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学行会性的影响
(一)加速了知识世俗化的进程
中世纪大学不是一块土地,一群建筑,甚至不是一个章程,而是教师和学生的协会和组织,自产生开始就围绕着知识活动。正是出于对知识的孜孜以求,对学问的无限尊崇,所以才有那越过高山海洋的阻隔的学生和那敢于抗争世俗,追求真理,诲人不倦的教师。正是他们同样的对知识的热爱,所以才有了“精神的手工业者”的行会。他们通过行会的形式最终缔造了中世纪大学。尽管当时的教育依然很糟糕,但是这些“精神的手工业者的行会”毕竟打破了教会垄断教育的局面,把世俗科学引进人们的学校,这是对基督教神学教育的一大突破。他们怀疑基督教教义,崇尚理性,重视辩论,提倡思考,这又是对传统教学方法和学风的突破。可以说,他们加速了知识世俗化的进程,推动了欧洲文明的发展。
(二)便于师生行动一致,争取特权,争取良好的学术环境
由学者行会创建起来的最初的中世纪大学有自己的要求和规定,以保护自己的利益抵御外界压力。当时,教会为了实行文化垄断,不惜采取笼络、恐吓和压制等手段,竭力对大学施加影响,企图将其网罗于自己门下。王权和地方政权看到大学既可以给他们造成威胁,也能够给他们带来好处,也与教会争夺对大学的控制。最初的中世纪大学巧妙的利用双方矛盾,在夹缝中求生存,凭借其行会性,运用行规,师生行动一致争取特权,如居住权、司法自治权、免税免服兵役权、自主颁发教学许可证权、罢课权和迁徙权等以创造良好的学术环境。
(三)打开了学术研究的新局面
它使求学不再是像希腊和罗马时期那样的个人努力,也不再像中世纪天主教学校那样把学术研究搞成某个有权势的团体施行教义的过程。它使之成为一种学者的集体努力,志在增进知识和了解。它使学术作为一种技艺,促使人们在探索和传播知识时,精益求精,不断提高学术水准。[6]这对我们今日的大学也不无启发意义。在学术研究方面,我们应该打破个人学术思想的“闭关锁国”,倡导集体智慧的凝聚。通过各种思想的碰撞交流,开阔思路,拓宽视野,既利人又利己还能保证学术研究成果的高质量高效率。在学校,我们也可以建立一些教授会或学术团体等,这将对我们的教学和科研大有裨益。
(四)对现代大学的主要职能和大学精神有着重要影响
培训学生和保持学习、探究的激情,这是中世纪的学者们建立行会的目的所在。而不管时间过了多久,不管现代大学如何改革,大学的主业从来就没有换过,大学的主要职能依然同中世纪一样:传承学问,培育学生。大学行会为争取特权以达到学校自治、民主管理、学术自由而做的种种努力和斗争也成为后世大学的榜样,并指引着人们坚持树立科学的现代大学精神。
总之,大学的行会性,从其起源便明确了大学是一个追求学问的地方。所以,不能简简单单的将大学视为一种职业培训机构,更不能将其办成了营利性机构。中世纪大学行会要求的制定目的就是为了不受教会摆布,不唯社会世俗取向,保证最大限度的学术自由,真正实现大学的意义,体现大学的价值。所以,遥远的中世纪大学留给现代大学的遗产并不是某种物质方面如建筑物或建筑模式等。它也并不体现在教学形式或仪式上。用帕斯奎的一句耳熟能详的老话说:“中世纪的大学是由人建成的”。拉希达尔说:“中世纪大学值得荣耀处在于学问的神圣化”。所有这些都离不开中世纪大学的行会性。
[参考文献]
[1]〔美〕查尔斯·霍默·哈斯金斯.大学的兴起[M]梅义征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7.4
[2] 潘后杰 李锐.欧洲中世纪大学兴起的原因、特点及其意义[J].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20(3)
[3]〔法〕雅克·韦尔热.中世纪大学[M]王晓辉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7
[4] 宋文红.欧洲中世纪大学的迁移及其影响[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5,25(6)
[5] Hastings Rashdall. The Universities of Europe in the Middle Ages (Vol. 1) [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36.137, 150-151.
[6]〔加拿大〕许美德.西方大学的形成及其社会根源[J].教育研究,1981,12
《热固性树脂》
编辑QQ
编辑联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