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服中心  |  合作联系
搜刊网
论文下载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论文下载 > 教育科学 > 小学数学课改中的收获与不足
小学数学课改中的收获与不足
来源:互联网 sk010 | 姜秀芳
【分  类】 教育科学
【关 键 词】 教学 情感
【来  源】 互联网
【收  录】 中文学术期刊网
正文: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想方设法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其主体能力,尽可能地为学生创造一种自由和民主的氛围,尽可能地增加学生展现思想和方法的时间、空间。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思维,表露自己的情感,表明自己的观点,表现自己的欲望,使他们各自的潜能最大限度地释放出来,下面我就结合自己教学实验谈谈课改中的收获与不足:

  数学课堂上,我从主要关注数学结果,转向同时关注数学过程,尽可能多地设计数学活动,让学生动手实践、做数学游戏等。在课堂上以师生对话、学生对话的形式进行师生双边的心智交流,让学生在教学民主的现代型“师生场”中愉悦地探求知识。如我教“字母能表示什么”,首先让学生唱一首永远也唱不完的儿歌:1只青蛙1张嘴,2只眼睛4条腿,扑通一声跳下水;2只青蛙2张嘴,4只眼睛8条腿,扑通二声跳下水;3只青蛙3张嘴,6只眼睛12条腿,扑通三声跳下水;……。教师适时的提问:“同学们能不能将这首永远唱不完的儿歌用一句歌词表示?如果能,如何表示?”学生的思维马上活跃起来,前后左右都纷纷议论,形成一种良好的合作气氛,而且很快就出现了用不同字母表示这首永远唱不完的儿歌。

  学生的变化是:通过与学生的座谈和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看到了大部分学生喜欢上数学课,在数学课堂上学生兴奋、好表现自己,愿意发表自己对数学问题的见解,与往年同期学生相比,现在经过实验教材学习的学生比以前的学生有思想、有主见、思维开阔多了。如数学课堂上,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设计由几何图形组成的美丽的图形,学生在设计的过程中,展开了想象的翅膀,设计出十余个方案,有的学生还就自己设计的图形进行了演讲,从环境保护到奥林匹克运动,从爱同学到爱祖国。把数学知识与其他学科联系在一起,看到了知识的整体性,学生高兴、教师也兴奋,教师从学生的设计及演讲中也学到了数学以外的知识。

  面对新课改标准,我改革以往那种让学生跟在后面亦步亦趋的习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他们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学习的主人。教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把自身角色定位学生的合作者、鼓励者、引导者。要摒弃将现成知识、结论灌输给学生的做法,充分考虑到学生主动发展的需要,设计弹性化的、有一定间域和思维度的课堂问题,让学生自主感悟、比较、体验,教师只是“向导”、“路标”,只起“引路”、“架桥”的作用,只为学生在自学、讨论、答疑中当“顾问”和“参谋”,使学生的思维空间得到最大。

  以前教师的数学活动设计只是按教材模仿,不理解数学活动的真正含义与目的,于是就出现数学活动与数学内容学习不能有机有效地结合。导致有些活动流于形式,只是象征性安排操作,没有给学生思考、探索和交流的时间;有的又停留于活动,在非数学本质问题上花过多的时间,活动成为非本质的游戏。部分学生习惯了教师的说教,对与同学的交流、与教师的交流还不能适应。因为学生的个性差异,所以在与同学之间的交流中,有些学生只是听,而不敢说。在实验的过程中还反映出一些问题:

  1、新实验教材使教师组织教学的难度增加了,教师备课的时间较长,怎样进行备课也出现新问题。新实验教材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的知识和能力储备的要求比以往更高,更需要广博的专业知识和教育心理知识,这给教师自身提高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尽管有些教师大胆尝试创新的教学方式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果,但受多年传统教学模式影响所形成的定势限制,许多教师仍然不太适应新实验教材,不会或不敢开展探究性教学。在领会教材意图与真正在教学实践中大胆尝试之间,仍然有一个过程。

  2、课堂教学新气象中也有不和谐的旧痕迹,如何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如何关注每位学生、如何保护学生个性、如何尊重“学生文化”使课程与教学更贴近和适合学生、如何培养创新意识等方面还有许多值得研究和改进之处。

  3、教辅材料缺乏、课前准备工作量大、教具不配套、新课程管理与旧模式有冲突、班级容量大等,不利于教师的课堂教学。

  我首先学习了《数学课程标准》,经过了几次培训,在头脑中初步形成了新的教学理念,并关注实验的进展,经常查阅有关课程改革的文献,在平时的教学中,注意了师生的关系、教学的民主、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的展现,培养学生的思维等.尽量的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参加集体备课,听课、评课,与教师之间的多交流,多上网查资料,从过去的复习、新课、例题、巩固四步转变成备情景、备活动、备问题。由于相信学生,注意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所以学生的参与面多了,学生正在变的爱学数学了.对学生和教师的交流中反映出:教师在授课时学生不可能随时理解教师所讲解的内容,学生需要停下来讨论、商量、请教、弥补漏洞,学生喜欢互相讨论的方式学习数学。在相互的交流中,学生欢迎对解题方法、解题策略的运用的交流,而不欢迎单纯知识的交流,对数学问题从不同的角度交流认识,方法是否简明、独创是学生交流的焦点。

  探索新的课堂教学方式,课堂面貌发生了变化。我把着眼点放在学生的发展上,在教学方法上进行多种尝试,改变过去哪种过于注重知识传授,脱离学生生活和社会实践,强调学生接受学习、死记硬背的方式。 启发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潜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上。

  新课改标准倡导“合作”这一学习方式,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合作学习能让学生在独立探索基础上,彼此互通独立见解,展示个性思维方法与过程,在交流中反思,使自己的见解更加丰富和全面,也能让学习较差的同学得到帮助。同时,在合作式的民主互动的和谐氛围内进行学习,有利于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养成。因此课堂教学中应变“静态的集体背景”为“动态的集体力量”,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性格等因素,把全班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并有计划地向小组提出一定的学习任务 ,指导各小组自主学习,当问题有矛盾时,各小组成员共同研究、讨论、交流,学习信息得到及时多的反馈,同时在融洽的学习氛围中也体现了一种互相谦让、共同进步的集体主义精神。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每一个儿童的思维发展都有其独特的道路,每一个儿童的聪明和才智各有其特点。没有任何一个正常的儿童毫无能力、毫无天赋。”在学生探索过程中,我们要十分注重提倡学生思维的开放性和创造性,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己开放地去探索、发现、创造,并对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成果给予充分的承认与肯定。

  正确理解“教师的角色的转变”.教师依然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是学生学习的管理者、指导者。但不是传统的以完成”教“为核心而开展,而是围绕学生的学习来进行的。当学生开展活动时,或无所事事,或不知所措。导致教学活动浮于形式,处于低水平运转。 教师应具有维护学生心理健康,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并将这种意识融入自己日常的教学中。从大的方面讲,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知识更新急剧加快,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承者,就必须不断的学习。如果不进行学习,极易走老路,不该涉及的涉及,应该开展活动的反倒没有时间进行。教师还应该是研究型教师,教育问题具有极大的实际性和情景性,尤其当前教师的实际教学能力与教材的先进性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别,教师如不对自己的教育实践进行反思,不把自己的教育活动作为研究对象,就很难解决问题。

相关推荐
热门期刊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杂志,于1989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51-1335/Q,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
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双月刊,创刊于1996年,是广西社会主义学院主管主办的目前广西惟一面向全国公开发行的统战理论研究学术期刊。具有很强的政治敏感性和高度...
南京师范大学学报(工程技术版)《南京师范大学学报(工程技术版)》
《南京晓庄学院学报》杂志,双月刊,于1985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由南京市教育局主管,南京晓庄学院主办的学术性刊物,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
城市建设《城市建设》
《城市建设》现已更名为《城乡建设》。 《城市建设》(旬刊)创刊于2008年,是经国家科技部、新闻出版总署批准,中国商业联合会主管,联合国全球人类发展中国协会指导,国资...
服饰导刊《服饰导刊》
《服饰导刊》杂志,于2012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42-1826/TS,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地方服饰、...
北方法学《北方法学》
《北方法学》杂志,于2007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23-1546/D,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实践论坛、...
友情链接
中教杯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维普网 中国科学院 中国国家图书馆 央视英文版 中国留学网 中青网 中国国家人才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新闻网 中国学术期刊网
关于我们
平台简介
诚聘英才
企业文化
竞争优势
版权信息
服务条款
客服承诺
常见问题
版权声明
合作加盟
期刊加盟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导航
期刊大全
论文下载
课题申报
学术会议
编辑QQ
编辑联络
2007-2023
中文学术期刊检索机构
bianjibu777@qq.com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2007- 2023 中国学术期刊网(qika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08252号
本站是学术论文网络平台,若期刊网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及时与期刊网客服取得联系,联系信箱: bianjibu777@qq.com    
中国学术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