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舞蹈教学是学前教育中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对幼儿的智力发展、道德养成、意志品质的培养、身体素质的提高、审美能力的培养等,具有课堂教育所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它通过幼儿身体动作,幼儿语言和音乐相结合的综合手段,集中反映幼儿生活,表达幼儿情趣。幼儿园舞蹈教学的目的,不是为了培养舞蹈家,而是培养她们对美的感受力、理解力、陶冶性情、促进全面发展。
在生活化幼儿舞蹈教学中我做了如下尝试:
一、引导幼儿观察生活中的事物,积累创造素材
观察是创造的基础。我认为,让幼儿观察可以作为舞蹈素材的事物,并试着用肢体语言来表现它们,是培养幼儿创造力的有效途径。我们每天生活在幼儿中间,和他们同吃同住同学习同游戏,生活会给我们启示,只要我们用敏锐的眼光去观察、体验他们美丽的内心世界,就可以在他们天真有趣、奇妙多彩的生活中寻找他们能理解和掌握的舞蹈教学内容。如:教她们一些有关美丽大自然的小舞蹈,如《小雪花》、《树叶飘飘》等。又如教她们模仿劳动时动作的舞蹈,如《洗手帕》等。这些舞蹈来源于幼儿的生活以及周围熟悉的环境,因此他们很容易理解接受。经常利用短小、生动形象、动作性强的舞蹈来吸引幼儿的兴趣,不仅使他们感到亲切可信,易学易记易模仿,而且也能为他们今后创作舞蹈动作打下基础。
二、选择适合幼儿特点的音乐
一首好的幼儿舞蹈音乐,它的旋律流畅、形象生动、乐句整齐、节奏鲜明,有利于幼儿对舞蹈形象的掌握、情感的表达与抒发。选择这样的舞蹈题材,能够激发幼儿的创作热情,活跃幼儿的想象思维,同时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整个舞蹈需要充满与幼儿相关的生活气息,易于幼儿的情感抒发与表达。如幼儿舞蹈《我是小交警》。舞蹈选材于幼儿熟悉的生活,而交通警察又是幼儿喜欢模仿的对象,让幼儿通过舞蹈体验交警的生活,将给幼儿带来惊喜及参与舞蹈活动的动力。舞蹈给幼儿提供了情感宣泄的舞台,让幼儿体验了交警的生活,做了生活中可能做的事情,培养了幼儿关注自己生活环境的习惯,让生活环境直接参与对幼儿的教育。这样的舞蹈,幼儿自然表现出参与的热情,中间再创设一些有趣的小情节,幼儿的表演才会更加欢快活泼。
三、用生动丰富的语言需贯穿教学过程,增加活泼、童趣盎然的气氛
在教学中要创设意境,让幼儿展开联想的翅膀,教师在游戏中教,幼儿在游戏中学。例如舞蹈《下雨啦》,我先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创设意境:“在雨天,一群穿着雨衣,打着赤脚的小朋友在水洼里尽情地玩耍。”在训练的过程中,如果有小朋友的动作不够规范,我就说:“哎呀,这个小朋友是玩累了还是不想再和小朋友玩了?”这样孩子就知道自己的动作不够标准,马上自己改正过来。
儿童天性好动,喜欢模仿,喜爱看舞蹈节目。特别是小女孩,更渴望参与表演。在舞蹈教学中,我根据各年龄阶段幼儿认知发展水平的不同和我园的实际情况,总结出了适合在3-6岁期间学习和表演的两种生活化舞蹈教学方式,逐步实现了教学的主动性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我将舞蹈教学中的准备活动、地面练习、地面技巧等基本技能和基拙之上,融入了3-5.5岁以上两种基本方式中。通过这两种基本方式音乐、动作的舞蹈组合练习,不仅完成了教育、训练目的,而且使幼儿舞蹈教学趋于规范化。
1、3-4岁教学方式
学舞蹈首先是要培养她的舞蹈兴趣,小班应该以律动为主,这样就能启发孩子的兴趣。3-4的幼儿,躯干力量弱,对于压软度还不能很严格的要求,但要培养她的身体站坐和表演的欲望,多学习趣味性小舞蹈,肢体各个部分的活动范围应由弱到强,一点一点地展开。但身体发育情况与刚入园时相比,已经有了一定的提高。在涉及这个时期的舞蹈动作时,以活动幼儿各关节为主,通过舞蹈陆续到达预防和减少关节损伤,增强各关节肌肉韧带的弹性和灵活性。将舞蹈动作设计定位以后,选择欢快活泼的音乐,通过跳跃性的音符再现,配以简单、幽默的舞蹈动作,来完成乐曲、舞蹈的互相吻合,经过一定的调整、修饰,使舞蹈节目达到统一、和谐,进一步排练成一个完整的作品。舞蹈《一双小手》就是根据这个原理来创编、教学的。我首先将轻松、简单、便于幼儿掌握的动作设计出来,然后随音乐和小朋友一起跳,边跳边改,不仅使幼儿表演天真自然,而且达到了创编、教学的目的;舞蹈《小弟弟早早起》是根据幼儿生活中的常识来创编的。在教学中,我先启发幼儿把歌词中的基本动作创编出来,我再加入幼儿易学、形象的辅助动作,这样不仅激发了幼儿学习的兴趣,也锻炼了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选择富有儿童情趣的内容,能使幼儿快乐地学习舞蹈。即富有儿童生活情趣、儿童喜欢、熟悉的事和物。例如《好妈妈》《一分钱》等舞蹈,孩子们连唱带跳、感情真切饱满,在不知不觉中快乐地学会舞蹈。
2、5岁以上的教学方式
经过几年来的累积教育训练,在这个年龄段的舞蹈教学方式中,我主要注重了三个方面:一是动作上增加了地面练习,来加强幼儿身体素质的改进,锻炼幼儿身体各部位的肌肉能力和关节的灵活性、柔韧性;在动作上适当地强调一定的技术、技巧难度;注意培养训练幼儿肩部的开度,腰的软度,胯部、膝盖的开度;腿部的软度、开度、力度;脚腕、脚背的力度及灵活性。二是舞蹈内容上有明显的思想性、教育性。通过舞蹈作为桥梁,把幼儿不能完全理解的东西,以优美的旋律和各种舞蹈动作,印入幼儿的心灵。三是色彩和服装。幼儿喜欢鲜艳、明快的颜色,同时也喜欢对小动物色彩的模仿。因此,在舞蹈表演服装色彩中,在满足幼儿心理的同时,逐步地引申到有特定意义的服装色彩上来,使舞蹈的音乐、动作、服装逐步达到和谐统将幼儿舞蹈形象化,在舞蹈教学中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通过形象有趣的故事或者舞蹈造型来启发幼儿的想象力,将舞蹈和启发教育相联系,使舞蹈具有一定的思想性。舞蹈《斗牛舞》就是根据乐曲的特殊风格和特殊情景让幼儿领会它的动作含义,使幼儿一听到音乐就能感受到舞蹈的韵味,对舞蹈表现内容有了一定的理解。
在编排舞蹈动作时,需要给幼儿加大一定的活动量,调整动作幅度。舞蹈《跳皮筋》就是采取了常见的游戏方式“跳皮筋”,通过音乐节奏和幼儿可以达到的跳跃动作、幼儿之间的相互配合来完成舞蹈节目表演过程。在动作设计过程中,适当加入一些身段和手的练习,使幼儿提高节奏感、灵敏性,增强幼儿的音乐感受。
幼儿时期,由于知识水平、生活阅历的缺乏,常常在表演生活化舞蹈时不能很好地表现舞蹈所蕴涵的情感。为了激发幼儿的感情与舞蹈.产生共鸣,我在舞蹈教学中注重培养幼儿丰富细腻的情感,把握好幼儿对舞蹈情感的感受、体验、表达三个环节,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我的做法是:1、培养幼儿喜、怒、哀、乐的情感。幼儿的情感表达方式比较简单,往往高兴则笑,生气则哭,不能准确、细腻地表现歌曲所蕴涵的感情。我则通过故事、情景表演等方法培养他们对各种感情的表现;2、引导幼儿感受舞蹈的情感。舞蹈是通过音乐作品的旋律、节奏、力度、速度等手段表现人的思想和感情的。为帮助幼儿进入舞蹈意境,首先我十分注重充满感情,富有感染力的示范表演。舞蹈教学是情感的熏陶,要使幼儿表演得有感情,教师先要充满感情,以情传情,把孩子带入舞蹈的意境,直接感受舞蹈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