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引起学生的创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让学生乐于写作。
关键词:素材、文体、结构
钱梦龙认为:“教育,就是给人以积极向上的影响力,教育艺术就是影响人的艺术。”作文创作如果离开了生活,创作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却是“让他说,他也不会说”。无法达到“人人都能有话可说”。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如何让学生“有话可说,有文可写”,让学生乐于作文创作,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三方面考虑:
一 、深入生活,从课本收集、整理材料。
通过近几年高考满分作文中,我们会发现,这些观点鲜明,论证严密,行文优美的文章,他们的素材大多来源于课本。
(1)课本中的人物
鲜活的人物形象有着空洞的语言无法比拟的优势,将这些人物巧妙的写入作文,可以有很强的说服力。
项羽、刘邦可谓一代枭雄,项羽正直守己、刘邦狡猾机智。鸿门宴上,项庄为项羽而舞剑刺沛公,本可助项王成就一代伟业,然而,项王却因固守正直的洁名纵虎归山,以致日后项王兵败乌江。鸿门宴上刺沛公已在情理之中,岂料项王却甘愿保护自己日后的死对头,这倒是出人意料的。然而情理毕竟是人的主观理念,出人意料的事在历史上也非罕见。
--2005年河南高考优秀作文:《我心飞翔》
作者很熟悉《鸿门宴》的故事,在公元前206年于秦朝都城咸阳郊外的鸿门(今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新丰镇鸿门堡村)举行的一次宴会,参与者包括当时两支抗秦军的领袖项羽及刘邦。这次宴会在秦末农民战争及楚汉战争皆发生重要影响,被认为间接促成项羽败亡以及刘邦成功建立汉朝。
(2)课本中的哲理
课本中所选取的文章一般言近旨远,洗涤我们内心深处的灵魂。如果将这些发人深省的哲思引入文中,势必事半功倍。
孟子在辨析义与利时曾说:“一箪食,一壶浆,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虽然孟子谈的是义与利的辩证关系,但这些话也道出了每个人都是有尊严的,侮辱性的施舍就连乞丐也不会接受。孔子曾说:“君子不饮盗泉之水。”因此,我们在帮助他人的时候,如何维护他人的尊严就显得尤为重要。
--2013广东高考满分作文:《慈善,也要维护他人的尊严》
不畏浮云遮望眼。放眼古今,淡泊名利的人身影依稀可辨。陶渊明因为不慕名利,才会弃官归隐,吟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意境。邓稼先因对忙碌的研究工作甘之乐之。袁隆平因为不慕名利,才会把自己当做普通的农民,隐身水田荒泽。
--2012年高考议论文满分作文:《何慕浮云》
通过对课本中相关诗文名句的引用,让阅卷教师有一种似曾相识却又眼前一亮的感觉,排比句运用更加增强了文章文采。
(3)关注社会热点事件
写作要源于生活,同时要高于生活。了解社会热点信息,将会更有效的提高创作的档次。例如2013年社会热点事件包括:1、“中国式过马路” 2、“元芳,你怎么看?”3、今年年底之前,全国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文化站)将全部实现向公众免费开放。4、“拼同学”成为新的“关系文化”。5、“最美”一词成为对平民英雄的礼赞。6、网络暴力介入网民公共生活。7、最严新规《广州市控制吸烟条例》日前生效,违规吸烟无需警告可罚款。8、今年黄金周高速公路免费通行,但造成了高速公路大拥堵。9、大额购物卡将实行实名制。10、发源于网络、起初略带调侃和恶搞意味的称谓“高富帅”,竟然迅速攻城掠地、登堂入室。社会热点既是学生关注也是评卷老师关注的话题,如此广泛的知识面,试问,引用热点的文章怎能不引起阅卷人的目光?
二 、针对作文命题方式,把握写作文体
作文命题方式一般三种类型:命题作文,话题作文,材料作文。此外还有问题作文,半命题作文,看图作文等。近年的作文试题都有“文体不限”的说明。一般来说,最好选择适合自己的写作文体。新《大纲》尽管还要求学生“能写记叙文、简单说明文、议论文和一般的应用文”。但是议论文仍是写作的重点,注意文章的起、承、转、合。文章四种:真人真事,真人假事,假人真事,假人假事。无论哪种,都要抒发真情实感,不要无病呻吟。
题好一半文,题目就是有神的眼睛。作文题目有以下几种类型:
比喻式: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设问式:没有耕耘,哪来收获?双关式:沉睡者死于“沉睡”;对比式: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夸张式: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国;论点式:不要自以为是;论题式:谦虚与虚伪。作文一般采取“凤头,猪肚,豹尾”的结构。开篇和结尾要精彩,中间论据论证要严谨,具有可信力。开篇:一根火柴,看似微小,却可以烧掉一座价值千百万的楼房;一个病毒,确实不起眼,却能让千千万万的人倒下;一个缺点,不足挂齿,却可以使一个人事业倾覆,家破人亡。这些 “微小”确实微不足道,但其攻坚灭顶的力量却无物可御。结尾:成功者不浮躁,浮躁者难成功。我们在开拓事业的过程中,必须摒弃浮躁,谨慎前行。
三、作文创作结构追求反复之美
英国诗人柯勒律说过,环状事物代表永恒,而圆环的美就像一条蛇衔住自己的尾巴,堪称美的最高境界。中国也有“如常山之蛇,首尾相应”的说法。《诗经》中的《采薇》: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mù)止。 靡室靡家,玁(xiǎn)狁(yǔn)之故。不遑启居,玁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 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mǐ)使归聘。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 王事靡盬(gǔ),不遑启处。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这回环之美运用在作文的结构上,情感回环往复,观点再三得到论证,能够深化文章主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总之,除了以上几个方面之外,写作还要有审题立意的能力,有深厚的文学底蕴,有独到深刻的见解,有清晰完整的结构,有真实健康的情感,有干净流畅的语言,并且标题要醒目,内容要丰富,思想要深刻,段落要清楚,字迹要漂亮,标点要规范。真正实现“素养—养成”,写作才会达到理想的境界。
参考文献:
①钱梦龙《教育艺术是影响人的艺术》,《语文学习》1991.7,第3页
②傅修延《文本学-文本主义系统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
③于漪《语文课程标准与语文教师》,《语文学习》2003.5第4-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