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实践成效
西南科技大学组建十年来,学校依托共建与区域产学研联盟办学,精心培养高素质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2000年,西南科技大学组建成立。
2001年,学校被列为了西部地区重点建设的14所高校之一。
2003年,西南科技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授牌。
2006年,学校成为四川省与原国家国防科工委共建高校。
2007年,学校以“优秀”成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
2009年,学校被四川省人民政府确立为博士授权单位建设高校。
2010年,学校正式被国家批准为新增博士学位授权立项建设单位。
......
4.1联盟办学已成为学校办学特色
自2000年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成立西南科技大学董事会的批复以来,学校现有联盟董事单位36家,这些董事单位覆盖了学校国防、军工、材料、电子、信息、机械、化工、环境、资源、生命、建筑、经济管理等学科领域。由省主管教育的副省长出任董事长的高校董事会体制,在全省是独此一家,它为学校持续、稳定、快速、健康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体制保障。在2007年的本科教学评估时,评估专家已将“共建与区域产学研联盟办学体制”确定为学校的办学特色。
4.2联盟办学提高了人才培养的质量[4]
为适应区域经济建设与联盟成员战略发展的需要,学校主动调整学科、专业设置、培养方案等,实现了学科专业由过去单一行业向兼顾行业、服务地方和国防科技工业发展的战略转变。学校理工科、农科类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课程占总实验课程比例的85.2%;材料、信息、机械等特色学科的本科生、硕士生学位论文、毕业设计课题85%来自联盟的企业产品研发和科技攻关。根据联盟对人才的特殊需求,学校推出了“3+1”和“1+2”菜单式的本科生、研究生培养模式,这种人才培养模式得到了教育部专家的充分肯定,被《光明日报》、中央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广泛报道。近年来,学校在校学生公开发表学术论文300多篇,申报专利10余项,在“全国大学生机器人电视大赛”、“挑战杯”等系列竞赛中,获得国家级奖励30多项、省级100多项;2007-2009年连续三年毕业生就业率超过85%。
4.3联盟办学完善了学校的办学层次
联盟办学在省、市政府的主导下,统筹协调区域办学优势资源,优化配置学科资源、人力资源、科研与生产装备资源,使学校的办学层次进一步完善。目前学校在工学、农学、理学、经济学、法学、文学、管理学、教育学等8大学科门类,设有67个本科专业、34个硕士学位授权点(1个一级学科授权点),有工程硕士(12个授权领域)、工商管理(MBA)硕士、法律硕士3个专业授权类别,4个专业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2010年学校正式被国家批准为新增博士学位授权立项建设单位。
4.4联盟办学提升了学校的办学水平
学校根据联盟与区域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的需要,投资5000多万元实施了“8111”品牌计划和教学建设“十大专项工程”,加强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管理建设。近几年来,建成了国防基础学科1个、省级重点学科1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2个、国防紧缺专业1 个、国防重点专业1个、省级特色专业8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1个、部省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7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6个;国家精品课程3门、四川省精品课程31门;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教学团队4个;省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3个、校级科研机构20个。
同时,学校在联盟董事单位承担了大量的科技攻关、产品开发任务,学校的到校科研经费从2000年约500万元上升到2009年的6000余万元,其中,与联盟董事单位联合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50多项,有2项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此外,学校为联盟企业培训了3000多人的数控技术、电子技术、工程管理等方面技术人员,办学水平不断提高。
5.结束语
“共建与区域产学研联盟办学”已成为西南科技大学的办学特色与靓丽名片。原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同志曾三次到西南科技大学视察,对学校区域产学研联盟办学给予了很好的指导和充分的肯定。他在《李岚清教育访谈录》中说,“通过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长虹集团等大型科研院所、大型企业的联合办学,西南科技大学开始走出了一条有自己特色的办学路子”[5]。
参考文献
[1]万朴,毛晓红.西南工学院的联合办学模式[J].建材高教理论与实践, 1997, (2).5~7,9
[2]刘智运.高等学校办学特色研究[J].大学教育科学,2003, (1): 9~12
[3]甘成英,毛晓红.西南科技大学产学研联合办学体制下的教师资源开发研究[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2005.22(1):108~110
[4]万朴.西南科技大学共建与联合办学体制的发展与特色效应[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2007.24(1):77~80,89
[5]李岚清.李岚清教育访谈录[M].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144~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