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fyjs.cn
中国军网
军事历史
www.chinamil.com
铁血网
军事、历史、
中国史、历史图、越战争
http://www.tiexue.net
表3
各专业门户网站凭借各自强大的网络资源,开设了很多专家的专栏。以网易为例,其读书历史频道中,开设了很多专家的专栏,其中包括“沈志华、杨天石、杨奎松、张鸣、牛军、高华”[33]等。
由于网络的及时性,能够对社会的流行文化作出快速的反应,从而能引领大众关注党史。如2009年针对《潜伏》的热播、社会各界对中共情报界的痴迷,网易及时在其网站中请著名党史专家杨奎松从学术的角度对历史进行了还原,发表了《情报战被神话了——国军瓦解的真实原因》[34]一文,对纪实文学之类的读物和影视的不实、夸大之处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2、各党史、军史论坛
党史、军史论坛是民间广大发烧友、爱好者、痴迷者的乐园,是广大网民自我学习的网络学校,是真正属于网友的虚拟空间。
几乎各大网站都开设论坛,供网友互动交流,其中以天涯论坛(煮酒论史)[35]、铁血论坛[36]为代表。其特点是内容丰富、涉猎面广、互动性强、更新快、话题敏锐,极具有活力。网友可以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体现了“双百”方针,论坛中不乏网友高水平的见解。其中,人民网强国论坛[37]是中国网络媒体创办的第一个网上时政论坛,被称为“最著名的中文论坛”,党和国家领导人胡锦涛、温家宝数次在人民网强国论坛与广大网友在线互动,具有重要的标志性意义。
(三)个人网站、博客及QQ空间
首先,专家学者积极利用网络这个新媒介手段,开设了属于自己的网站、博客,是网络党史中最具有学术水平的。比如,著名党史专家郭德宏的“冷眼观史:郭德宏的史学博客”[38],追求“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力求遵循秉笔直书之史学传统”、“愿与朋友们进行交流,共同探讨历史的真相”,显示出了一个党史工作者的学术人格。另外,“郭德宏主页”[39]涵盖了其毕生的研究成果,供广大网友下载、学习和交流。
而“温相专栏之党史风云”[40]则另有情趣,其用比较政治学的手段,以其犀利、全面、独特的视角解读被大家所过于熟悉或遗忘的党史,并与网友深入互动,是网络党史大餐中一道令人难忘的佳肴。此外,温相还开设了个人博客“革命的同路人”[41]。博客“张雄文的BLOG”[42]则是网络中以军事视角解读党史的典型代表,张雄文以研究某个特定军事历史人物(粟裕大将)为原点,进而来回顾波澜壮阔的军史并折射出爱恨情仇的党史,这是张博客的重要特点。
另外,“沈志华、李丹慧夫妇的网站”和“沈志华个人的博客”[43]、杨奎松的个人网站“我写我心”[44]、高华的个人网站[45]、叶永烈的博客[46]等也是关注度比较高的。
总之,在网络中任何人都可以超越时空与专业学者进行交流,这也是网络为党史研究提供革命性变革手段最集中地体现,对提高网友的党史认知水平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也促进了专家学者主动接近网民、走进网民,不再搞象牙塔里“书斋”式、“学院”式的研究。在网络中他们以个人和学者两种身份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并展示自己的最新研究成果和访谈录。专家在网络党史中具有领航者的作用。
最后,党史网友也在自己的个人网站、空间、博客中转载了大量的党史资料。
(四)各种搜索下载工具
以百度、谷歌等搜索引擎为代表,此外还有电驴、迅雷、米人、Maze、天网、新浪资料共享、新青年、维基百科、百灵书库、百度文库等专业下载工具。
通过这些网络链接,可以搜索到丰富多彩、惊奇不断的党史资料。在浩瀚如烟的网络中,通过搜索下载工具,可以事半功倍的找到网友需要的资料。
它们提供了WORD、PDF、TXT、PPT、HTML等格式的电子文档和各种音频、视频资料,以及各类党史类讲座、访谈的音频和视频,包括专业书籍、教科书、各类回忆录、采访记录等甚至一些传统方式无法找到的内部资料。
网络搜索下载工具突破了必须去书店购买、图书馆借阅的传统模式,它与一台打印机相连,真正实现了“足不出户而知天下事”,并且具有共享性,即免费性。
(五)境外(含港、澳、台)网站
以凤凰网[47]、大风[48]、NHK[49]、BBC、大纪元等为代表。反映了境外不同的,甚至错误、反动和荒谬的观点和史实。其中的一些网站,它通常不能正常合法浏览,而且只有具有很强政治辨别力的网友才能进行阅览。凤凰网是在大陆推行很成功的境外网站,它通过采访,得到了极其丰富的、珍贵的党史当事人的口述视频资料,因极具权威性、真实性、独家性,而被国内广大网民所认同和喜爱。
另外,还值得关注的国际性网站是——“中外马克思主义文库”[50],它提供了40余种语言的版面,是真正意义上的国际性马克思主义网络资料库,其中中文版网站含有早期中共领导人大量的稀有研究资料,并提供免费下载。
(六)数字图书馆
以中国国家数字图书馆[51]、中国知网[52]为代表的专业数字图书馆。此外还有万方[53]、维普[54]、人大复印资料[55]、龙源期刊网[56]等。
通过与期刊界、出版界等合作,搭建了包含期刊杂志、博士论文、硕士论文、会议论文、报纸、工具书、年鉴、专利、标准、国学、海外文献资源等为一体强大的网络资源共享平台。通过数字图书馆,网民可以查阅到任何公开的学术性党史资料;缺点是此类网络资源都是有偿服务,但网民也可以轻松地获得访问权限。
一些专业网民还可以通过一定的授权,访问到海外的图书馆、知名大学和研究机构的数字资源,为全球化的党史研究创造了极大地便利。如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开设的“史学联系”[57]网站。
二、网络党史的特点
网络党史以党史人物的个人品德、才能、历史贡献和党内个人恩怨、日常生活细节为重点;以党内重大变故(延伸到国内变故,如西安事变)为主线;以党内历次路线斗争为热点;以国共两党的历史贡献为焦点;以党史人物的婚姻、爱好、品德、才能、轶事为卖点;以史料不同、立场不同形成的观点不同为交锋点,乃至为分歧点;以是否有利于民族最高利益为起点(原点);以历史专题为特点,铺开了有血有肉的党史画面,促进了党史面目逐渐还原。
网络党史反映出网民因其自身的认知、感情不同和利益出发点不同,从而表现出对中国近现代史的理性和非理性的的认识;网友对党内历史细节进行显微镜式的探讨,生动、传神,极具感染性,易煽动人的感情;同时也抒发了个人感受,饱含了网友对历史的反思、对人生的感慨、对民族命运的关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