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要把握好“崇尚荣誉”时追求荣誉和追逐名利的关系
很多人会存在这样的误区:将崇尚荣誉和追逐名利二者画上等号,实则不然。军人所崇尚的荣誉是为了党和人民做贡献而不求回报的,这也正是革命军人的高尚追求。而淡泊名利也并不是碌碌无为毫无追求的表现。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并不冲突。所以说不能武断的将追求荣誉和追逐名利相提并论。然而在实际生活中,特别是针对国防生的教育培养中还是应该准确把握二者的差异。以免个别人不经意间扭曲了二者的关系,单纯为了自身发展和谋求奖励而刻意的去抢功劳,争荣誉。要对广大国防生进行深刻清晰的组织教育。通过纠正日常训练生活中存在的“平时不争评时争”的现象使其认知到崇尚荣誉是为了军队建设,而不是单纯为了出名。使国防生可以做到淡看名利,重视事业。将崇尚荣誉和追逐虚名加以正确区别,正确、正当、规范的去追求属于自身的荣誉,从而使国防生在不断学习、成长、探索中养成纯正的思想观念和良好的道德品质。
三、牢固树立国防生崇尚荣誉的价值追求和使命传承
崇尚荣誉在滋养孕育国防生的“第二生命”,即形成高尚的集体荣誉观上所具有的重要作用。然而荣誉感不是天生的,必须长期系统的抓好培养工作,通过教育与实践,自觉与制度,领导与典型之间相互协同、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有效结合把崇尚荣誉植入国防生的内心深处。
(一) 坚持教育引导和实践培养相结合
要想确立国防生崇尚荣誉的价值追求,那么首当其冲的便是教育引导,而关键在于实践培养。在日常生活中,应发挥好思想教育的作用,通过灌输理论知识,宣传正确舆论,深化思想教育的方式引导国防生在精神层次上正确认识崇尚荣誉的意义和要求。从而形成正确的荣誉观,提高国防生珍惜荣誉,追求荣誉和创造荣誉的自觉性。于此同时,在完善观念的基础上,将理论与实践具体结合,细化崇尚荣誉的要求。并将之作为国防生日常生活的基本行为准则,贯穿于学习训练的每个环节。通过实践的不断磨练和长期培养使国防生将正确的价值追求转化为自觉的行为规范。同时大力倡导广大国防生积极参加校园文化生活中的各项比赛和活动,在寓教于乐的环境中让国防生感受到崇尚荣誉的优越感,使其在日常生活中以追求荣誉为动力不断努力进取,从而达到预期的培养效果。
(二)坚持启发自觉和完善制度相结合
崇尚荣誉作为当代军人核心价值观之一,既是军人的价值追求,也是党对部队的政治要求。为了确保崇尚荣誉成为我军指战员,特别是广大国防生永恒的价值追求。不仅需要激发国防生的内在自觉性,还要提供强有力的外在制约性。而这就要求各级骨干在实践中将启发自觉和完善制度相结合。既要通过教育引导中所提及的思想教育、舆论宣传和实践培养等方式来增强国防生的思想认同,调动其主观能动性;更要积极制定和完善各种与荣誉相关的规章制度。建立健全一整套完备的奖惩荣誉制度用于国防生日常生活。通过四年的不断深化培养,使国防生在内因和外因上都有质的飞跃。从而使其在追求荣誉的道路上更加趋于规范化和常规化,养成“见红旗就扛,有第一就上的”荣誉心和进取心,同时又不会为刻意追求荣誉而作出有损他人和集体利益的行为。
(三)坚持领导带头和推出典范相结合
模范:是指在学习,工作中值得树为典型的优秀人才或事迹。[5]模范在培养国防生崇尚荣誉的过程中起着领头羊的作用。因此在实践中,要想使崇尚荣誉更具有生命力和感染力。不仅要通过规范化和常规化的培养模式,还应该实现形象化和人格化。而这就需要将领导带头和推出典型相结合,为广大国防生树立标杆,提供标准。各级骨干不仅要作为崇尚荣誉的提倡者,更应成为一名合格的践行者。这就要求领导骨干在日常生活中以身作则、严于律己,用科学的思想武装头脑,提高自身的价值观与荣誉观。充分发挥其模范带头作用,做到言行一致、言传身教。于此同时,还应加大宣传力度,对我军历史上崇尚荣誉的英雄模范通过电影、图片以及宣讲等方式进行大力宣传,引导广大国防生见贤思齐,崇拜英雄的思想。在日常生活中也应细心发现和培养基层单位中崇尚荣誉的突出个人和典型事迹并加以表彰和宣传。让广大国防生发现榜样就在身边,可以学有榜样,赶有目标,为了追求荣誉而努力拼搏。
参考文献
[1]薛艳丽.崇尚荣誉与军人人生境界的升华[J].军队政工理论研究.2009(3).
[2]Emil Ludwin.拿破仑传[M].2007.01.
[3][4]吴琼,吴刚思汗.崇尚荣誉是革命军人永恒的价值追求[J].理论界.2010(1).
[5]夏征农,陈至立.辞海[M].2009.
[6]杨忠明,陈子仪.团队荣誉至上,军人荣誉崇高[J].政工学刊.20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