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作好小组评价,进一步促进合作学习的展开
1.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
评价要注重对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合作态度、合作方法等的评价,如谁遵守了讨论的顺序,谁更多的汲取了他人的信息,哪一组的学习成果是综合了全组的能力等等,从而使学生认识到合作学习的价值和意义,更加关注合作学习的过程;
2.小组集体评价与对小组成员个人的评价相结合
通过评价促进小组成员之间互学、互帮、互补、互促,从而形成小组之间的相互竞争,使学习气氛更加浓厚,极大地提高课堂效率。在课堂上可以采取小组和个人双向评价标准。采用基数加表现的得分原则,如每组六人基数六分,完成任务者每人得到一分,超额完成者每人加一分。坚持激励机制,及时评价,多找学生的“亮” 点,学生反馈问题后,教师要及时给予评价。最后通过组内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价等形式还要评选出优秀学习小组,对表现突出的小组和个人及时给予肯定和奖励。
(四)把握合作学习的时机
小组合作学习要把握时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在新旧知识衔接处,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教学时,应做好铺垫与引伸工作,可先让学生进行预习。但由于学生知识水平和能力的差异,有的学生能较好进行知识的正迁移,而有的学生却感到困难,存在许多的疑难问题。这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相互启发,发挥互补作用,达到共同认识与理解的效果,从而能顺利将旧知迁移到新知。
2.在学习重难点时,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学生在认识活动中出现思维障碍而无法排除时,也就是教学的重难点。这时教师有意识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与小组合作力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共同探究,既有利于攻克“教与学”的重难点,又有助于学生探究问题能力与协作精神的培养。
3.在解答“开放性”问题时,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为促进学生的发散思维创新意识的培养,在教学中,教师可适当设计一些开放性问题。当学生给出答案可能是五花八门时,可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把自己的结论有依据地展示出来,对学生的不同见解广泛进行交流,并及时反馈,拓展学生的思维。
实践证明,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理念下一种重要的教学形式,也是学生之间互相学习,互相促进的一种有效的学习形式。有效的合作学习,能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激活封存的记忆,开启幽闭的心智。教师在新课程的环境下,必须重新审视合作学习的价值,扬长避短,积极营造民主、开放的小组合作学习气氛,使优等生的才能得到发挥,中等生得到锻炼,学困生得到帮助和提高,真正让历史课堂教学焕发出生机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