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通过“拆解、营造”建筑物,由整体到局部,再由结构构件到单体建筑,由浅入深,形成了符合房屋建造规律,岗位群职业能力要求和学生认知规律的知识、技能传授路径,增强了专业课设置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关键词】房屋建筑 拆解营造 新课程体系
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是培养符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能从事一般建筑工程施工操作与基层管理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其核心任务(核心职业能力)就是要求毕业生能根据建筑工程设计文件、合同要求,按照施工程序和房屋构造方式,在相应岗位上参与或组织基层班组(或工程项目部)共同生产出符合设计文件和现行规范要求的建筑产品(或分部分项工程)。据此,我们对一般建筑的组成进行“拆解”,形成专业基本技能课程和专业基本技能实训课程。即将一般建筑工程“拆解”为分部工程和分项工程(或结构构件)分析其内部构造联系和各构件(分项工程)受力特征、构造做法、方式、工艺标准和施工方法等,找出一般房屋构造的内在规律和联系,分析与之相对应的文化知识、专业知识和职业知识。使学生对一般单体建筑形成感性认识,建立一般房屋建造的整体概念,这样就形成了与一般房屋构造方式相对应的专业基本技能课程体系。
一般房屋建筑是由分项工程(或结构构件)组装成分部工程,由分部工程形成独立的单体建筑(单位工程),这个过程涉及施工准备、施工程序、施工工艺、施工组织技术、建设法规、现行《施工规范》的应用等诸多生产实际问题。即通过“营造”形成了专业核心技能课程体系和专业核心技能实训课程体系。
通过“拆解、营造”建筑物,由整体到局部,再由结构构件到建成单体建筑,由浅入深,形成了符合房屋建造规律、岗位群职业能力要求和学生认知规律的知识、技能传授路径,增强了专业课程设置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在中职层面的课程设置就是为建造房屋、研究如何建造房屋,而非结构设计、更非规划和建筑设计。因此,围绕“如何建造房屋及与之相适应的基层工作岗位职业能力要求来进行工民建专业课程体系改造和设计”就成了我们进行专业技能课程体系改革的基本思路和基本做法。通过“新课程体系”构造原理图解可以进一步证明我们按照建造房屋进行专业技能课程体系改造和设计的做法是可行的。见“新课程体系”构造图解。
新课程体系构造图解
依据房屋建造过程构筑工民建专业新课程体系,并把这个新的课程体系纳入专业教学计划之中,形成了“2+0.5+0.5”的人才培养模式,构造了“专业公共基础课程”+“专业技能课程”+“岗位职业技能课程”的新的课程体系。“2+0.5+0.5”指的是:用两个学年的时间完成“专业公共基础课程”(除专门规定者除外)和“专业技能课程”(包括“专业基本技能课程”和“专业核心技能课程”)及课程内的认知、实验、实习、实训任务。用0.5学年的时间完成“岗位职业技能课程”和职业核心技能的训练与考核;用0.5学年的时间完成到土木建筑类企业的基层岗位顶岗实习的任务。
中职工民建专业“新的课程体系”是我们在继承、借鉴原工民建专业几十年积淀的专业文化的基础上,吸纳土木建筑类企业能工巧匠和行业专家的意见和建议并按照房屋建造和专业岗位群对职业能力的内在要求重新整合出来的。“新的课程体系”包括“专业公共基础课程”即语文、数学、英语、体育与健康、德育、计算机应用基础等;“专业技能课程”包括:“专业核心技能课程”即建筑识图与构造、建筑工程测量、建筑施工技术、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建筑工程施工组织技术等;“专业基本技能课程”即建筑力学与结构基础、建筑CAD、建筑材料、建筑设备安装、建设法规等;“岗位职业技能课程”即八大员岗位技能培训课(理论)、八大员岗位技能实训课(实践)和八大员岗位技能考核,多个工种岗位技能培训课(如钢筋翻样与加工等)、多个工种岗位技能实训课(实践)和多个工种岗位技能考核。见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课程体系图解。
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课程体系图解
同时我们对专业技能课程进行整合,整合前后课程比较如下表:
重要专业课程整合一览表 序号 整合前课程 整合后课程 1 《画法几何》、《建筑制图》、《建筑概论》、《建筑构造》 《建筑工程识图与构造》 2 《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砌体结构》、《混凝土结构》、《钢结构》、《地基基础》、《结构抗震设计》 《建筑力学与结构基础》 3 《建筑施工工艺》、《建筑施工机械》、《建筑工程安全管理》 《建筑施工技术》
课程整合过程中我们除了保留原来的劳动实践、入学教育、军训、就业与指导、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测量实训、工程计量计价实训、组织技术实训等课程外,还增加了和核心技能与岗位技能培训与考核、素质与能力拓展课程、课外教育教学实践活动等教学课程与环节,将其纳入教学计划,运行效果良好。
实践证明:“新课程体系”体现了“工学结合”和“做中学,学中做”的新理念和新要求。又符合工民建专业的新定位和培养目标要求,在体系上符合本专业建设的需要,在应用上又符合工作岗位的要求。既有一定的文化、专业基础,又能突出多个岗位的技能特征,实现了“一专多能”即一个专业,多能(就是可获得多个工种多个岗位的操作技能),可满足中职工民建专业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不同层次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