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63%) 266
(28%) 158
(16.63%) 134
(14.10%) 128
(13.47%) 排序 ② ③ ⑥ ④ ⑩ ① ⑤ ⑦ ⑧ ⑨ 2.2 学校组织阳光体育活动情况
2.2.1学校有无组织大课间活动
大课间活动的开展应该是体育课的一个很好的补充,这对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确实起到较好的作用。在调查中发现(表4),在兰州市的城区中学有43.15%的学校开展大课间活动,56.84%的学校没有组织开展大课间活动。学校不开展大课间活动,学生的参与缺乏有效的组织保障,阳光体育运也就无法落实。
表4 学校对阳光体育的重视程度和宣传活动 n 大课间活动 宣传活动 有 没有 有 有,但不多 没有 男生 464 196
42.24% 268
57.76% 40
(8.62%) 114
(24.57%) 310
(66.81%) 女生 486 214
44.03% 272
55.97% 58
(11.93%) 146
(30.04%) 282(58.02%) 合计 950 410
43.15% 540
56.84% 98
(10.32%) 260
(27.37%) 592
(62.32%) 2.2.2学校对阳关体育的宣传活动
学校是实施“阳光体育运动”的重要部门,应该通过多种形式大力宣传“阳光体育运动”,广泛传播健康概念,使“健康第一”的思想理念深入学生群体,不断通过体育教学、教育,引导学生积极参加“阳光体育运动”。但通过调查结果显示(表4):兰州市城区各中学对阳光体育这项活动相关宣传活动做的很少。62.32%的学校根本就没有对阳光体育做积极地宣传工作,27.37%的学校做了一些宣传,但是不全面。只有10.32%的学校给学生积极地宣传,鼓励学生积极地参加课外体育活动。这表明阳光体育活动在兰州市城区中学还只是流于形式而没有真正得到落实。
2.3影响兰州市城区中学生参加阳光体育活动的因素
从表5可以看出:影响兰州市城区中学生参加阳光体育活动的因素不是单一的,而是多方面的。影响他们的主要因素是:升学压力、活动时间缺乏、场地器材短缺、自身的惰性、无人指导等。
49.26%和46.95%的学生认为升学压力,活动时间的缺乏是影响他们参体育活动的重要因素。这主要是因为当前学校的教育观念还没有完全转变到素质教育上来,应试教育还占据主导地位,学生参加阳光体育运动的强烈愿望被繁重的课业负担所取代,教师和家长只注重文化课成绩,而忽视了身体素质的锻炼。
35.5%的学生认为学校体育场地、器材、设备条件无法满足其进行课外体育活动的要求。其原因主要是体育设施简陋,教学资源匮乏,场地器材有限。体育场地器材设施是课外体育活动开展的重要保障条件之一,学校体育运动场地、设施、器材的类型、状况和规模都将影响到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因此,扩大体育场地,增加体育器材已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表5 影响兰州市城区中学生参加阳光体育活动的因素 男生 女生 合计 升学压力
236(50.85%) 232(47.74%) 468(49.26%) 场地器材短缺 122(26.29%) 116(23.87%) 238(25.05%) 缺乏有效的指导 102(21.98%) 68(13.99%) 170(17.89%) 自身的惰性 70(15.09%) 164(33.74%) 234(24.63%) 课外体育活动的内容形式单一 92(19.83%) 88(18.11%) 180(18.95%) 活动时间的缺乏 174(37.5%) 272(55.97%) 446(46.95%) 3 结论与对策
3.1结论
3.1.1 兰州市城区中学对阳光体育运动的宣传力度不够,宣传方式和途径比较单一,导致学生对阳光体育运动的目标,意义,内容没有深层次的理解,重视程度不高,使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只是流于形式而没有真正得到落实。
3.1.2学生每周参加阳光体育活动的次数,时间有限,与国家教育部规定时数相差甚远,根本达不到锻炼身体的目的。部分学校没有组织大课间活动,不能保证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
3.1.3 学生参见阳关体育活动时,在项目的选择上呈现多元化,男生多选择富有激烈对抗,竞争性强的项目,例如篮球,足球。而女生多选择运动强度小,对抗性不激烈,且带有一定娱乐性的项目,如羽毛球,乒乓球,健美操等。这充分反映出男女生在体育需求方面的差异。
3.1.4 影响学生参加阳光体育活动的因素不是单一的,而是多方面的,升学压力,活动时间缺乏,场地器材短缺是主要因素。
3.2 对策
3.2.1 统一思想, 提高认识。学校要充分认识到开展阳光体育的重要性, 成立以学校领导为组长的阳光体育运动领导小组, 明确分工, 责任到人,把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作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活跃学生课余生活方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落到实处。
3.2.2 扩大宣传, 营造气氛。学校要高度重视宣传工作, 充分利用广播、 报刊、横幅等媒介, 来扩大宣传力度, 使“ 健康第一, 每天锻炼一小时, 健康工作五十年, 快乐生活一辈子” 等口号深入人心, 让教师、 学生、 家长充分知道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意义, 通过媒体和大型体育活动的载体来宣传全国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的情况和进展成果, 从而营造学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良好氛围, 推动阳光体育运动在全校的开展。
3.2.3 要因地制宜, 制定规划。组织学生开展阳光体育运动是学校教育的一项经常性、长期性的工作, 要根据国家教育部阳光体育运动实施的总体要求, 结合实际, 实事求是地制定实施方案, 并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和完善, 形成特色。
3.2.4 加大投入, 统筹资源。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各级学校要把体育专项经费纳入年度学校教学经费预算, 予以保障, 并且做到随着教育经费的增长而增加;进一步加强学校场地和体育设施建设, 完善学生课外活动的场地设施要求。同时也要利用现有条件,因地制宜, 就地取材, 改善活动设施, 要充分利用社会的场地资源来满足学生活动要求。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决定[S].教体艺[2006]6号2006-12-23.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S].中发[2007]号.
[3]刘海元等.关于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若干问题的探讨[J].体育学刊,2007(8):10-14.
[4]胡传庆等.对“阳光体育”的思考和对策[J].体育师友,2007(6):57-58.
[5]李宇等.关于在学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若干问题的探讨[J].2008(30):11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