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服中心  |  合作联系
搜刊网
论文下载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论文下载 > 政治与法律法学 > 简论科学发展观的无产阶级功利主义特质
简论科学发展观的无产阶级功利主义特质
来源:互联网 sk001 | 赖井洋
【分  类】 政治与法律法学
【关 键 词】 科学发展观     功利主义     动机     效果
【来  源】 互联网
【收  录】 中文学术期刊网
正文:

  科学发展观指出:“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就是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政府一切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用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来衡量一切决策,把发展的目的真正落实到满足人民需要、实现人民利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上。”[11]P22同时又指出:“坚持发展依靠人民,就是要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密切联系群众,始终相信群众,紧紧依靠群众,最充分地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最大限度地集中全社会全民族的智慧和力量,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亿万群众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11]P24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我们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为了人民”。如何为人民呢?就是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把发展的目的真正落实到满足人民需要、实现人民利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上。”为什么要为人民呢?因为人民是建设和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和推动历史发展的主体,“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12]P118人民为社会主义创造出巨大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因此,我们就必须“要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紧紧依靠群众,最充分地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最大限度地集中全社会全民族的智慧和力量,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亿万群众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而检验我们的“一切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是否“为了人民”、是否“依靠人民”的标准,只能是正在进行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人民”的实践,要用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来衡量一切决策”。只要是人民拥护的、赞成的、高兴的、答应的,符合人民利益的事情,我们就必须坚持去做,而且要坚持到底。只有这样,我们的事业才有希望,我们建设和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才前途光明。

  毛泽东指出:“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1]“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5] P283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是是为了人民的事业,是无产阶级运动的重要内容,它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投身到这个运动中,进行社会生产,创造出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并在这个运动中得到发展,从而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毛泽东指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1]我们知道,人既是历史的剧作者,又是历史的剧中人物,人民群众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生产力的发展,精神财富的创造,上层建筑的革新,社会形态的更替,都应该归功于人民群众的历史活动。科学发展观表明:“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观点,及胡锦涛《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一百一十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阐述的“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把党的正确主张变成群众的自觉行动,最广泛地动员广大人民群众为实现自己的利益和美好生活而团结奋斗,这些要求高度概括地回答中国共产党人依靠谁、为了谁这个根本问题。”[13]P646这种观点,既体现了唯物史观的历史主体性原理,又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动机和效果是相统一的思想。

  历史是人民群众自身的发展史,人民群众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动力。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力量在于其不仅揭示出了发展的目的,而且揭示出了发展的主体及其动机,也就是发展的动力问题,并把两者在实践的基础上有机的统一起来。我们的发展不是机械的目的论,也不是形而上学的片面的发展,而是为了富裕人民,造福人民,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而发展。“‘历史’并不是把人当做达到自己目的的工具来利用的某种特殊的人格。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12]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最终理想,是为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使动机和效果在实践的基础上达到有机的统一。毛泽东指出“唯心论者是强调动机否认效果的,机械唯物论者是强调效果否认动机的,我们和这两者相反,我们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动机和效果的统一论者。为大众的动机和被大众欢迎的效果,是分不开的,必须使二者统一起来,”而且“社会实践及其效果是检验主观愿望或动机的标准”。[1]P825科学发展观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指导,紧紧把握了辩证唯物主义的动机和效果的统一论精神,所阐述的“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思想,是毛泽东关于动机与效果关系思想的科学运用,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动机和效果相统一思想的光辉体现。

  三、以人民利益为最高利益,统筹兼顾社会各方利益,坚持和促进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突破了传统的“义利”关系,体现了无产阶级革命功利主义的全面性和崇高性

  传统“义利”观过多的关注“义”或“私利”,而革命功利主义是以人民利益为最高利益的。正如毛泽东在阐述革命功利主义时指出:“我们是无产阶级的革命的功利主义者,我们是以占全人口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最广大群众的目前利益和将来利益的统一为出发点的,所以我们是以最广和最远为目标的革命的功利主义者,而不是只看到局部和目前的狭隘的功利主义者。”[1]革命功利主义是以唯物史观为基础的,在坚持人民利益为最高目的同时,它承认社会利益的多样性,强调人民的目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是统一,强调各种价值的合理组合和整体优化。

  我们知道,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社会关系的复杂性必然导致出社会主体利益的多元化,在人民利益中,当然还会出现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矛盾,这些矛盾的存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大局,但我们也要清醒的认识到,它们不是对抗性的矛盾,不是不可调和的矛盾。面对这些矛盾,回避是宿命论的做法;片面地、孤立地、静止地认识则是形而上学的做法。如果离开局部利益而讲整体利益、离开个人利益而讲集体利益,离开眼前利益而讲长远利益,那只能是空谈,不仅损害了人民大众的个人利益和眼前利益,也就虚化了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科学发展观的英明之处就是要求我们用统筹兼顾的办法来解决它。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要求。在领导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都把坚持统筹兼顾作为基本的方法,他们讲统筹兼顾就是强调要从我国的实际、全局和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协调各种关系,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为建设社会主义服务。而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最根本的是要统筹兼顾解决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所以,胡锦涛指出:“必须坚持统筹兼顾。要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树立世界眼光,加强战略思维,善于从国际形势发展变化中把握发展机遇、应对风险挑战,营造良好国际环境。既要总揽全局、统筹规划,又要抓住牵动全局的主要工作、事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着力推进、重点突破。”[2]这个观点充分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的“两点论”和“重点论”的思想。

相关推荐
热门期刊
上海经济《上海经济》
《上海经济》(月刊)1984年创刊,是由上海社科院部门经济研究所主办的专业性学术经济期刊。 《上海经济》的办刊宗旨为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探索新问题,传播新知识,反映新动...
中医健康养生《中医健康养生》
《中学理科园地》杂志,双月刊,于2005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由福建省科学技术协会主管,福建省物理学会主办的学术性刊物,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
中国通信《中国通信》
《中国通信》创刊于2004年,期刊总编辑为两院院士、北京邮电大学教授陈俊亮。2008年起,应广大读者需求期刊由纯英文版变更为中英文双语版。中英文刊的出版目标是成...
工程地质计算机应用《工程地质计算机应用》
《工程地质计算机应用》坚持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和“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
Journal of Earth Science《Journal of Earth Science》
《Journal of Earth Science》是教育部主管、中国地质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地球科学学术理论刊物,是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以反映我国地球科学领域新的高水平的基础地...
纺织装饰科技《纺织装饰科技》
《纺织装饰科技》由上海市纺织装饰用品科技研究所、中国家纺行业协会规划发展部主办。 《纺织装饰科技》30多年来坚持面向纺织工业生产,加强纺织科技信息交流,传播...
友情链接
中教杯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维普网 中国科学院 中国国家图书馆 央视英文版 中国留学网 中青网 中国国家人才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新闻网 中国学术期刊网
关于我们
平台简介
诚聘英才
企业文化
竞争优势
版权信息
服务条款
客服承诺
常见问题
版权声明
合作加盟
期刊加盟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导航
期刊大全
论文下载
课题申报
学术会议
编辑QQ
编辑联络
2007-2023
中文学术期刊检索机构
bianjibu777@qq.com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2007- 2023 中国学术期刊网(qika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08252号
本站是学术论文网络平台,若期刊网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及时与期刊网客服取得联系,联系信箱: bianjibu777@qq.com    
中国学术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