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模拟实验
当设计好单片机程序后,可能会存在问题,如果此时直接将程序写入单片机内去运行的话,就不容易看出问题来。这时可先采用模拟实验的方法,即采用模拟软件来调试程序,当程序在模拟软件中运行无误时,就可以写入单片机中进行实际运行了。
PIC单片机的制造商专门提供了一款这样的软件供开发者使用。即MPLAB集成开发环境(IDE),它是一个综合的编辑器、项目管理器和设计平台,适用于所有PIC单片机项目的管理、调试和运行。该软件功能强大,学生在编写好程序后可以单步或连续运行,同时还可以观察相应存储器中数值的实时变化,程序运行时单片机内的所有状态变化都能通过软件进行监测,这样就可以方便、快捷的编写、检查和调试程序,同时学生也会对单片机内部的结构和功能有更深的理解和认识。
3.2 真实实验
程序通过了模拟实验不等于说该程序就没有问题了,毕竟模拟实验与真实实验还是有区别的。模拟实验只是在语法上通过了,只有在真实的单片机上运行通过了才能最终验证程序的正确性。
在实验板上连接电路,烧写程序,运行程序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问题,这些问题可以让学生有更多的思考,能回顾理论课学习的内容,从而加深印象。
4.改革考核方式,提高教学效果
传统的考试方式就是一张试卷定成绩,这种方式对于实践性很强的单片机课程来说存在一定的弊病。在考核学生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要考查其对理论知识应用能力。课程的考试成绩应该将实验考核与试卷考试相结合,并对学生上课的出勤与回答问题情况进行综合考虑。
课程的最终成绩由3部分组成。试卷占60%,实验占30%,平时作业占10%。通过考核方式的改革来强化实验教学在单片机课程教学中的比重。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加深学生对本课程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5.结束语
通过对单片机课程教学的改革,并经过几届学生实际学习的效果来看,本课程教学实践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学生普遍反映单片机的学习变得容易了,抓住主干,再扩展分枝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能从整体到局部掌握单片机的结构。理论学习并加强应用训练,使学生能学以致用,并能提高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熊建桥.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探讨[J]. 中国科技信息. 2009年第20期,P220~221 丁建军. 单片机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J].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09年第14期,P52~54 李荣正. PIC单片机原理及应用(第2版)[M]. 北京:北京航天航空大学出版社,2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