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纠正学生上课时的不文明行为,我采用了举报有奖的活动,用桔子作为奖励品,并写了一篇教学故事《“我该拿什么去爱你”系列教学故事之一<桔子的力量>》。这样的方法能有效的维持纪律,学生的学习效果也比以前好得多。但是最近的一些经历让我对自己的教学方法产生了怀疑。
偶然的一次机会看到了一部前苏联的影片《丑八怪》。在影片中,一位女孩因为被同学怀疑向老师告密而遭到全班同学的孤立。其实,真正的“告密者”是个男孩,他生性怯懦,始终不敢站出来承认错误,甚至还和同学一起戏弄和侮辱这个女孩。女孩始终没有出卖他,却在极度的痛苦中,将自己剃成秃子,最后离开了……我突然想到了我国经历的那十年文革的动荡时代,所有的人都生活在极度不信任中,也许自己最信任的朋友就是出卖自己的罪魁祸首。我的祖父就因为写的一手好字而曾经深受了这样的折磨,在我的记忆里一直是一个沉默寡言的人,不愿与人交往,并且他对生活的态度直接影响了我们家几代人。
我开始怀疑这样的做法,会不会让被监督的学生产生了不信任感,使周围的人感到了不安全。儿童心理学家们发现,儿童需要一个可以预料的世界,不确定性会使人产生恐惧和焦虑。如果班级里总有人“打小报告”,班级气氛一定是紧张不安的,同学关系、师生关系也一定疏远的、戒备的。而对人的不信任一旦植根在孩子的心灵深处,一生中他都很难坦诚地、轻松地面对他人。为了处理人际关系,他不仅会损耗大量的心理能量,而且还会因各种误解而造成自己与他人的痛苦。我的做法虽然能有效的控制学生的纪律,但是我也能明显的感觉到他们的紧张情绪,那一刻孩子们不觉得快乐。
我重新查找了“打小报告”的意思就是暗地里对着上级领导或是老师等说别人的坏话。我的做法是让学生当面说出别人的错误,帮助其纠正不文明的行为,应该不算打小报告吧。但是,我在网上发现了一篇三年级学生写的故事《爱打小报告的狐狸》。
小鸟、狐狸、小花狗,小灰猫等小动物都在一所动物学校上学。刚开学的时候,小鸟、狐狸、小花狗和小灰猫都经常一起去上学。
一天早上,小狐狸叫小灰猫一起去上学,小灰猫急急忙忙吃完早饭,脸也忘记洗。到了学校小狐狸急忙地跑到老虎校长面前说:“校长、校长,小灰猫不讲卫生,不洗脸就来上学了。”小灰猫听了,觉得难受极了。从那以后,小灰猫再也不敢跟小狐狸一起上学了。
在一次游戏课上,小鸟和小花狗为了争一串樱桃吃而吵起架来,小狐狸见了,急忙报告老虎校长,后来,小花狗和小鸟受到了批评,从那以后,小花狗和小鸟总躲开小狐狸。
可见,在小学生的心里是很痛恨这样的行为,不管他是背后的还是当面的。作为学生的教育者和管理者,老师要保证整个班级的有效运转,使每个学生都能有良好的学习环境,并成为有教养有道德的人。我想,不犯错误的学生是没有的,鼓励学生在犯错误时勇于承认,担当责任,自我教育。好的老师往往能将学生的错误转化为成长的契机。学生成长的前提是得到尊重,是老师能真诚地与他们交流。而靠学生“打小报告”来控制班级的老师,已将学生置于“监管”的境地,何谈尊重与真诚?即便这种办法能见一时之效,却瓦解了学生做人的道德,使他们付出沉重的心理代价。
教育真是个永远遗憾的工程,对于这样的孩子我只想引用一句歌词对他说:“我该拿什么去爱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