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服中心  |  合作联系
搜刊网
论文下载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论文下载 > 教育科学 > 确立着眼于主体发展的德育功能观 ——着眼于德育发展的德育功能讨论之六
确立着眼于主体发展的德育功能观 ——着眼于德育发展的德育功能讨论之六
来源:互联网 qikanw |
【分  类】 教育科学
【关 键 词】 德育 德育功能 人的本质 主体性
【来  源】 互联网
【收  录】 中文学术期刊网
正文:

  因此,促进人的主体发展就是一项系统的整体工程,与之相适应,德育功能在内容、结构上就具有了整体性。

  (一)内容结构

  德育功能在于促进人的主体发展,既包括促使个体对现存纷繁复杂的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关系全面适应与和谐的“社会适应性功能”,又包括促使个体主观能动性和个性全面发展的“个体超越性功能”,两者是“一体两面”的关系,统一于德育的全部内容和过程中,同时发挥作用。

  社会适应性功能。指的是德育对个体发展所具有的引导人与他人、人与自然、人与现存社会关系相和谐的教育引导功能。社会适应性功能也是一个系统,有各种具体功能组成,笔者认为可以概括为:对应人与人关系的人际关系调适功能,对应人与自然关系的生态伦理建构功能,对应人与社会关系的社会生活再生功能(可以认同为传统德育功能观中的社会性功能)。其中社会生活再生功能又包括经济功能、政治功能、文化功能。

  个体超越性功能。指的是德育对个体发展所具有的提升个人精神性品质的功能。包括认知建构功能,情感升华功能,意志强化功能、价值观塑造功能等具体功能。这一功能与“社会适应性功能”是“一体两面”的关系,统一于德育的全部内容和过程中。从主体发展的两个层面的意义来看,一方面是个体人对“人之为人”的普遍本质的占有,即人本质的构建;另一方面是个体的人的独特个性的发展。德育在发挥“社会适应性”功能,从“社会对人”的角度来引导个体实现对人本质的建构的同时,又从“人对社会”的角度来丰富与拓展作为社会关系主体的“现实的活生生的特殊的个人” 的个性,从而实现个体精神品质的超越,实现对主体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追求。

  (二)实现途径

  德育功能只有在受教育者主体对德育“接受”的情况下才能实现,而主体发展的内在需要与德育目标又是天然契合的,因为“个体要在社会上生存和发展,确认和创造自我的社会价值,就必须系统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了解社会所倡导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以确定自我行为评价的依据,使个体的思想行为符合一定社会的要求”,[1] 因此,促进主体发展的德育功能的实现就具有了天然的前提和依据。

  德育功能只能在德育过程中得以实现。对德育过程的理解,王勤教授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分析”一文已经做了科学、系统的阐述,该文对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特点、矛盾、规律所做的分析,充满了辨证观点和新思想。[2]

  德育的社会适应性功能主要通过灌输和引导来实现。以杜威、皮亚杰、科尔伯格为代表的道德认知理论告诉我们:个体道德发展在达到“自律性的德”以前,必然经历一个“他律性的德”的阶段。因此,为了使受教育者个体能健康成长,主体发展顺利进行,就必须要将人类社会发展所形成的既有规则、所取得的精神文明成果向他们灌输,引导他们养成遵守这些规范的习惯,形成“他律性的德”。德育在主体发展的全过程,都具有这样的义务和任务,都必须发挥这样的功能。要通过在教师、家长、社会的 “要求”下,由社会整体对受教育者个体,从上到下、自外而内地单向地组织或发起德育活动,来实现这种功能。当然,在这里并不是主张否定受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因为一切灌输与引导最终都是要经由受教育者的由“内化”而“建构”起他自己的“德性”才能真正发挥作用。但是,我们也不能以此为借口来否定灌输与引导。

  德育的个体超越性功能的实现,要在根据特定社会和受教育者的自身发展需要的前提下,遵循个体精神性品质形成的规律,主要依靠受教育者个体以“思考、体验、参与、行动” [3] 为概括的认知和实践活动,通过独立思考、自主选择和积极实践来完成。精神性品质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要经历以情感和意志为中介的内化和外化两次飞跃。首先,要经过受教育者的内心体验,把一个陌生的、外在的、看似与己无关的对象变为熟悉的、可以交流的、融于心智的存在,进而潜移默化为良好的品德认知、品德情感、品德意志,完成第一次飞跃。而后,通过品德行为(第二次飞跃),重新开始体验,形成认知、情感、意志。德育在这个过程中,要重视“学生情感的体验、意志的磨练和行为的养成,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参与真实的生活”,[4] 通过情境的创设、教育的实施,行为的规束等手段,来发挥德育对于受教育者主体发展所具有的心理发展,认知建构,情感升华,意志强化等功能。

  三、着眼于主体发展的德育功能观的特点

  对德育功能的这种定位与概括,具有以下特点:

  (一)体现了德育功能的适应性和超越性的统一。

  既强调了促使个体对现存的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关系全面适应与和谐的“社会适应性功能”,又强调了促使个体主观能动性和个性全面发展的“个体超越性功能”。既包含了德育对于社会和个体所具有的现实意义,又包含了德育为未来社会培养“全面发展”的新人的主导方向。

  (二)体现了德育功能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的统一。

  社会适应性功能突出的是德育的整体同构功能,表达了现实社会对每个社会个体的基本要求,体现的是德育的社会本质;个体超越性功能则突出了德育的个性发展功能,尊重了主体发展所要求的个体差异性,体现的是德育的教育本质。

  (三)体现了德育功能的直接性和间接性的统一。

  把德育功能落实到促进人的主体发展上,使德育回归到了教育就是培养人的本真意义,体现了德育培养人的直接功能;而人的主体发展,既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和开始,又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目的和归宿,既是对“社会对人”这一过程的表达,又是“人对社会”这一过程的概括,因此德育功能就具有了通过对社会进步的作用来促进主体发展、通过主体发展来促进社会进步的间接性特点。

  (四)体现了德育功能的发展性。

  现实社会关系是历史的、具体的,不断变化发展的动态系统,社会关系总是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而变化的。一个时代的社会关系,决定了这个时代人的本质,每一个时代的人的本质都打上了时代社会关系的烙印。因此,人作为社会关系的主体,其主体发展必然要随着社会关系尤其是生产关系的变化而发生相应的变化,主体发展的内容也会随着社会关系运动发展的深度和广度而不断展示出来,愈来愈充分,愈来愈丰富。把德育功能落实到主体发展上,就自然地赋予了德育功能以发展性,德育功能将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

  [1] 王勤.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的主体因素[J]. 探索,2003(5)。 [2] 参见:王勤.思想政治教育学新论. [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3,第225-251页。 [3] 参见:王勤.思考体验参与行动[J].思想教育研究,1994(3)。 [4] 黄莺、王勤.主体参与式德育课教学模式的依据和要求[J]. 思想教育研究,2002(6)。

相关推荐
热门期刊
闽江学院学报《闽江学院学报》
《闽江学院学报》杂志,双月刊,于1981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35-1260/Z,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
中国第三部门研究《中国第三部门研究》
《中国第三部门研究》(China ThirdSector Research)由上海交通大学第三部门研究中心主办,上海交通大学第三部门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徐家良教授担任主编,上海交通大学出...
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
《国外医药》杂志,于1980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51-1127/R,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论著、论坛...
小学语文教学《小学语文教学》
《小学语文教学》(旬刊)创刊于1981年,由全国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山西教育报刊社主办。为全国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宣传理论,交流经验,传递信息。是广大教师、教研人员...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双月刊)创刊于2001年,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主办的人文社会科学综合性学术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它主要刊登...
人文《人文》
《人文》杂志,于1957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61-1005/C,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传统与现代、理...
友情链接
中教杯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维普网 中国科学院 中国国家图书馆 央视英文版 中国留学网 中青网 中国国家人才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新闻网 中国学术期刊网
关于我们
平台简介
诚聘英才
企业文化
竞争优势
版权信息
服务条款
客服承诺
常见问题
版权声明
合作加盟
期刊加盟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导航
期刊大全
论文下载
课题申报
学术会议
编辑QQ
编辑联络
2007-2023
中文学术期刊检索机构
bianjibu777@qq.com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2007- 2023 中国学术期刊网(qika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08252号
本站是学术论文网络平台,若期刊网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及时与期刊网客服取得联系,联系信箱: bianjibu777@qq.com    
中国学术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