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Krashen的情感过滤假设提到在语言习得过程中,情感对语言的输出起着过滤的作用,它就像是一个过滤器一样控制语言习得者输入和吸收的语言量,而语言输入只有通过过滤器才能够到达语言习得机制并为大脑所吸收和内化。Krashen的情感过滤器包括动机、自信心和焦虑三个方面。在二语习得过程中,这些情感变量直接影响到学习者的习得效果,然而在英语口译训练过程中,这些情感变量对口译效果也起着极其大的作用。如果在口译练习过程中,练习者因为练习内容、练习对象、环境不适应等诸多因素而有较强的焦虑感或者是缺乏自信心,那么对语言输入就会产生很强的过滤作用,因而妨碍练习的效果。相反,如果练习者的焦虑感弱,对自己又非常有自信心,情感过滤的作用就相对弱一些,那么就会达到更好的练习效果。
因此,根据Krashen的输入假设和情感过滤假设,口译练习的内容选择仍然是一个关键,既不能够太简单,也不能够太容易。否则,不仅不能够达到练习的效果,同时,还有可能让练习者产生负面的心理,影响学习动机,增大口译过程中的焦虑感,使得练习者越来越没有自信心。练习者有无自信心对口译非常重要。有自信的同学充分肯定自己的语言能力,对自己能够胜任口译工作充满信心,能够积极参与到课堂练习中来。在口译练习中,焦虑是学习者最大的障碍。如果练习者感到较大的压力,就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不仅仅在听译文的过程中有可能会出现失误,如:漏听、误听等,在组织语言的时候,会碰到忘记单词、相关表达等现象,在最后译文输出的时候,可能会出现吐词不清、话语断断续续。
三、教师引导与学生调节3.1 教师的积极心理引导 在口译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正确积极的引导对学生树立起自信是起关键性作用的。教师首先应该尽可能地和学生缩小心理上的距离,让学生能够非常放松地进行课堂练习。这也就是在练习前,教师从情感上让学生没有压力和畏惧感。同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开口,敢于从不断的练习中发现不足,进行弥补。在练习过程中,难度适中的练习内容不仅会让学生有胆量承担练习任务,还可以从“i+1”难度的练习中获取新的语言知识。当然,这都取决于教师对学生语言能力和语言水平的准确拿捏。在练习任务完成后,教师要对学生的完成情况进行客观的评价,在指出不足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对学生完成情况中的亮点进行肯定,让学生有成就感,树立起信心。因此,在口译练习的全过程中,教师的正确心理引导和肯定对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3.2 学生的自身心理调节 在教师积极引导的同时,学生自身的心理调节也是非常重要的,毕竟心理素质的培养关键还是在于自己。学生要正确看待练习过程中的失误和错误,要清楚地认识到练习过程中的出错是难免的,并不是自身能力的一种否定。只有在不断的出错中自己才能够总结经验,有所提高。
四、结语 心理素质的好坏决定了翻译的质量。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过硬的语言功底才能够有较高质量地完成口译任务。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必须要不断地对自己的心理进行挑战,在练习过程中逐渐培养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以至于在真实的口译场景中保持镇定,顺利完成任务。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是个长期的过程,因此,必须从最初的口译练习中做起。
1. 吴冰,2004,《现代汉译英口译教程》,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 梅德明,2003,《英语口译教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3. 郭岱宗,2006,《面面俱到口译教程》,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4. 张吉良,2004,“论听众因素对译员口译策略的影响”,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第四期。
5. 孟冬梅,2006,“克拉申的‘输入假设’和‘情感过滤假设’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江西教育科研,第十一期。
2/2 首页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