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指导教师的因素
毕业论文指导教师队伍的状况直接影响其质量。目前,独立学院教师队伍的构成主要分为三个部分:专职教师、外派教师(即母体院校所派教师)和外聘教师,作为毕业论文指导队伍主力军的专职教师基本上是以青年教师为主,他们刚从学校毕业,自身的科研能力尚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且缺乏实践锻炼,实践指导能力不强,有的甚至不了解基本要求和工作规程,对学生的毕业论文无法实行有效地指导。外聘教师承担着独立学院相当大的授课任务,而且也被纳入了毕业论文指导教师队伍中,一方面,他们的指导水平和态度直接影响着学生毕业论文的水平,另一方面,这部分教师具有相当大的流动性,也就是说他们难以保证毕业论文指导在态度、时间和精力上的投入。至于外派教师,这部分教师与外聘教师有部分相似性,而受母体院校的影响较大。一般来说,这部分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态度都是相当不错的,但是他们不马上适应独立学院的办学环境,往往习惯用母体院校的制度和标准来要求独立学院的学生,而此类教师的身份决定他们大部分只能是短期授课,等他们适应了,也到了离开的时候了。
三、提高独立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途径
毕业论文是学生综合能力的锻炼,是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做好本科毕业论文工作,可以尝试从以下几个途径提高学生毕业论文质量:
1、引入渐进式毕业论文教学模式
渐进式毕业论文教学模式是近年来学术界针对本科毕业论文质量滑坡问题所提出的一种解决办法,也有学者将其称为“贯通教学法”(《“贯通教学法”——改革毕业论文工作的尝试》)。这种毕业论文教学模式已经在部分公办高校进行了尝试和实践,取得了宝贵的经验。它的优点在于保持了现有教学模式而不需要推倒重建或作重大的结构性调整,从课程设置角度来看,是在现有教学模式的基础上,用毕业论文来作为纲领,整合本科教学的各个环节。“它立足于素质教育的角度和高度,着眼大学教育的全过程,从学科、专业教学的整体性、系统性出发,将各个相对独立的教学环节相互联系起来,强调毕业论文是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集中反映,强调毕业论文教学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全过程。”(《渐进式毕业论文教学模式探讨》)从独立院校教育教学的实际来看,此种教学模式更能针对学生基础较差、缺乏问题意识和论文写作能力的实际情况。
2、建立毕业论文全过程管理、监督和评价体系
构建毕业论文全过程管理、监督和评价体系,是要建立全面质量管理的理念,要针对独立学院学生的特点,紧扣独立学院学生的培养目标,以学生为中心,以过程为重点,抓住毕业论文教学环节的几个关键点,加强质量监控,构建毕业论文全过程管理、监督和评价体系。李晚景在《对提高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若干思考》中提出要建立“毕业论文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内容大致有:目标体系、程序体系、文件体系、条件保障体系、监控体系和评价体系等六个方面。其文章认为:目标体系可将毕业论文各环节的质量目标进行细化;程序体系:狠抓毕业论文的各个具体的过程性环节,使毕业论文写作形成一个闭合的系统;文件体系使得毕业论文全面质量管理文件化,及有章可循;条件保障体系从硬件设施等方面考量;监控体系包括指导、协调、检查和监督等内容;评价体系包括对论文作者一综合运用知识、创新精神的评价、对毕业论文本身水平与量的评价,还包括对指导教师等职能岗位人员和部门的评价、对程序体系、文件体系、监控体系等水平的评价等方面内容。
笔者认为,上文所提出的“毕业论文全面质量管理体系”,较为合理,尤其是“程序体系”和“评价体系”,前者与“监控体系” 相互配合,是毕业论文工作变得更加具体可操作,后者则对学生、指导教师和管理部门做到合理的督促作用,如能实施,定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毕业论文质量。但是也有些许小的瑕疵,一方面是此体系非常细化,面面俱到,但是有理论性强,操作性差的可能,执行起来太过繁琐,容易流于形式;另一方面,该体系针对公办院校而建立,考量的是公办院校的情况,如学生的素质、教师的水平,学校的条件等,直接用在独立学院等民办院校可能不是太合适,比如学生的素质,毋庸讳言,独立学院的学生从整体上讲,各方面素质诸如知识储备、论文写作能力、自信心和学习的自主性与自律性等与公办院校尤其是一本院校的学生有一定的差距。
基于以上考虑,笔者认为从总体考虑,我们应该抓点不抓面,毕业论文工作是一项相对复杂琐碎工作,面面俱到反而使指导教师和学生无所适从,我们应该狠抓几个关键的点,即选题、开题、中期检查和论文答辩,其他方面不妨给指导教师更多的自主权利让指导教师灵活处理。其次,我们要建立毕业论文的“黄牌警告”和“二次答辩制度”。黄牌警告可以结合中期检查进行,对于不认真进行毕业论文写作,态度极不端正的学生进行警告,督促其认真对待;二次答辩制度即要有一定比例的学生进行二次答辩,给学生以一定的压力,促使其对毕业论文加以重视。最后,在评价制度的基础上增加针对教师、各职能岗位与学生的奖惩措施,督促他们将足够的精力投入到毕业论文的工作中来。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毕业论文指导教师队伍与教学团队的要求基本是一样的,应该具备老中青相结合、知识结构合理、实践能力较强、业务素质较高等特点。但是这在公办院校容易达到,而在大多数独立学院等民办院校却是较为困难,办学时间较短是最主要的原因。如何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业务水平,优化指导教师队伍一直是包括独立学院在内的大多数民办院校所思考的问题。从母体院校选派固然好,但是母体院校自身也也有师资方面的顾虑,外聘教师又较难保证其教学态度与教师队伍的稳定性,没有稳定性,质量就无从谈起。直接引进高层次人才是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但是整合需要过程,且难度大,代价更大。加大培养力度,加强青年教师的科研能力培养,鼓励指导教师积极参与科研活动,建立促进出成果、出人才的激励机制显然是必由之路,但是见效太慢,难以适应独立学院快速发展的需要。我院在教学实践中采用的是引入母体院校退休和即将退休老教师的办法,一方面老教师已经离开母体院校的教学一线,不会影响到母体院校的正常教学秩序,另一方面老教师所具有的宝贵经验正是独立学院所缺少的,正可以通过传帮带的方式指导青年教师快速成长,此外,母体院校的老教师的加入也免去了学校对教师队伍稳定性的担忧,这对毕业论文和常规教学工作有百利而无一害。
4、建立毕业论文的灵活机制
毕业论文工作的灵活机制可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答辩时间上,学生可以申请提前答辩,提前完成毕业论文,对于考研、考公务员等确有困难的学生,可以适当延迟答辩时间;二是在成绩评定上,如果学生论文或结合实践和社会等问题,或者能够涉足本学科的前沿和难点问题,并有所探索,即使论文本身较为稚嫩,也应该给予较高的评价,获得较好的成绩;三是在毕业论文的操作上,可以将毕业论文将毕业实习相结合,或结合学生的就业方向进行毕业论文环节的教学,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以锻炼和提高,从而使毕业论文的目的性和实用得以加强;四是在论文形式上,凡是学生独立完成并已经在学校认可的公开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只要字数符合要求,内容与所学的专业相关,经相关职能部门审定批准可以代替该学生的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