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强化配套,统筹推进。我们围绕议事会制度建立了四项配套工作机制,并将这四项制度贯穿于推行农村党员议事制度的始终,一是农村党员首议制,通过“先知道”、“先讨论”、“先行动”,目的是落实农村党员的知情权。二是农村党员提案制,通过采取提案的形式对村级党务、财务及经济和社会发展等方面提出书面意见和建议,目的是落实农村党员的建议权。三是党员民主评议制度,通过民主评议党员和民主评议干部,坚持和完善“一述三定”工作,目的是落实农村党员的评议权。四是党务公开制,通过对党内村内重大事项长期、定期或不定期向议事代表通报,并在公开栏上公开,目的是落实农村党员的监督权。
实践证明,实施农村党员议事制度,使无职党员发挥作用的途径更广阔了,党员行使民主权利的渠道更通畅了,党内民主实现的形式更多样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得到了加强,有力推动了农村发展,得到了各方面认可。
农民群众说,“我们有了代言人”。虽然村干部与群众平时打交道多,但互相缺乏全面、深入的了解,有时还有一些误会。通过党员议事,议事代表与群众和党员联系,把他们的所思、所想、所盼及时反馈到村里,村里的重大事项又通过议事代表及时传达到党员群众当中,使村干部听到了平时听不到的话,掌握了群众的真实意愿,群众也加深了对村干部工作的认识,受到了教育,更加理解、支持村干部工作,形成了团结一致向前看、一心一意谋发展的浓厚氛围,党群、干群关系变得和谐了。铜闸镇庆广村村民韦成荣说:“以前我们对村工作想讲话讲不上,现在我们自然村有代表了,他能帮我们讲上话”。
村干部说,“我们心中更有底了”。通过党员议事,村里重大决策,由党员代表联系群众,征求意见;村里的重大事务,从建议,到执行,到监督,党员议事会成员都有发言权。经过党员议事会讨论的事项,村干部决策时心中更有底,办起来顺畅多了。陶厂镇云塘村村部门口公路连年失修,村“两委”一班人一直想修,怕资金不够,不敢修,这次通过召开党员议事会,代表下去征求意见,群众都说“干,不够我们出钱。”还有在外创业的党员主动要求捐款修路,这样一来缺口不大,村“两委”胆子大了,腰板直了,目前8公里的水泥路已经在动工了。
议事代表说,“我们有事干了”。党员议事会的建立,为党员代表发挥才能和作用提供了新的舞台,增强了党员主体意识,激发了他们的荣誉感、责任感和参与党内事务的积极性。以前,党员对村里的事务不太关心,也体现不出党员作用。现在,他们不仅管好自己,管好家人,还经常主动关心、参与村里各项事务。环峰镇迎春村是个城边村,也是基层组织工作薄弱村,以前村里的老年人活动室经常有老年人在那里说三道四,发牢骚、讲怪话,老党员们在场,也掺和议论,现在这些老党员有的被推选为议事代表,面对议论,他们会主动站出来做一些解释、宣传、引导工作。老党员王树明深有感触地说:“以前村里干事,又不经过我们这些老党员,问都不问,现在我是代表,支部经常向我通报工作,沟通情况,村里的事情我清楚了,也有事干了,群众讲的不对,我当然要站出来解释给他们听,我不但解释,而且我还要带头干呢。”
乡镇党委说,“我们也放心了”。推行党员议事制度,村级重大事项必须首先经议事会代表讨论商议,这就要求村党组织的每项一决策必须具有广泛性、科学性、可行性、适用性,必须贴近实际,符合民意,同时党员议事代表对村干部的工作进行监督和评议,村干部的行为和工作方式受到约束,村班子的自身建设得到加强。清溪镇党委书记王守波说:“推行党员议事制度,村班子决策科学了,村干部行为规范了,我们也放心了。”
三、体会和启示
通过开展农村党员民主议事工作的实践,我们感到,做好这项工作必须要把握好四点:第一,选好代表是前提。要注意把综合素质较高、在党员和群众中有较高的威信、群众基础好、有一定参政议政能力、热心为群众办事的党员选为议事代表,要切实能为民说话、为民议事、为民决策。要兼顾地域、阶层、职业等因素,保证每个村民小组有一名党员议事代表,让他们都有自己的代言人,同时代表数量要适中,数量多了,意见难以统一,集中开会成本过高;数量少了,议事的质量得不到保证,群众的意见难以收集。第二,发挥作用是根本。要注意做好党员议事代表的思想动员工作和培训工作,提高他们的思想素质和能力,引导他们珍视享有的权利、自觉履行义务,让他们“想议事、能议事”。同时,还要真正把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交给代表,把议事会真正办成发挥党员的集体智慧、拓宽村干部工作思路的重要会议。第三,科学确定议题是关键。议事会所商讨的议题,都要与党员和群众的利益、权利密切相关的,并需由基层党组织决策的重大事项,才能既避免包揽现象出现,充分体现党员的主体地位,又能防止走过场,流于形式。四是正确议事是重点。要明确党员议事会的职责和功能,它是议事组织不是决策组织,它“只议不决”,为村民代表大会决策提供依据和建议,它必须以党的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为依据,不能取代村民代表大会做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