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7课是《斑羚飞渡》,文中曾经三次写到镰刀头羊的咩叫,为了让学生感悟头羊三次咩叫的不同含义,并由此归纳它的形象,我特地要求他们把这三句话勾画出来,认真阅读并加以领悟。一会儿,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教室里 “咩…咩…咩…”的“羊”叫声此起彼伏,学生竟然把这次朗读当成了一次千载难逢的机会嬉闹起来。
我的脑袋嗡的一下,只感到血液全往脸上涌。怎么办?不能让他们任性胡闹啊,可我能发火吗?发了火又能怎么样,骂他们有用吗?打?那更不可能。在经过了短暂的几秒钟后,我还是终于定了神,待到“羊”叫声稍停后。我满脸堆笑,对他们说:“嗯,不错,大家对羊叫声都模仿得很不错啊,可遗憾的是……”,我故意打住话头,仔细观察他们的反应。他们面面相觑,疑惑地望着我。这时我继续说道:“镰刀头羊的叫声可没你们这么悠闲,没你们这么惬意,更没你们这么高兴。因为它是这群羊的头领,在面临种群灭绝的危机时刻,它理所当然应担当起拯救种群的重任,在前是悬崖,后有追兵的情况下,它仰天长啸的叫声应该是怎样的呢?假如把这羊语翻译成人语,应该是怎样的呢?其中所包含的复杂感情又应该是怎样的呢?…….”
在经过不断的导学和学生的分析归纳后大家一致得出结论:镰刀头羊具有沉着镇定的坚强品格、高度的责任感和集体观念、有着较强的组织指挥能力和较高的威信,它体现了身为头羊的领导作用,是一个为种群的生存而勇于献身的领袖形象。就这样,我不但顺利达成了教学目标,而且这个一潭死水的班级也由此而变得活跃起来,大家也都愿意把自己的问题和见解进行相互的交流,形成了良好的合作学习的风气。
课堂教学是一个错综复杂,瞬息万变的动态过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生种种意料之外的事情,这些事情有可能是外界环境的影响,有可能是教师的预见不过充分,也有可能是教师与学生间、或者是学生与学生间暗藏着“疙瘩”,更有可能是教师的导学枯燥乏味,学生借机“滋事”,想出出风头等等,但无论是哪一种课堂危机,都需要教师对这些课堂危机作出迅速而准确的判断,并利用教学机智进行妥善的解决,以此保证教学目标的顺利达成。
那么,面对课堂危机,我们应该如何处理呢?
首先,切勿感情用事,轻易动怒。
冲动是魔鬼,它会毁掉你的一切。比如,在上述事件中,假如我大发脾气,对学生们一通训斥,学生在我的淫威下,很有可能会停止咩叫,但随之而来的绝对是学生的沉默抗议。要再次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势必难上加难,虽然教师可以通过灌输的方式达到教学的目标,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势必削弱甚至消失殆尽。因此,教师在面对这类极易让人头脑发热的事情时,一定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感,不急不躁,在尴尬的处境中依然保持清醒的头脑,作出冷静而准确的判断,让智慧的星光在这一瞬间闪现,定会让你变被动为主动,在接下来的教学活动中获得意想不到的结果。
其次,学会顺水推舟,因势利导。
课堂教学的本质就是一个思维、思想相互碰撞的过程。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大都希望学生们能够按照自己预设的轨道前进,但正如前面所说课堂教学是一个错综复杂,瞬息万变的动态过程,加上教师所面对的又是一个个彼此不同特别活跃的行为个体,即使你预设的轨道如何的结实、坚固,也随时都有可能发生种种意料之外的事情,也就是说随时都有可能脱轨,要想活生生地拉上轨道,恐非易事,只有采取这种顺水推舟,因势利导的方法方为上策。比如在上述事件中,我抓住了学生的咩叫和头羊咩叫的不同,在对比之中顺水推舟,因势利导,很快就让他们进入了正轨,并达成了教学目标。故而,在出现这种教学脱轨的情况下,教师不可急于纠正学生的错误,一定要顺着学生的思路,随机应变,顺水推舟,因势利导,那就很有可能激发学生的思维,重新让脱轨的教学活动回到预设的轨道上来。
第三,适当推波助澜,最终为我所用。
现在的课堂多以开放性为主,其显著特点就是思维异常活跃,所以学生提出许多超越知识体系或教学范畴的问题也就不足为奇了。在课堂上,对个别爱出风头和提出“异端”问题的学生,教师一定要尊重其感受,肯定其长处,有时还得适当地推波助澜,最终为我所用。适当的推波助澜不但会增强这个学生的反应,而且还会影响到全体学生,使他们勇于表达,进而造成热烈的讨论气氛,而这也正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新起点。
比如,徐老师在导学《藤野先生》这课时,告诉学生“标致”一词在课文中是“褒义词贬用”,有位学生站起来说:“那有没有贬义词褒用的情况?”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唧唧喳喳地议论开了。这是一种可贵的逆向思维,可以说是异想天开,可似乎又有些道理。于是她推波助澜,“大家找找,看看谁会有更多的发现!”于是学生们分别找到了“我用儿童狡猾的目光发现…….”中的“狡猾”和《傻二哥》中的“傻灵傻灵”的“傻”就和本义相反,这个不平凡的想法不仅让学生有所收获,而徐老师也因此受益匪浅。课后,徐老师把这一发现写成了教学札记《褒义词贬用与贬义词褒用》。
所以,有经验的教师总是会根据千变万化的课堂前景,推波助澜因势利导地变换教学方法,尊重学生的个性,使学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学习的主人,发展的主体,充分体现“从学生出发,以学生学习需要的满足为归宿”的研究性学习的本质特征。
总之,教学是一种异常复杂的劳动,课堂危机对每一位教师来说都是一种挑战,但若通过教师及时、巧妙、灵活的处理,可以使一堂“事故课”获得“故事课”的意外效果,更能够对你的教学起到烘托、补充、增效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