评价,学生们马上就会行动起来,大家都希望写出好作品,能让老师读给大家听,结果是下节课就会出现好作品,效果很好。另外,每学期期末我还要求学生整理自己的作品在班内交流,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很高,而且潜力得到了较好的挖掘,有的同学利用假期还把作品打印成册,并加上了精美的封面、插画等,有的学生还要比一比谁发表在报刊上的文章多、档次高。
我发现,学生的作文兴趣在很大程度上是比出来的,越高明的老师越会激发学生比一比的决心和信心。
四、批改多样化,团结协作帮作文。
作文是学生辛勤劳动的成果,因而他们强烈期待得到老师及时、客观的评价。所以,老师要及时认真批改、在作文批语中表现自己的态度、情感,直接影响学生。但单靠老师一个人的力量还远远不够,而且学生大多希望得到其他同学的肯定,因此,我经常把作文批改做多样化处理:教师批、同学批、个人批结合起来,团结协作、互帮互助 。这样即减轻了老师的负担,又可以让学生相互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事实证明,老师的批语远没有同学的批语吸引力大,在我的班上学生写完作文后会立即找同学批阅,同学主动为其他同学秕阅是常事。同学之间、师生之间关系因多样化的批改方式拉得更近了,学生自然也就对作文产生了兴趣
总之,在作文教学中只要我们激活学生的思维,开发学生的探索和创造潜能,构建“开放式”的个性化作文教学新体系,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作文, 学生的个性就会张扬出来,学生的作文就会真正“新”起来、“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