瀚如星海的优秀文学作品是承载中华民族文化和思想的精华,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叶公好龙》即是散落在这些优秀作品中的一颗璀璨的珍珠,全文着69字,却寓深刻道理于其中,具有鲜明的训诫性、讽刺性和哲理性。
学习《叶公好龙》,文尾已配有译文,并且有前一册学习文言文的经验基础,文义疏通对学生来说自不在话下。学习难点是把第一眼看似平淡无奇的文字,玩味出隐藏的妙韵来,最终既得意又得言。突破这一难点的唯一捷径——读。读是学习文言文最基本的也是最好的方法,是文言文阅读的逻辑起点。
一曰听读。古人说话语调和我们不一样。“一简之内,音韵尽殊,两句之中,轻重悉异。”学生初次读文言短文,对《叶公好龙》中的助词“也”,连词“以”“而”及一些句式表达,把握不好在所难免。学习中,切不可急于求成,可让学生倾听老师范读,或借助声像媒体,反复地跟读,然后参照译文、借助字典,一字一句地读,力求在正读音、识文字、明句读(dòu)、察语气的基础上,感知课文内容,感受文言文的韵调节奏。
二曰研读。如果说听读是获得审美享受的基础,那么研读则是对审美意象的品味。这一层次的读要让学生放开声音反复读,一边读一边闭目凝思,让一幅幅鲜明的艺术画面在头脑中展现出来:叶公喜欢龙,到什么程度?天上的真龙知道了,一定会很感动,它会有哪些奇思妙想?当不速之客——真龙忽从天降,叶公竟怎样做了?“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这是为哪般?作者又是用怎样的言语形式呈现的?研读品味并不轻巧,但算得上愉快,因为一路上暗香疏影姹紫嫣红,永远别有洞天惊喜无限。你不得不概叹,名不副实、表里不一的辛辣讽刺及深刻意蕴尽在69字之中。
三曰美读。“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窥头于牖,施尾于堂。”“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集韵律美与语言美于一体,虚心涵咏拨心弦,浅酌低吟享意趣。当你摇头吟咏、大声朗读,乃至熟读成诵之时,伴随着思维的轻叩,审美意象鲜活生动了,阅读的乐趣体察到了,经典语言的魅力品尝于心。学生会蓦然惊喜自己不知不觉已成为学习文言文的主人,站在祖国五千年灿烂文化的基石上拥抱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