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b小调奏鸣曲》,巴杨手风琴,艺术成就
摘要:尼古拉·亚科夫列维奇·柴金,当代俄罗斯著名的巴杨手风琴演奏家、作曲家及音乐教育家,二十世纪巴扬手风琴艺术的杰出代表人物。本文主要通过分析柴金《b小调奏鸣曲》的创作特征,整理、总结、提炼出柴金《b小调奏鸣曲》所取得的艺术成就。为演奏者掌握音乐的演奏风格与演奏技法以及提高演奏水平提供理论依据。
尼古拉·亚科夫列维奇·柴金,当代俄罗斯著名的巴杨手风琴演奏家、作曲家及音乐教育家,二十世纪巴扬手风琴艺术的杰出代表人物。柴金一生为巴杨手风琴创作了大量具有广泛影响的作品;同时,作为音乐教育家,他还为前苏联培养了苏尔可夫、别里耶夫等诸多优秀的巴杨手风琴演奏家,为前苏联乃至全世界巴杨手风琴音乐艺术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b小调奏鸣曲》的创作特征
一、《b小调奏鸣曲》的民族性
“一般来说,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的音乐文化,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音乐文化。音乐文化是一种民族现象。但除了民族音乐文化的独创性、特殊性外,各民族音乐文化之间通常还有共同性、普遍性。①”民族的音乐文化需要民族乐器以及其他艺术方式来传承和发展,而《b小调奏鸣曲》就是一首极具有俄罗斯民族精神和民族气息风格的巴杨手风琴作品,无论在内容的选材上还是创作发展的音乐主题素材上,无一不是与民族风格息息相关的。这部作品是作曲家柴金内心深厚的民族情感的叙述,是具有浪漫主义歌曲旋律在巴杨手风琴作品中的完美体现。
《b小调奏鸣曲》的创作背景来源于苏联人民伟大的卫国战争,主题音乐材料及发展手法则来自于俄罗斯民族民间歌曲中。在整个作品的构思及乐思的发展中,我们依然清晰地感受到战争岁月中的各种场景和画面,这很明显是来自于柴金在战争的硝烟中获得的永恒烙印,是一名作为曾经与侵略者浴血奋战的战士和音乐家对祖国、人民的真实感受。柴金之所以在《b小调奏鸣曲》的创作上取得成功,最根本的还是在于他对自己的民族有着深厚的情感,能够去重视民族题材、去发掘民族民间音乐的素材,并能够赋予一定的艺术体裁和作曲技法将三者的情感相融,把音乐形象给完美的表达出来,真正的体现出了巴杨手风琴及《b小调奏鸣曲》的民族性。
二、《b小调奏鸣曲》创作手法的独特性
1、创作思维的独特性
“交响性”是柴金《b小调奏鸣曲》独特的创作特征。首先,交响音乐的创作方法从广义的角度来讲不只局限于交响曲体裁的创作, 而是包含一切器乐作品之中, 存在于形形色色的乐队类型和不同体裁音乐之中。这类体裁的主要特征是:具有严谨的曲式结构,音乐格调庄重,多表现具有史诗性、英雄性、悲剧性的题材内容等。在20 世纪上半叶, 苏联的作曲家就开始探索着把交响乐这一体裁的创作方法灵活的运用在了俄罗斯民族器乐音乐表现之中。作品体现着一种悲怆性和崇高感。《b 小调奏鸣曲》虽然是手风琴独奏乐曲,但它包含了交响曲四个乐章结构思维的音乐陈述方式,充分体现了交响乐体裁的表现特点。
2、演奏技巧上的独特性
柴金《b 小调奏鸣曲》在演奏技巧的写作上汲取先辈作曲家创作经验,但不同的是柴金在此基础之上,又进行了创新发展。首先,他进一步发挥了右手键盘部分的演奏技巧,成功的运用了复调写作手法,使键盘部分演奏出复杂的音乐发展织体。从此,演奏家们不得不将右手的拇指也加入演奏中,来演奏复杂多变、高低交织的旋律声部。其次,柴金似乎要摆脱巴杨手风琴用来伴奏的左手传统贝司声部的束缚,通过一系列的创作技法,对贝司声部进行了极力地拓展与创新。在奏鸣曲的第一乐章,左手贝司低音部分就已逐渐的活跃,经常有其演奏的主要旋律从声部进行中突出出来:它们或者以特殊的音阶方式进行贝司独奏,或者以色彩音阶的方式鱼贯上升。在第三乐章,扩展手法的使用加剧了传统贝司固定伴奏模式的解体,这一乐章中,矛盾的情绪逐渐深入,与前两个乐章不同的旋律也为连接部的出现做好了准备。在第四乐章中,柴金对巴杨手风琴演奏技法的拓展与创新表现得最为突出,在本乐章的插部中,左手贝司声部已经完全摆脱了传统固有的伴奏模式,将巴杨手风琴的左手贝司声部的性能发挥到了极致。
《b小调奏鸣曲》的艺术成就
柴金选择特殊时代、特殊背景下的战争作为创作题材,精心创作出了《b小调奏鸣曲》这一手风琴历史上的经典之作。作品自身充满了俄罗斯民族音乐的气息,柴金将俄罗斯民族音乐素材有机的结合在一起,音乐构思密切联系,主题动机在作者精心安排的框架中不断的展现、分裂、融合。方整性的乐句结构与鲜明的主题的性格在这首作品中呈现得极为明显。作曲家柴金也运用了扩展、复调等多种创作手法,共同构成这一伟大的作品。
柴金丰富的创作技法使得《b小调奏鸣曲》这首作品极富特色, 他使得巴扬演奏的技法更加完善。在这首乐曲中,柴金所呈现出的音乐也是一种特殊形式的、俄罗斯式的交响乐, 体现了俄罗斯民族的精神、浪漫主义哲学的信仰, 以及新时代交响乐的语言。
柴金作为世界巴扬手风琴艺术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伟大作曲家。他一方面继承苏联现实主义的创作精神,运用了俄罗斯民族民间音乐素材和西方现代作曲技法相结合,不断的创新发展。另一方面在遵循民族音乐旋律线条美以及民族风格意识的前提下,揉进了许多自己对现实的理解和想象。《b小调奏鸣曲》创作的成功,不但体现了俄罗斯民族民间音乐的博大精深,同时也赋予了巴扬手风琴更加旺盛的生命力和更宽广的发展空间,揭开了世界巴扬手风琴艺术的发展的新篇章, 为世界手风琴音乐宝库中增添了不可多得的重要文献,也为现代巴杨手风琴的创作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启示意义!
注:
①王耀华著:《世界民族音乐概论》,上海音乐出版社,1998年版,第12页。
主要参考文献
1、王耀华著:《世界民族音乐概论》,上海音乐出版社,1998年版
2、黄晓和著:《苏联音乐史》 海峡文艺出版社 1998年6月版
3、尤·凯尔第什:《俄罗斯音乐史》,人民音乐出版社,1957年版。
4、论柴金的手风琴音乐创作 任志宏 作家杂志 2008
5、柴金手风琴作品创作分析 郭晓敏 音乐时空
6、怎样演奏好柴金的《b 小调奏鸣曲》第四乐章 赵 艳 邵红润 科技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