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十二五”期间南京市单位GDP能耗预测 (t标准煤/万元) 现状 高方案(-5%) 中方案(-4.5%) 低方案(-4%) 2008 2012 2015 2012 2015 2012 2015 单位GDP能耗 1.178 0.980 0.840 0.990 0.861 1.001 0.886 根据预测结果,2012年南京市单位GDP能耗将在0.980-1.001吨标准煤之间,能源消费总量约为5880-6006万吨标准煤,比2008年增长约40%;至2015年,南京市单位GDP能耗将在0.840-0.886吨标准煤之间,能源消费总量约为8400-8860万吨标准煤,比2008年增长100%。在南京市以煤和石油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短期内难以改变的情况下,能源消费总量的剧增就意味着煤炭和石油消费量的过快增长,这将在一定程度上导致烟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二氧化碳等大气污染物排放的增加,给南京市环境质量带来巨大压力。
3.3污染物排放形势分析
3.3.1结构性污染日益突出
“十二五”期间,南京产业结构的重化工特征仍十分明显,重化工在工业发展中的比重还将上升。以化工、钢铁、建材为主的工业产业结构在短期内很难得到根本转变,工业对环境质量的影响仍然较为突出。化工、钢铁、电力等重工业产业的比重过高,是导致南京市污染物排放量较高的主要原因。同时,石化类产业的环境安全与风险性也相对较高。由城镇化率的迅速提高和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带来的新型结构性污染问题不容忽视[4],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污染由常规的点源污染向面源污染与点源污染相结合的复合污染转变,由单纯的工业污染向工业和生活污染并存过渡。
3.3.2污染物总量减排任务艰巨
“十二五”期间,南京市污染负荷将继续加大,污染物总量减排任务依然十分艰巨。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水资源使用、能源消耗的大量增加,将使得COD和二氧化硫产生量迅速增长,为实现“十二五”减排目标,既要削减存量,又要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削减增量,COD和二氧化硫两项指标减排压力十分巨大;氨氮排放量大与环境容量相对不足的矛盾仍然难以得到根本缓解;氮氧化物排放量仍将呈迅速增加趋势;高碳排放问题在短时间内将难以得到解决,碳减排压力巨大。
4整体环境形势预测
“十二五”期间,南京市环境保护水平大大提高,对经济结构调整的作用也更加明显。但是,由于经济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尚未达到规模经济的临界点,产业发展仍处于工业化中后期,资源能源消耗量将持续增加。综合分析未来五年南京市环境保护面临的压力,可以预计,“十二五”期间南京市环境质量恶化趋势得到有效控制,局部有所改善,但整体环境形势不会出现实质性的好转。
首先,经济发展趋势表明,2010-2015年,南京市经济仍处于高速发展速度时期。根据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以及长三角其他城市的发展历程,尚未达到环境库兹涅次曲线的环境污染转折点。
其次,从产业结构变化趋势来看,“十二五”时期南京产业发展仍将处于工业化的中后期阶段。由于现状工业结构的限制,以及顺应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国际制造业大规模转移趋势,石化、化工与钢铁等重工业仍将得到进一步发展,南京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仍将是我国重要的重化工业基地之一。工业发展趋势对未来污染治理与生态环境改善带来了巨大压力与挑战。
第三,从人口增长和城镇化进程来看,“十二五”时期,南京人口还将进一步加速集聚,并将很快进入到千万级人口规模的特大城市行列,城市化进程也不断加快,城市建成区的范围也将不断扩展。南京市的城镇化率尚未达到最高值,城镇人口的增长和城镇生活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尚未出现拐点。
第四,从用水需求来看,水资源总量供求在南京市基本不构成直接压力,但由于南京市未来人口稠密度增加、城镇化程度高、经济高度发达,且存在较为严重的水资源分布不均问题,水污染和水质型缺水问题将进一步显现。
第五,从能源消费来看,尽管“十二五”时期南京市能源消耗强度会有显著下降,但经济的快速增长将导致能源消费量将持续增长。将在一定程度上导致烟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二氧化碳等大气污染物的增加,制约南京市环境质量的改善。
第六,从污染物排放来看,“十二五”期间南京市污染物排放强度仍将保持在较高的水平。污染物排放强度降低的速度小于经济增长速度,各主要污染物产生量和排放量总体呈增加趋势,环境发展尚处在“爬坡”阶段。
5结论与建议
“十二五”期间,南京市环境保护水平大大提高,对经济结构调整的作用也更加明显。但是,由于经济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产业发展仍处于工业化中后期,资源能源消耗量将持续增加,污染排放强度仍将保持较高水平。综合分析未来五年南京市环境保护面临的压力, “十二五”期间南京市整体环境形势不会出现实质性的好转。对此,提出以下三点建议:
绿色经济是以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发展绿色经济不仅是走出金融危机的现实选择,也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保护环境的战略选择。只有发展绿色经济,才能顺应经济与环境统筹协调发展的根本要求,既促进经济增长又有效应对气候变化、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带来的生态危机。
优化能源结构是突破资源瓶颈制约的根本出路。推动能源结构优化、大力开发和利用可再生能源应作为南京市能源战略的重点内容,也是缓解资源瓶颈性约束和环境污染压力、保证能源可持续供应以及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
多措并举的政策手段是环境管理方式改革的基本方向。南京市环境管理方式应从行政手段为主转变到全面采用经济、行政、法律、科学技术和宣传教育手段,充分发挥多种环保手段的互补作用。从命令控制型为主的环境经济政策向基于市场为主的经济刺激政策转变,是环境保护经济政策创新的基本模式,也是改进环境绩效的关键途径。
参考文献
[1]南京市统计局.南京统计年鉴(2004-2008).
[2]南京市统计局.南京市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3]张惠远,邹首民,王金南等.广东省环境保护战略研究[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7.
[4]国家环保总局环境规划院,国家信息中心.2008-2020年中国环境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M].北京,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8.
[5]南京市规划局.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2007-2020)说明书(纲要审查稿),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