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在指导行为中使用,深化观点,培养习惯。
人的认识规律是感性→理性→实践。导行是在讲明道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运用内化的观点,联系生活实际,分辨是非,使他们知道应该“怎样做”。这个阶段,是培养学生道德评价能力、辨别能力和自制能力的重要环节,是教学的关键,也是由“理”到“行”的过渡阶段,是对明理环节的论证。对小学生进行行为指导,越明确越具体越好,因而在这一环节中运用电教媒体,将提出的行为要求具体化,展示最佳行为方式,提高学生道德辨析能力,强化主题,导之以行。如《过马路,不乱跑》一课的导行环节可以这样设计:首先出示红绿灯模型,让学生认识红绿灯,再用抽拉式投影片进行演示,讲清红绿灯的作用。在学生明白有红绿灯的路口怎样过马路后;用投影出示一组填空题,通过“考考你”的形式,使学生轻松地了解基本的交通常识,然后用投影出示交通法规中对行人的具体要求,同时放录音《交警叔叔的话》,对学生渗透初步的交通法规意识;最后利用投影创设情境,请学生扮演“小交警”,对违反交通规则的人进行批评教育。学生热心参与,积极思维,在分析比较中得出结论,达到深化观点,培养习惯的目的。
参考文献:[1]林崇德著《品德发展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