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保持美国的强大与繁荣,美国政治必须真正跨越种族的樊篱,然而要达到各种族之间真正的平等, 这仍然有一段漫长而艰辛的道路要走。
4.利用新媒介,吸引年纪较轻、学历较高的选民
年纪较轻、学历较高、生活较富的人是新政治文化的拥护者。1960年,肯尼迪在首次电视直播的美国总统大选辩论中赢得了选民青睐,标志着电视媒体强势时代的到来;48年后,奥巴马第一次借助网络新媒体为进军总统宝座奠定了基础。
奥巴马可以称得上是美国第一个“互联网总统”——因为他的竞选极大地利用了互联网的优势,在推出官方网站的同时,奥巴马还在美国16个主要的社交网络和Web 2.0建立了与选民之间的互动。在全球最大的视频分享网站YouTube上,奥巴马的官方竞选频道中包括1104个视频,频道观看总次数超过1400万次,吸引了大量年轻选民和草根力量[4]。截止6月份,奥巴马筹得的2.65亿美元竞选资金中,有半数来自于200美元以下的小笔捐款,这其中大部分来自互联网。可以说奥巴马同时赢得了竞选筹款和拉选票这两项任务的胜利。
当代新媒介的政治意义逐渐上升,政治领袖能够和个体的公民直接接触,奥巴马通过网络收集平民意见并将其纳入自己的政治纲领,而后再通过网络推销自己顺应民意的政治主张,这样毫无疑问能获得广大草根阶层的支持和拥护。而奥巴马这种产生政治纲领的方法可以说就是新政治文化。另外在网络时代,年轻人的思想交流方式也发生了变化,在电脑面前的人们更注重于思想的交流,而往往会忘记对方形象,这个因素可能也是奥巴马能够冲破种族差别的原因。
5.调动市民参与的积极性
美国每四年大选中,选民的投票率,远远低于西方其他民主国家,也就是说选民的投票率大概只有50%到55%。而2008美国大选,奥巴马的魅力,加上参与历史缔造的热情,把本届美国总统大选的投票率推上40年新高。美国总统大选50个州和哥伦比亚特区,根据统计,本届大选,总共有1亿3100多万人投票,比4年前多了900多万。本届投票率61.6%,是自1968年尼克松那届选举以来的最高投票率[5]。奥巴马不但唤起了黑人的参与热情,得到了黑人的支持;也充分调动了年轻人的积极性,获得了近88%年轻人的支持;同时还受到了女性的亲睐,充分调动了全国广大人民参与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 特里·N·克拉克.新政治文化[D].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12.
[2] 刘智.美国文化的移民特征[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社科版).2005,9.
[3] 李雪梅.从美国黑人的情况看美国种族问题[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3.
[1] 特里·N·克拉克.新政治文化[D].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12:12—16. [2] 特里·N·克拉克.新政治文化[D].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12:125. [3] 特里·N·克拉克.新政治文化[D].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12:69. [4] 数据来源于刘勇.一网天下[J].商界(评论).2008,7:49-50 [5] 数据来源于中新网12月15日根据台湾中广新闻的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