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网络虽为思想的万花筒,但也可说是信息的垃圾场。由于通过网络传递信息、发表意见在相当程度上可以不承担责任,几乎任何人、任何机构都能在上面“播放”、“出版”自己的言论和观点,而某些网站为获取暴利或出于其他目的,利用人们的冒险、猎奇心理和客观存在的社会矛盾,传播谣言,渲染色情、暴力等,致使网上垃圾堆积。据有关专家调查显示,网上的非学术性信息中,47%与色情有关,这些都在客观上增添了信息接受者遴选、辨别有用信息的难度。
再次,网络的发展使得教育对象的思想呈现多变性和复杂性。网络社会的多元化、个人化及虚拟性特征,造成了思想的多变性和复杂性。互联网上的信息资源是无限的,作为使用者,其选择也是无限的、个性化的,这也增大了人类思想的波动性,主流世界观被潜移默化的扭曲、侵蚀和消磨,也使我们的思想教育工作效果受到极大的削弱。
三、开展好网络思想教育的举措
前苏联学者姆什韦尼拉泽说:“今天在科学和技术革命的时代,随着全世界认识的成就和科学的威望史无前例地增加,如果不使用科学的计算机、数据、模型设计和各种信息系统,任何理论都不能指望具有影响或得到普及”。思想教育工作也不例外。现时代思想教育工作必须应用好互联网这把“双刃剑”,运用创新的方法,开展行之有效的思想教育,让她在网络环境下更上一层楼。
(一)全面创新教育理念,正确对待网络文化
全面创新教育理念,正确对待网络文化这是利用好网络为思想教育而用的先决条件。现代社会我们绝无可能拒绝网络带来的变化,所以我们应该用一种宽容,开放的态度接受它。我们要推动网络思想教育理念和模式的创新,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以促进个体生活能力、生活质量的提高,要以人的生存、安全、自尊、发展、幸福为出发点和归宿。目前,大多数网民还是具有基本的是非判断能力和思想道德素质以及自我控制和和自我调节能力,教育者应鼓励和帮助他们通过网络,广泛吸收各种信息和资源,学习借鉴先进的思想和理念,不断汲取发展的动力同时,我们也应注意德育的动态连续性。一个人的政治立场、思想观念的形成并不是某个时期的教育能最终完成的,因此,网络思想教育必须是动态的。对于网络,我们既不能完全拒绝,也不能放任自流,而应该采用辩证的态度,让网络为我所用。
(二)建立网络思想教育相应配套机制:
1、打造精英教育团队
能否更好的利用网络的关键,不管网络怎样千变万化,最终起决定作用的,还是人的因素,尤其是教育者的素质。他们的素质,最终影响到教育的实效。在传统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具有信息上的优势。这种优势,使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比较容易树立威信,得到受教育者的尊重,从而有利于教育工作。而在网络中,受教育者与教师对信息的选择具有同时性、平等性、随意性,甚至能通过网络更广泛、更快捷的了解到许多信息。此时,教育者就面临着信息劣势。为此,教育者首先要掌握和提高运用网络技术的能力、提高自身素质,学会通过互联网及时快速地获取信息、传递信息、反馈信息,这是走进网络及网民的精神世界的先决条件。
此外,现阶段的教育者还要主动出击,占领网络阵地,营造优秀的网络教育氛围,创造先进的网络文化。例如建立高质量的网站,制作多媒体思想教育软件,举行网络知识讲座、网络心理咨询等活动,把思想教育由“平面”引向“立体”,由“单向”引向“多色”。当网络上有用,有益的信息占据主导地位的时候,网络垃圾的负面影响就自然会被逐渐消除了。
2、加强网民自律和网络法制建设。
大部分网民对网络行为的道德问题有着较好的认识基础,他们的网络行为基本上是理智的,但由于网络的虚拟性与匿名性使得规章制度和法律法规的规定和约束作用不明显,仍然不可避免地诱发一些不道德行为。这就需要制定和完善网络管理制度,建立网络行为监控系统,以强化网络行为的安全管理,促使网民自觉形成责任意识和遵纪守法的观,预防和减少网络犯罪以及不道德行为的发生。一方面,我们应积极探索合理、适用、有效的网络伦理准则,以网络公约等形式为广大网民提供行为准则,增强对网络文化的识别警觉能力,提高自律能力。此外,还应加强网络法规建设,加快立法进程,对网上犯罪行为予以坚决打击。社会管理的外在约束力与个人的内在约束力有机结合,是避免网络犯罪的保证。这些都需要政府、社会各部门、教育机构和个人的共同努力。
3、建立网络思想教育反馈机制
反馈是控制论的概念,指的是系统输出的全部或一部分信息通过一定的通道返送到输入端,从而对系统的输入和再输出施加影响的过程。机制是引发研究对象发生规律性变化,决定研究对象存在状态的作用原理和作用过程。网络思想教育反馈机制,就是利用网络互动性强、快捷的特点汇集、处理舆情并将处理的结果适时反馈,从而形成舆情汇集、处理、反馈的工作机制,以实现思想教育的有效目的。
网络的互动性、易反馈性都决定了要建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反馈机制的必要性。同时,网络所具有的来势猛的特性要求信息反馈必须迅速,否则将延误决策时机,甚至导致不良后果的发生。这要求我们在实施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反馈机制中,要十分重视减少中间环节,提高反馈速度。 首先,要科学、及时处理网络舆情,完善网络信息反馈手段,有效疏导网络负面情绪,防止由个体情绪转化为群体情绪。此外,还要将整理、分析过的信息存储起来,作为以后研究和决策的资料。
(三)创新网络思想教育方式方法
1、开拓新方法。比尔·盖茨也说过,权力在互联网上无的放矢。在这样一个时代,权力在网上好像是行不通的,做人的思想工作单靠权力恐怕是不行的。众所周知,轻视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双向互动,热衷于单向灌输是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痼疾之一。不可否认,灌输是完全必要的;但不顾对象、不管条件的一味灌输也是不可取的。利用网络手段,改革传统思想教育方式,将传统的灌输方式转变为参与式德育是很有必要的。同时,我们要积极研究并大胆地借鉴国外思想政治教育的成功方式和方法,根据实际,有针对性地运用一种或综合运用多种方式和手段,而不能搞一刀切。
2、丰富教育载体。例如利用网络传播的多媒体技术进行讲座、讲授和辅导;利用电子函递名单进行针对性讨论;利用网络新闻服务器进行正面引导;利用网络全面探知教育对象的思想规律;利用电子公告系统(BBS)进行主题电子论坛。此外,还包括建立“红色”网民、“红色”网点、“红色”网站三位一体的“红色”思想政治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