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 结论
本文主要采用因子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这两种方法来分析中国省际基础设施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的问题。
通过因子分析发现,经济性基础设施较好的省份是天津、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河南、广东、重庆等省份。医疗基础设施最好的省份是北京、天津、上海和新疆。城市基础设施较好的省份主要有天津、黑龙江、江苏、江西、河南、陕西和新疆。从综合得分看,上海的得分最高,京津地区次之,而后是新疆、江苏、陕西和河南。故而从区域层面看,东部地区长三角的基础设施最好,中部地区是河南,西部地区是陕西和新疆。
通过结构方程模型的分析发现,文中所列各类外生变量均对基础设施的省际差异产生显著影响。其中财政分权度对经济性基础设施的正面影响最大,其次为城市基础设施,但对医疗基础设施的改进毫无益处并且负面效果很强。人均GDP对三类基础设施的作用均为正方向。消费水平对城市基础设施和经济性基础设施的作用为正,但对医疗基础设施的作用为负。劳动力的数量对城市基础设施和经济性基础设施的作用均为负,但对医疗基础设施的作用为正。人口密度越高的区,三类基础设施均越好。二三产业人口比重对城市基础设施的作用为正,对医疗和经济性基础设施的作用为负,这和城市化水平对基础设施的影响方向是一致的。
参考文献:. Anselin, L.Spatial Econometrics : Methods and Models[M]. Dordrecht: Kluwer Academic, 1988. Arrow,K.J.andKurz,M. Public Investment, the Rate of Return, and Optimal Fiscal Policy[M].John Hopking Press,1970. Davoodi, H., Zou, H. Fiscal Decentralization and Economic Growth: A Cross—countryStudy[J]. Journal of Urban Economics, 1998, (43): 244 -257. Demurger, S.地理位置与优惠政策对中国地区经济发展的相关贡献[J].经济研究,2002,(9). Duffy – Deno, K.T., Eberts, R.W. Public Infrastructure and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A Simultaneous Equations Approach [J]. Journal of Urban Economics ,1991, 30 (3):329-43. Munnell,A.H. Infrastructure investment and economic growth [J ]. 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 1992, 6 (4) :189-198. Wen, M. Infrastructure and Evolution in Division of Labor[J].Review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 1997 (1):191-206 伍文中.财政支出竞争与省际基础设施建设趋同性研究[J].经济经纬,2010(1). 高铁梅.计量分析方法与建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郭庆旺,贾俊雪.基础设施投资的经济增长效应[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2006(3). 刘伦武. 基础设施投资对经济增长推动作用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 2003. 罗长远.FDI、国内资本与经济增长:1987 -2001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证据[J].世界经济文汇, 2006(3). 许召元,李善同.近年来中国地区差距的变化趋势[J].经济研究, 2006(7). 张学良.中国交通基础设施与经济增长的区域比较分析[J].财经研究,2007(8). 骆永民.城乡基础设施均等化供给研究[M]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 踪家峰,李静.中国的基础设施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J].统计研究,20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