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进行各种资格证书的认证培训
结合专业课程教学,学校开展多种软件技术认证培训,使学生在工程素质、专业技能和独立工作能力等方面取得良好的训练。
5、校企合作建立实习实训基地
我们坚持开展与全国计算机界知名企业合作,选择优秀企业作为学生实习基地,并与知名企业合作在学校建立联合实验室,为学生提供一流的教学实验环境和高质量的教学实验基地;学生也可以直接参与开发由合作企业提供的项目,体验真实的企业运作氛围和项目开发环境,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工程实践与管理能力,提高了学生对职场的理解能力、沟通能力和与团队的合作能力。
(四)案例教学
把案例教学法引入高职高专计算机系统维护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中是近年来我们在教学改革过程中的一种新的尝试。从案例出发,以案例为主线。围绕案例中提出的问题进行分析,组织引导学生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导出相关课程的概念及知识点,并进行归纳,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全过程。
例如在《ASP动态网站建设》课程中我们以”设计制作博客”网站为案例,该案例中网站设置的主要栏目有:博客日志、博客相册、写博客、显示作者信息、后台登陆、后台管理、后台回复等。结合每一个栏目的实现讲解网站建设与网页制作的基本技术与技巧,在课程结束之时,学生对整个网站建设也有了非常全面的认识。
(五)改革考核方式
目前计算机课程的考核评价类型主要有:考试课考试、考查课考试、实习成绩考核、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成绩考核、综合素质考核等。但是仅仅这些考核方法,学生的能力是考不出来的。因此我院对已有的高职考核评价方法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
1、以实践考核为主,笔试为辅。在实践考核的过程中,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将学生的平时成绩加大比重纳入考核中。我们一般是将考试分成两大部分:一部分是平时成绩,占50%,一部分是期末成绩,占50%,两个成绩的综合组成了学生最终的成绩。并且提倡多元化的考核评价方法,如上机、课题研究与论文写作、制作作品等方式,或几种方式综合运用的考核方法。对学生的水平做出客观的评价。
2、实践性较强的课程的考核与职业资格和技术等级鉴定接轨,提高考核评价的社会可信度。教师可以在开课之前提出计算机专业学生可以参加相应的考证,比如计算机网络可以考取《计算机网络专员》资格证书,台式机组装与维护课程可以参加以参加《硬件工程师A+认证》等。每获取一样职业资格证书,该门课程即考核通过。这为将来的就业也奠定了稳固的基础。
(六)加大师资队伍建设
高职教学是以职业教育为本位,要求教师具备足够的实践经验,是“双师型教师”。但令人遗憾的是,学校的大部分教师都是从学校直接到学校,从没有真正出过校门。专业教师大都具有专业知识,但缺乏真正的专业实践,造成教师的观念、教学方法与瞬息万变的市场差距很大。所以教师要改变自己心目中传统的学校教育观念,把提高实践技能摆在重要的位置,走出校门,到企业实践和体验。
1、提高教师的学历层次,通过提高教师中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的比例或鼓励青年教师去高校进行在职研究生培训,是提升教师队伍整体水平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
2、开展以培训全体教师为目标,骨干教师为重点的继续教育。根据教学实际需要,有计划、有目的的针对中青年教师进行中、短期培训。一方面。学校每年都选派年轻教师参加联想、Microsoft和IBM 等公司主办的师资培训.掌握目前市场上流行的各种开发和设计工具的使用方法。另一方面请知名大学的专家到学校进行专题讲座,活跃学术气氛,鼓励理论研究和学术创新等,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3、鼓励以学科带头人和优秀骨干教师为主,青年教师为辅的教师内部进行的科学技术及教学研究;
4、拓宽教师来源,依法自主聘任教师,吸收引进优秀人才。注意吸收企业优秀工程技术人员到职业学校任教;同时鼓励在校教师走进企业、工厂进行顶岗实践,积累实际工作经历,提高其自身的实践教学能力;
三、结束语
通过研究与实践的探索,在教学改革方面和师资培养方面我院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教学体系,这是一套培养高职高专计算机系统维护专业应用型人才的非常具有可操作性的方案。它将教师“教”和学生的“学”融为一体,并有机地将学生的实践穿插到日常的学习中,在保证了教学质量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率,并且毕业生获得了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
参考文献: 刘文平等.广东省用人单位对高校毕业生计算机技能水平需求情况调查报告[J].北京.计算机教育,2008,2(3).40—43。 罗大晖,吴斌.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专业的建设[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常州.2005(12).38—40。 熊发涯.以岗位需求为导向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课程体系[J].北京.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8).3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