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模式的遵循原则
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模式的建立既要依据社会实践教学的性质、着眼其特点与任务,又要充分考虑现实可操作性。有四项原则是必须遵循的:一是明确目的原则;二是自身特点原则;三是合理组织原则;四是绩效评价原则。这四项原则紧密联系、不可分割。
1.明确目的原则
一方面,学校、社会和个人要明确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开设目的;另一方面,学校、社会和个人要明确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模式实施目的。在目的明确的前提下,各个有关教学的实体要依据教学要求做到责任到位、到人,并且要切实地担负相关责任。在学校、社会和个人当中,学校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行为实施的主体,所以学校要建立完善的社会实践教学保障体系,其居首位的是资金的合理保障。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更要目标明确,应当明白实践教学的意义和效果,掌握实践教学的形式、内容和层次,清楚实践教学的定位、特点和原则。
在这一原则中,学校不要流于形式,不要为应付要求而搞社会实践教学,更不能利用社会实践教学来稿形象工程、宣传工程,一定要着眼于未来、着眼于教育、着眼于学生,从本学校办学目的出发,制定与之相适应并能切实完成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模式。
2.从实际出发原则
各高校要依据本校具体规模、学生特点、地理位置、财政能力、人力配置等情况,建立符合本校的社会实践教学模式,重点在于提高教学实效。学校要设立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专项社会实践教学活动经费,其额度视学校财政能力而定。在经费的使用上,学校要有明确的规定,此项经费专款专用、不得挪用,并严格按照学校的财务制度和审批程序来运行,以确保学校的经费的投入能够落实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社会实践教学活动上。例如在设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理论”实践教学模式时,我省的高校,可以利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组织学生参观冉庄地道战遗址、狼牙山、西柏坡、冀东烈士陵园等处,亲身感受和学习中国革命的光辉历史,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相结合的历史过程,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伟大胜利、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过程。
在社会实践基地建设方面,我们要以学校名义不断加强与企业、部队、纪念馆、博物馆等的联系,通过校企合作、共建等多种形式建立稳定的社会实践教学基地,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机会和条件。在社会实践基地层次选择方面,学校应当选择若干个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社会实践教学基地,如建立农村社会调查基地,既要选择经济发达、农民生活比较富裕的乡村,又要选择经济不发达、农民生活相对贫困的乡村等。
3.合理组织原则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组织过程中,学校要合理分配人、财、物。学校要围绕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标制定教学计划,规定学时,将该课程的社会实践教学纳入正常的教学计划之中,合理分配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学时,对社会实践教学指导教师、不同年级学生的要求、各级组织分工等要做出明确规定。选择适当的、有价值的实践地点与场所,把组织细节具体到每一个人,以有效的保障体系确保组织的顺利展开。在社会实践教学活动中涉及到的医疗问题、保险问题、奖励问题等一定要列入组织事项范畴。
在这一原则中,要建立专任领导负责制。学校各职能部门要以思想政治理论课实际教学为核心,协同安排,优化运作,决不能互相推诿,相互扯皮。
4.绩效评价原则
在马克思看来,“人是全部人类活动和全部人类关系的本质、基础”[2]这就决定了对人的评价必须以对人类活动的评价为基础。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组织过程中,要建立社会实践教学的评估机制,即根据实际情况和学生的自身特点选择适宜的评估指标,多部门协同制定多元化评估方案和科学的梯级考评标准。考评的内容要全面,考评方法要民主,可以把教师考评、辅导员考评、学生自评与班组同学考评相结合,考评结果评定的等级应记入学生档案,以作该生毕业时的量化参考。
在社会实践教学结束后,教师要做好两部分信息反馈工作,一部分是收集学生在实践教学中的信息,为下一社会实践活动的展开提供经验性资料;另一部分是向学校有关部门汇报实践教学活动情况,以促进全校范围内的社会实践教学活动的信息交流。例如在“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的教学实践中,任课教师和专职辅导员一定要把学生对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的调查汇总并分别记录,依据这些具体情况,可以给每个学生的社会实践教学环节评分量化。在学分计算过程中,将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教学工作与专职辅导员的学生工作结合起来,进而实现同一个行为不同的量化标准。
其路线图表示如下: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提出问题 学生结组考察问题 形成考察报告和考察照片 由辅导员对考察照片作出评定并交与任课教师 任课教师结合考察报告完成评价 任课教师总结活动并回归课堂 该项活动由学生处进行量化,并提供资金支持 该项活动由团委负责组织及监督 该项活动由教务处进行量化,并提供资金支持 学生的课程评价结果
5.多元开创原则
通过实践探索,我校总结出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社会实践教学大致有四种形式:一是大学生走向社会拍摄正反面镜头;二是开展社会专题调查、走访工厂、农村、学校所在地区及革命圣地和老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和现状等,加深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和理解;三是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和其他方式,进一步延伸和扩充实践教学范围,形成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立体化结构。四是引进资源,开展学术报告和讲座。无论哪一种形式,其核心原则都是任课教师布置实践任务、学生寻找实践方式、辅导员组织实践活动,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把学生放置于社会实践当中,才能真正从根源上杜绝“尚同”实践教学模式的运行。
四、总结
通过由“尚同”到“无为”的实践教学,大学生可以深入到社会现实,亲身感受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建设的巨大成就,在了解科学理论指导下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丰硕成果的同时,能够感悟到改革开放的艰巨性和复杂性,从而增强社会责任感。这种体悟是教师在“无为”教学方式支配下所达到的“无不为“的教学目的。所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只有在科学化实践教学模式的引导下才能真正实现其开设的目的。
注 释: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第29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