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改善社会环境,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1、良好的社会环境是提高青年教师师德修养的必要条件。各级党委和政府应是发挥师德建设主渠道作用的坚强后盾,为此,应净化社会风气、改善社会环境,提高教师社会地位、营造尊师重教的社会氛围。首先,应关心和重视高职院校的建设和发展,增加对高职教育的投入,提高教师的工资水平。其次,要建立各种津贴制度,加快教师养老保险、医疗保健等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尽快改善青年教师的住房条件。第三,还应建立公平合理的分配及再分配制度,保障教师所得与其社会义务的一致性。
2.制定符合我国高职教育发展规律的专用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这也是我国高职教育发展所面临的当务之急。首先,要注重以人为本,从人的特性出发,从高职教师职业特点出发,设有任何教师都可以做得到的职业道德底线。其次,还应该合我现有的国家教育法律法规和国务院、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的行政规章,进一步细化高职院校教师职业道德要求,制定出基于法律法规精神的高职院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有法可依,青年教师才能养成在法律意义上强化自己的职业道德意识和职业道德行为的习惯,才能有目的、有针对的性地提高自身的师德修养。
( 二) 建立调控机制,提供良好的校园环境
1、建立师德建设的长效运行机制。师德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高职院校领导和职能部门必须研究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师评价方法和指标体系,为师德建设提供制度保障。首先,构建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激励约束机制和考评监督机制,加强师德监控,在教师考核、选任、进修等各环节,最大限度地发挥职业道德评价机制的激励、督促作用。其次,稳步推进青年教师的教育和培养工作,逐步提高青年教师的师德修养。要针对青年教师的思想实际,不断改进工作内容和方法,有针对性地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加强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和国情教育,培养他们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历史使命感和民族自豪感;进行系统的现代教育理论和职业理想教育,帮助他们掌握教育规律,在工作中正确运用教育教学原则,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理念。第三,关心教师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
2、营造重视“师德师风”的良好校园环境。环境对人的影响是巨大的, 良好的校园环境有利于提高师德建设的实效性。敬业奉献的校园氛围、 团结和谐的人际关系、 健康向上的道德导向和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等,构成了优良的校园环境,青年教师工作在这样一种积极进取、催人奋进的环境中, 也有利于良好的师德师风的形成。首先,管理领导层要做生活中的师德典范,用自己的模范行为来影响和教育青年教师。其次,还要在教师中开展评优评先活动,抓典型示范, 发挥榜样的作用。第三,鼓励青年教师参加各类社团活动,融师德教育于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之中。
(三)提高师德修养,培养青年教师内化师德的自觉性。
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外因仅仅是事物发展变化的外部条件,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内因。社会氛围、学校环境是教师形成良好道德品质的外部因素,然而这最终要通过教师本人的有效内化才能实现其作用。同时,教师劳动的个体性特点也决定了从事教师这项职业特别需要自我约束、自我监督。因而,青年教师师德修养的养成和提高,更重要的是靠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综合、概括、提炼并加以完善,真正把它内化为个人的道德素质。所以,青年教师师德修养的提高有着自觉性、长期性和艰巨性的特点,不是一朝一夕、一跳而就的事情,[⑥]必须做到以下两个方面。
1、学高方能为人师
学是才学,包含两层含义:其一,是指学富五车,知识渊博,才有为师之本。其二,是指好学不倦,永不满足,方可为人之师。
首先,认真学习理论知识,提高师德认识水平。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学习教育学理论,把握教育规律,掌握正确的教育理念;学习教师职业道德理论,充分认识新时期师德的作用、要求,确立职业道德意识, 做到依法从教、以身立教,提高师德认识水平。
其次,努力钻研业务知识,力求博学多才。高职院校教师需要的不仅仅是书本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有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了达到这样的水平,青年教师应该在所教的学科和专业领域中,博览群书,并对语言文学和艺术方面的书籍广泛涉猎,同时尽可能多地参加教研和科研实践,并将教研和科研的最新成果融入到教学的相关环节中,将理论课上得深入浅出、实践课教得得心应手,让学生感到受益匪浅。
第三,学习先进模范人物,提高师德水平。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从“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陶行知,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启功先生,从常说“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的林崇德,到今天的高职教育战线涌现出的一大批德才兼备的优秀教师,都是学习的榜样,青年教师接受他们高尚师德的陶冶、感染,有利于师德水平的提高和升华。
2、德高育人早成才
德是师德,教师自身的道德不断修炼并得到升华,也是为师之本。
首先,培养良好的道德意志。师德修养不是一个纯粹的心理过程,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加深对师德建设的认识,才能促进师德的内化,达到知行统一。在教学实践中,青年教师应时刻注重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以自己的精神境界和人格魅力来感染学生,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同时,还要勤于反思,并适时调整自己的行为方向,择其善者从之,不善者弃之,从而养成按师德要求工作的习惯。
其次,做一名学生敬重的任课教师。青年教师在课前应认真钻研教材大纲,熟悉其重点难点,多方搜集信息资料,做到融汇贯通,并自成体系。在教学过程中,树立“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的观念,精心组织课堂教学,创设平等、民主和愉快的课堂氛围,留给学生一个广阔的思维空间和表达思想、发挥智慧的平台。课后还要对学生进行耐心、细致和及时的辅导,对学生不能有亲疏或偏爱,不能看不起初等的问题和基础较差的学生。同时,还要真心热爱学生,热情关怀学生,对学生严格管理,用自己的言行教育学生“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在点点滴滴中培养他们良好的思想品德。
第三,当一名学生热爱的辅导员。辅导员工作是对教师综合素质的考验和管理能力的锻炼,优秀的辅导员更是让学生如数家珍、终生难忘。辅导员要想充分了解学生,就必须深入到学生中去,闻其言,观其行,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和知心朋友。对学生在思想道德方面呈现出的种种问题和特征,有的放矢地进行思想工作,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感情、提高学生的热情、激发学生的激情,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还要经常给予学生真诚和适度的表扬,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自我认同能力。对待困难学生,尽量帮助他们寻找勤工助学或校外兼职的途径,这样做既可以解决学生经济上的困难,又可以使他们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对大学生成才也很有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