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服中心  |  合作联系
搜刊网
论文下载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论文下载 > 教育科学 > 兴趣,让阅读教学绽放生命的活力
兴趣,让阅读教学绽放生命的活力
来源:互联网 sk010 | 刘惠明
【分  类】 教育科学
【关 键 词】 趣味   自主   创新  
【来  源】 互联网
【收  录】 中文学术期刊网
正文:

  1、摘要: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心灵是最单纯的,任何一句鼓励的话语都能激发他们的潜在的兴趣。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正道出了教学中激发兴趣的重要性。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全过程,让学生通过自身智力活动内化这种特殊的认识活动,去体验语文、感悟语文、领会语文。同时根据不同的教学环节,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动眼、动手、动口、动脑、动情。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激发学生去发现、去探索、去创造。

  2、关键词: 趣味 自主 创新

  3、参考文献;(1)《教育心理学》 吴庆麟 人民教育出版社

  (2)《社会教学情趣论》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正文:

  听了我校吴老师承担的县区域教研活动课《五彩池》,这节课真实全面体现了新课标的理念,听后确实让人感觉耳目一新,有许多值得品味的小细节,让我体会颇深。同时这节课得到县局教研室领导,兄弟学校的领导、老师的高度好评。《五彩池》一文是人教版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七册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介绍了作者到四川松潘旅游时,在藏龙山上看到了五彩池的情景。课文生动地描写了五彩池美丽的景色,赞美了大自然的美丽壮观,表达了“我”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吴老师执教这篇课文,设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采用科学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感悟祖国语言文字的美,体会五彩池的神奇,使学生在情感上得到了美的熏陶,较好地完成了本篇课文的教学目标,具体表现如下几个方面:

  一、“趣味”。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心灵是最单纯的,任何一句鼓励的话语都能激发他们的潜在的兴趣。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正道出了教学中激发兴趣的重要性。因此,吴老师为调动学生学习兴趣,采用讲故事、写广告语等教学手段,引起学生对《五彩池》浓厚兴趣。

  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五彩池》,在第一自然段,我们听到过一个神话故事,谁来讲讲这个故事?……

  今天,来听课的大部分老师都没去过五彩池,我想请同学们设计宣传五彩池的广告语,为了写好广告语,我们必须通过学习课文来了解五彩池的特点。同学们有兴趣完成这个任务吗?现在老师先带领同学们到五彩池游览一番。(在悠扬的乐曲声中,多媒体播放五彩池风光,以课文二、三段的内容作解说。)这样,吴老师不仅激活了学生的童趣,以情导知,以知促情,而且使学生从字里行间初步感悟到祖国山河的壮美,充分体现了语文课程改革的新理念。俗话说:“好的开头等于成功的一半”。因为成功的课堂,开头既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一个好的开头是师生间建立感情,建立感情的第一桥梁,可为整节教学打下基础。

  二、“扎实”。主要体现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扎实。美国华盛顿国立图书馆内有三句话:“我听见了,但可能忘了;我看见了,就可能记住;我做过了,便真正理解了。”可见,亲自实践,亲自参与是何等重要。新课程标准指出:“能主动进行探索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课堂教学本身就是学生生命整体的体验和发展过程。因此,教学中教师就应十分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全过程,让学生通过自身智力活动内化这种特殊的认识活动,去体验语文、感悟语文、领会语文。吴老师为扎实双基知识,突出语文的特点,引导学生进行不同形式的读。如:老师引读,想想这一段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来描写五彩池的神奇?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朗读,范读、师生齐读,有感情地朗读等等,通过朗读,使学生感受到了五彩池那奇特的形状,为了把这些奇特的形状准确生动地描绘出来,作者用了许多比喻,大家想象一下,五彩池还会有怎样的形状?生纷纷说:有像蘑菇的、像星星的、像手掌的、像桃子的、像月牙的、像扇子的……

  师:大家想的多么有趣呀,这些形状的池子说不定藏龙山上都 能欣赏到。你能不能用一个词来概括五彩池形状的特点?这个设计,执教者创设了问题情境,揭示了知识之间的矛盾,唤起了学生参与意识。从学生已有知识水平出发,让学生自由地提出挑战性的知识,这样给了学生广阔的思维空间和探索空间,创设了主动参与的欲望和积极性。这样的自主学习活动,调动了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探索过程。拓展了学生参与探索的深度和广度,提高了学生参与自主探索的能力,有效地促进了学生自主发展、主动发展。

  三、“灵活”。主要体现在教师教学方法灵活,学生思维活跃,课堂气氛活泼。教师根据不同的教学环节,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动眼、动手、动口、动脑、动情。在综合训练中,学生的思维是开阔的、开放的、多元的,课堂气氛是活跃的、和谐的。吴老师在教学第二自然段时,教师先范读后让学生思考,池水的神奇又表现在哪儿呢?找出本段中运用了几次,最能体现作者惊奇的心情的词,找出本段描写颜色的词语,并说说其他表示颜色的词,展开想像。教学第四自然段时,先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小组讨论,然后质疑。小导游解说池水形成的原因。跳一跳才能摘果子,教师有的放矢在学生思维前进道路上设置一些障碍,促使他们不断地实现思维的跳跃,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感。这一系列设计,体现了教学方法灵活,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增强了学生对语文教学的兴趣和亲切感,引发了学生的认知需求与思维活动,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以后的教学实践活动之中。

  四、“创新”。主要体现在教师有开拓和创新精神。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教学中教师必须注意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努力创设良好的思维环境,把发现问题的权力和机会交给学生,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去发现、去探索、去创造。吴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突出创造精神。具体如下:新一,设计有一定层次的问题情境,让学生有种“一发不可收”的感觉,不断的探索和创新。例:想想这一段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来描写五彩池的?说说你从哪些词体会五彩池的神奇?想像五彩池还会有怎样的形状?池水的神奇又表现在哪儿?新二,为突破难点,制作了形象生动的课件。例:有学生问:“石笋像高低不平的折光镜”我不理解。教师出示折射镜课件,引导学生读句子。看课件从中知道了石笋表面凝结着一层细腻的透明的石粉。这透明的石粉不就相当于折光镜。池底的石笋有许多种不同的形状,所以是高低不平的。(课件出示石笋形状图片和句子:有的像起伏的丘陵,有的像险峻的山峰,有的像矗立的宝塔,有的像成簇的珊瑚。)新三,谁来做小导游,给我们这些远道而来的游客解释这原因?学习到这里大家一定了解五彩池的特点,现在能写出吸引游客的广告语吗?(生曰:天上有瑶池,地上有五彩池。五彩池是人间的仙境,是个旅游的好地方。……)教者用写广告语作为教学的结尾,又是这一节课的创新之处,因为课堂结尾也是一门艺术,好的结尾会使整节课在归纳中得到升华,在练习中得以巩固,在朗读中激起学生共鸣,在表达中余音袅袅。

相关推荐
热门期刊
发电与空调《发电与空调》
《发电与空调》现已更名为《发电技术》。 《发电与空调》(原:制冷空调与电力机械)(双月刊)创刊于1979年,由国家电力公司主办,同济大学热能利用及空调制冷研究所,浙江大...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国际麻醉学与复苏》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于1980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32-1761/R,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论...
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杂志,于2015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10-1349/A,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
司马迁与史记论集《司马迁与史记论集》
《司马迁与史记论集》语种:中文,开本:16开,出版地:陕西省西安市,由陕西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办。 《司马迁与史记论集》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
控制理论与应用《控制理论与应用》
《控制理论与应用》杂志,于1984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44-1240/TP,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问题...
广西警察学院学报《广西警察学院学报》
《广西警察学院学报》杂志,于1988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45-1405/D,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反...
友情链接
中教杯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维普网 中国科学院 中国国家图书馆 央视英文版 中国留学网 中青网 中国国家人才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新闻网 中国学术期刊网
关于我们
平台简介
诚聘英才
企业文化
竞争优势
版权信息
服务条款
客服承诺
常见问题
版权声明
合作加盟
期刊加盟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导航
期刊大全
论文下载
课题申报
学术会议
编辑QQ
编辑联络
2007-2023
中文学术期刊检索机构
bianjibu777@qq.com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2007- 2023 中国学术期刊网(qika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08252号
本站是学术论文网络平台,若期刊网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及时与期刊网客服取得联系,联系信箱: bianjibu777@qq.com    
中国学术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