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服中心  |  合作联系
搜刊网
论文下载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论文下载 > 政治与法律法学 > 中国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民族基础
中国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民族基础
来源:互联网 qikanw | 杨 豹
【分  类】 政治与法律法学
【关 键 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国传统文化;民族基础;构建;应用
【来  源】 互联网
【收  录】 中文学术期刊网
正文:

  在传统文化中,自强不息的精神和忧患意识就是要我们摆脱平庸、出类拔萃和具备进取精神。我们只有发挥传统文化中的自强不息的精神和忧患意识,丰富和发展我们民族的时代精神,才能认识自我,挑战自我,超越自我,创造一流,在激烈的时代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其四,传统文化中荣耻观与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形成和发展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管子最早提出荣辱观。他把物质生活与荣辱相联系,认为“仓廪实则知荣辱,衣食足则知礼节”。孔子则首倡“行己有耻”(《论语·子路》)。他认为,知耻的人才能承担起社会的责任。孟子则将耻感提到了更重要的地位,认为“耻之于人大矣”,“人不可以无耻”(《孟子·尽心上》),同时还从“仁”的角度来分析荣辱形成的根源。在孟子看来,“仁则荣,不仁则辱。”在我国历史上,存在许多涉及荣辱观的古训和格言:“世教衰,民不兴行,‘见不贤而内自省’,知耻之功大矣”(王夫之:《思问录·内篇》),“士而不先言耻,则为无本之人”(顾炎武:《与友人论学书》,《亭林文集》卷三),“由义为荣,背义为辱。轻重荣辱,惟义与否”(陆九渊:《与郭邦逸》),“耻存则心存,耻忘则心忘”(《陆九渊集·杂说》),“士皆知耻,则国家永无耻矣;士不知耻,为国之大耻”(龚自珍:《明良论二》),“不知荣辱,乃不能成人”,“宁可穷而有志,不可富而失节”,“宁可毁人,不可毁誉”,“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宁可站着死,不可跪着生”,等等。这说明自古以来中国人就把知荣明耻看得重于泰山。当前,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继承和吸收了中华传统荣辱观的优秀成分,传承了对优秀文化遗产,使社会主义荣辱观具有了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同时,社会主义荣辱观注入了时代的特点和实践的要求,使社会主义荣辱观充满生机和活力,富有民族性、感染力和吸引力。从表现形式上看,它突破了我国传统道德中主要以“耻”来阐述荣辱观的局限性,把“荣”与“耻”两个古老的道德概念对应起来阐释;从具体内涵上看,它突破了我国传统文化中把荣辱观仅仅局限道德领域,而是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的高度,丰富、拓展了荣辱观的内涵和外延。

  当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既是一种价值目标,又是一种现实的社会历史过程,它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与特有的民族精神,同时,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按照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要求,在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鼓舞和激励下,超越了传统核心价值观的历史局限性与狭隘的民族性。这是我们要加以注意的。尽管如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除了我们前面所提到的一些具体内容,实际上还要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挖掘出更多的有价值的理念,如诚信、和而不同,等等。我们需要研究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是哪些,这些与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何种联系,厘清其“源”与“流”的关系,从而探讨文化上“继往”与“开来”的关系。这些是很有理论和实践意义的课题。解决这些问题,有助于我们提升思想境界,把传统文化的民族特征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更好地结合起来。

  三、中国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应用的民族基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和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过程,实际上应该是一个互动的过程。中国传统文化是社会生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建的民族基础。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过程中,中国传统文化不但可以“去伪存真、去粗取精”,保留下精华,而且还可以“脱胎换骨”,增加适应新时代、新形势的内容,焕发巨大的生机和活力。同时,中国传统文化还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应用的民族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发挥其作用,是不能离开中国传统文化的支持。

  首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发挥作用的前提是从传统社会中过渡而来的现代社会。在现代社会中,尽管社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但仍有其传统社会的历史渊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引领社会思潮,就需要贯彻尊重差异、采取包容多样的方针,建立多元一体的价值导向体系,既要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一元导向性,又要坚持百花齐放的价值取向的多元性。传统文化本身就是我们所不能忽视的一种重要的价值取向。只有在承认各个主体之间利益观点差异的前提下,互相包容、互相借鉴,才能以至达到集众家之长基础上的整合,更好地借鉴中国传统文化。在各种思潮激荡冲突的当代中国,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作用。

  其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许多具体规范的实施离不开传统文化的帮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一种观念体系,传统文化是其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根源。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服务于社会现实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就需要借助传统文化来转变人们的思想观念、提升人们的思想境界。毕竟,传统文化有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良好的群众基础,融入了传统文化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许多具体规范就能够更好地为群众所接受和理解。只有这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才能真正地发挥其作用,得到普遍地确立、巩固和提升。

  此外,借鉴中国传统文化来发挥作用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巩固和发展过程中,也会逐渐形成一种充分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型中国传统文化。而这种文化的形成将极大地推动推动中国传统文化的创新,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向纵深发展。

  总之,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其精华之处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通。它既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建的民族基础,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应用的民族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需要依托于中国传统文化,才能更好地构建出符合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发挥其引领社会思潮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美]邓尔麟,《钱穆与七房桥世界》,蓝桦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8年版,第8页。

  [2] 张立文:《和合学》上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54页。

相关推荐
热门期刊
江淮法治《江淮法治》
《江淮法治》杂志,于2000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34-1208/D,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书斋读法、...
中国民族《中国民族》
《中国民族》杂志是中国政府民族工作职能部门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的机关刊物,创办于1957年,是报道中国55个少数民族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状况的一份中央级新闻...
铝加工《铝加工》
《铝加工》杂志,于1976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50-1106/TF,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深加工与材料...
上海公路《上海公路》
《上海公路》杂志,于1982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31-1712/U,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材料与应用...
施工企业管理《施工企业管理》
《施工企业管理》杂志,于1985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11-2651/F,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资讯_企...
母婴世界《母婴世界》
《母婴世界》杂志,于2001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14-1288/R,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亲子成长、...
友情链接
中教杯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维普网 中国科学院 中国国家图书馆 央视英文版 中国留学网 中青网 中国国家人才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新闻网 中国学术期刊网
关于我们
平台简介
诚聘英才
企业文化
竞争优势
版权信息
服务条款
客服承诺
常见问题
版权声明
合作加盟
期刊加盟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导航
期刊大全
论文下载
课题申报
学术会议
编辑QQ
编辑联络
2007-2023
中文学术期刊检索机构
bianjibu777@qq.com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2007- 2023 中国学术期刊网(qika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08252号
本站是学术论文网络平台,若期刊网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及时与期刊网客服取得联系,联系信箱: bianjibu777@qq.com    
中国学术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