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您的赏识教育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热情,赏识是热爱生命,善待生命,是孩子生命中无形的土壤、空气、阳光和水。让孩子们舒展心灵,尽展潜能。一位哲人说过一番耐人寻味的话:天空收容每一片云彩,不论其美丑,故天空广阔无比;高山收容每一块岩石,不论其大小,故高山雄伟壮观;大海收容每一朵浪花,不论其清浊,故大海浩翰无比。哲人之言无疑是对宽容最生动直观的诠释。经常听到有些老师在私下里抱怨,“现在的学生真的难教,笨到连这么简单的东西都不会!”又听到这样的声音:“这些学生走上社会倒还都像模像样的!”惊奇替代了鄙薄。偶然读到这样一个故事,我豁然领悟:其实每个人都有其闪光点。
曾经有这样一则故事,说某年轻人来到绿洲碰到一位老先生,年轻人问:“这里如何?”老人家反问说:“你的家乡如何?” 年轻人回答:“糟透了!我很讨厌。”老人家接着说:“那你快走,这里同你的家乡一样糟。”后来又来了另一个青年问同样的问题,老人家也同样反问,青年回答说:“我的家乡很好,我很想念家乡的人、花、事物……” 老人家便说:“这里也同样好。”旁听者觉得诧异,问老人家为何前后说法不一致呢?老者说:“你要寻找什么?你就会找到什么!”
的确,这个故事告诉大家:当你以赏识的态度去看一件事,你便会看到许多优点;以批评的态度看,你便会看到无数缺点。反观我们的传统教育,多是为了分数的教育,从教师自我出发,而不真正是对学生这一主体人的教育,教师的抱怨也就“顺理成章”了。而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我们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由于个体差异,绝对意义上的全面发展实际上是不可能的。我的理解是指学生的发展能为个人所驾驭,学生可以从自己的兴趣爱好出发,自由地从事多方面的活动,充分发展多方面的能力)。何况,“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优生”有缺点,“差生”也有闪光点,在我们教师心目中每个学生都应是有天才的一面的。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改变教育观念,重新整合新型的师生关系,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赏识者”。陶行知先生说:“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从这一角度出发,教师应该尊重学生合理的心理需求与个性差异,尊重他们的爱好与选择,尊重他们的人格。同时及时捕捉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予以表扬,特别是对“差生”而言,一两次别开生面的赏识不啻是沙漠的绿洲,久旱的甘霖,这样将会激发他们身上的潜能,让学生在充满鼓励与期待的沃土中成长,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经验效果。
“人性中最本质的精神需求就是渴望被赏识,渴望成功。” 学生是能够独立思考的个体,他们内心更渴望被赏识。老师积极的为学生创造优良的人文环境,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优点,挖掘学生潜在的能力。朱永新在《我的教育理想》中提到:“教育的理想是为了一切的人——无论是城市的还是乡村的,富贵的还是贫困的,聪慧的还是笨拙的;教育的理想是为了人的一切——无论是品德的还是人格的,生理的还是心理的,智力的还是情感的。”陶行知先生说:“小孩子的体力与心理都需要适当的营养。有了适当的营养,才能发生高度的创造力。”在人的心理的基本需要中,情感的需要是第一位的。教师对差生应该有一颗爱心,用赏识的眼光去看待这些孩子。我们不应该把对差生的爱埋在胸膛里,而应擎在手上,高高举起,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时时感觉到。老师对差生更要倾注真诚的爱心,使学生感到老师的亲切、集体的温暖,从而树起生活的信心,提高学习的积极性。赏识学生,是教师从事教学的金钥匙,每一个学生都有不同的长处,那即是他成才的方向。即教师要“目中有人,争做伯乐”。时刻牢记陶行知先生的告诫,“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赏识学生是关键。”所以我们不应吝惜激励性评价语,“你真棒!你还能做得更好!其实你什么都能做好!”……要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在欣赏我”,“老师在期待我”。具体而言,教师应学会赏识每一个学生,赏识学生的每一个闪光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赏识每一个学生的独特性、兴趣、爱好、专长;还要赏识每一个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积极表现;更要赏识每一个学生所取得的哪怕是极其微小的进步。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新课程的目的;促进学生个性的张扬。才能使我们的教育获得无限生机、无限开创,逆境可转为顺境,腐朽将化为神奇,全面发展才能形成。
我们对待学生,必须坚信每个人的“可教育性”,不管是多调皮、多气人,只要我们穿透那张使人生气的表情,看到他们广阔的内心世界,对其正面教育,这样教师就能得到学生的尊敬和热爱与信任。每当在学校里的“差生”,毕业后给我写信,节日里为我送花,我就体会到“赏识”是一个高尚和温馨的字眼。是的,每个学生,有了出息,有了进步,我们作教师的就像过节一样欢欣,情感得到一种满足和升华。我们对学生倾注的师爱,并不想得到什么回报,也不想索取什么。我们赏识过了,奉献了,就是幸福。
“识才的将领,能把最顽劣的士兵调教成最骁勇的战士;识才的伯乐,能从病马中看出千里神驹;识才的老师,能把每个学生调教成奇才!”赏识,有着巨大的教育魅力。教育改革越是走向深入,就必将越走向对生命的尊重、对心灵的关注。只要我们抛弃僵化的教育方法,用一种充满人情味的方法去教育,那么所有学生都能成为栋梁之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