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资源配置全球化、环境约束和城市定位
经济全球化是上海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的重要动因。随着全球化步伐的明显加快,从“全球采购”到“全球制造”的全球资源配置也日益普遍: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都纷纷采用“全球采购”、制造业务外包、OEM或EMS等形式,把非核心部件的下游制造业务,甚至是整机制造业务转移到全球生产成本最低地区,而本土公司只保留研发和越来越少的核心制造业务。这样,留在本土的制造企业集中资源,专注于产业链高端产品的开发和生产,极大地加快了传统制造业向先进制造业的转变。
面对资源资源挑战,可持续发展作为标志人类文明史进人一个新阶段的发展观和发展模式,被提到全球战略的高度,成为了一种世界潮流。在资源环境约束强化的条件下,制造业必须改变过去那种大规模“滥用资源——制造产品——排放污染”的粗放生产,实现“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重视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这就需要发展先进制造业。上海产业生态环境方面存在瓶颈,主要体现在:基础设施方面,虽然上海的基础设施总体上看相对于国内其他城市算比较好,但是在道路交通、网络通讯和邮电服务等方面还有待改进;产业配套方面,上海在某些产业缺乏关键零配件、大型锻件等关键材料等不配套;土地利用方面,上海用地指标有限,用地成本高昂,用地结构不合理。
上海的城市定位与资源配置全球化、环境约束和地理位置有关。上海地处长江三角洲前线,有独特的地理位置,特殊的历史渊源。从区位因素来看,一方面,上海位于太平洋西岸的中部,处于太平洋经济辐射的中心,是连接东西亚、东南亚和中国大陆经济的枢纽,上海港是目前世界上第二大海港就是一个事实。另一方面,上海位于中国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与黄金水道的交汇点。整个长江流域,面积为80万平方米,人口近4亿,都可以算作是上海的腹地。而且,上海属全国性的城市,其辐射面可以到达全国,因此,从更广义来说,全中国都是上海市场的可及范围。
因此,上海是我国的经济中心,而且将上海建设成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已经成为国家的战略。为提高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上海在较长时期中必须具有制造业、服务业和基础设施产业对经济的有力支持,大力发展先进制造技术,着力提升汽车、装备、船舶、电子信息等优势制造业的研发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加快发展航空航天、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制造业和战略产业;优化发展精品钢材、石油化工等基础制造业,不断提高产业国际竞争力,逐步缩小与工业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而且,上海需要在保持大规模制造加工能力的同时,加强新产品的研究、设计和开发,具备不断创造品牌价值的能力和相应的网络、展示、设计、广告等商务中介服务的能力,成为全国乃至全球产业研究、设计和开发基地之一。特别地,2010年世界博览会在上海召开,有利于上海先进制造业的发展。
资源配置全球化、环境约束以及上海的城市定位要求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可以充分利用全球化进行配置资源,更好地克服环境约束,真正实现其城市定位。
四、结束语
通过对上海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的机理进行研究,笔者认为技术演进、产品生命周期缩短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即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此外,资源配置全球化、环境约束和城市定位要求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此外,本文对产品生命周期的划分有独到的见解。关于先进制造业的研究视角还有很多,进一步的研究可以考虑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的措施等。
参考文献:
[1]JAY LEE.Overview of Advanced Manufacturing Initiatives in the U.S. and Future Challenges in Manufacturing Globalization.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C],USA,1994.
[2]龚唯平,当代世界先进制造业发展的动因及新趋势[J],经济前沿,2007(11):38-41
[3]王立军、凌云,加快浙江省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的基本思路研究[J],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2003 (02):33-37
[4]王立军、周姬梅,浙江省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的产业集群选择与对策研究[J],嘉兴学院学报,2005 (01):19-25
[5]孙忠焕,打造浙江先进制造业基地[J],今日浙江,2002(14):9-10
[6]王发明,基于生物进化理论的技术演进研究,科技与经济,2008(6):51-54
[7]黄顺基、黄天授、刘大春,科学技术引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265-324
[8]R.VERNON,International Investment and International Trade in the Product Life Cycle[J].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1966(5):190-207
[9]方辉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动力机制研究[J],中共珠海市委党校学报,2006(2):11-15
[10]陈建军、陈菁菁、黄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需要空间载体[J],广东社会科学,2009(4)
[11]叶英、范炳全、曹静,上海产业结构及发展模式系统分析[J],上海企业,2007(4):4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