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服中心  |  合作联系
搜刊网
论文下载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论文下载 > 文化研究 > 呈语言文字“画面”, 还语言文字“情景”
呈语言文字“画面”, 还语言文字“情景”
来源:互联网 sk006 | 马宁
【分  类】 文化研究
【关 键 词】
【来  源】 互联网
【收  录】 中文学术期刊网
正文:

  阅读教学的第一要务是读。景美、境远、情深的课文要反复诵读。如古人所说“读之而喜,拍案叫绝,起舞旋走;读之而悲,涔涔泪落,脉脉欲诉。斯时不知古人为我,我为古人,但觉神入文,文入心,永不失矣。”

  从一定意义上说,语言文字本身它没有真实的画面、声音,不提供多种感觉的直接享受,它是虚拟的,空灵的,特别是对语言感受力低下的人来说,它不过是诉诸视觉的一个个冷硬文字,或诉诸听觉的一个个干瘪语音,甚至是一堆“乱码”、 一个看不清或看不见的“模糊世界”。语言文字是文章的第一要素,读文章必须从语言文字开始;提高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必须从提高语言文字的感悟力开始。教师应如何着力指导学生增强语言文字的感悟力呢?那就是加强朗读的指导,让语言文字打通文章与其他艺术部类之间的联系,呈现“画面”,还原“情景”。

  一、初读文章,“描摹” 画面

  语言文字其实是最具内涵,最具张力的画面。初读文章,便应帮助学生在脑海中形成相应的画面,这也应该是我们努力追寻的目标。

  “初读”非“粗读”。初读要使学生通过课文的文字表达,获得关于阅读文本的形式和内容的初步印象。“读文章想画面”是一种重要的阅读方法,初读文章时,要边读边想,脑海中浮现文章所描绘的情境,这样能拉近读者与文本的距离,与作者心神相通,深入理解文本内容。如在《冰花》(一上)一课 “小童看到的冰花是什么样的?”;二下《识字2》“你好像看到了哪些美景?”;《盘古开天地》一课 “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大神?”;《水乡歌》一课“来到江南水乡,我看到了……”这些要求我们在初读文章就要引导学生将语言文字立体化,产生形象的画面感,从而在整体上感受课文的语言,把意象中的画面与文字结合起来,然后再通过具体语言文字来丰满这样的画面。

  二、抓具有画面感的语言,“丰富”画面

  语感的其中一个要素是画面感——阅读时能够链接经验、发挥想象,脑海里浮现出清晰的画面,这就是对语言的形象感知。这是一项重要的阅读能力,教学时要依托文本进行指导、训练。

  哪些画面语言应该引起我们的关注?

  首先,关注生动形象的词语,如《开天辟地》——“一翻身”、“坐了起来”、“咔嚓”…… 这些诉诸画面感的语言,学生并不陌生,只要读好,语言文字立成了画面,大神的形象就会在学生的头脑中站立。再如,(二上)《识字5》“沙滩 贝壳 脚丫 ;海鸥 海风 浪花;珍珠 鱼虾 海带;港湾 渔船 晚霞”虽然只是词串,但词串之间有内在的联系,展现了美丽的大海。每组词串是同一主题的四幅画面,无疑,一读而过是不行的,要结合词语的含义及课文插图来联想。可让孩子分组练读后,说说读到哪一个词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孩子描述不上来,教师可以作渲染和补充。帮助孩子与现实或意象中的海联系。理解词语,让画面丰满;丰满画面,让词语具体生动,逐步实现,一说到海,孩子脑海中自然而然跃出这样的词,映出这样的景、信手拈来,活学活用。这就是把词语读成画面!

  其次,关注画面感很强的语段。如《青海高原一株柳》,“这株柳大约有两合抱粗,浓密的树叶覆盖出百十余平方米的树荫。树干和树枝呈现出生铁铁锭的色泽,粗实而坚硬。叶子如此之绿,绿得苍郁,绿得深沉,自然使人感到高寒和缺水对生命颜色的独特锻铸。它巍巍然撑立在高原之上,给人以生命伟力的强大感召。”这段文字的画面感极强。朗读时,教师通过三次想象把学生引入一幅延展的图画(一想经历虐杀生灵﹑高原风雪﹑雷轰电击时,柳树是怎样的?二想象它撑不过去时,是如何鼓励自己的? 三想象它在苦苦撑立时,平原柳树是怎样的?)还原“情景”, 进入一种浓烈而不艳俗,高雅而又可攀的两极相融的美。丰满画面,才能读懂一棵柳树,读懂一种精神,悟得人生的一个道理,最终领悟作家遣词造句的独特匠心。

  三、关注修辞语句,“补白”画面

  我们知道,运用修辞(比喻、拟人、排比等),可以产生生动形象、具有画面感的效果。抓住这些语言,细细品味,有利于学习语言,培养语感。如三下《北大荒的秋天》,“成片的大豆摇动着豆荚,发出哗啦啦的笑声;挺拔的高粱扬起黑红黑红的脸庞,像是在乐呵呵地演唱。”这里的拟人,突出北大荒丰收的欢乐,如果只是反复的朗读,难以体会句子的深意。可以让学生仔细读读后,听,原野上大豆“发出了哗啦啦的笑声”,地里挺拔的高粱正在“乐呵呵地演唱”。它们在笑什么唱什么呢?是因今秋自己结出了丰硕的果实而欣慰地笑?是为这片美丽的土地上人民的勤劳而自豪地唱?大豆和高粱真的能发出笑声、演唱歌曲吗?你读了仿佛看到了什么?然后再请学生通过朗读,读出欢悦的气氛。

  这样教学,学生通过想象画面、反复诵读,体会了词句的真正含义,既培养了理解能力,积淀了语感,还积累了语言。

  四、抓语言的留白处,“再创” 画面

  苏教版语文教材不乏表达的留白处,这些会让学生产生丰富的想象,和无限的回味,抓好文本的留白处,对语言文字的画面进行“再创”不仅可以更好的理解文本意境和内涵,还为学生提供了更多言语实践的机会。

  如文本中一幅幅生动有趣的插图,一个个意犹未尽的故事背后究竟藏着些什么?一句句点到即止的话语,都是对语言文字的画面进行“再创”的好素材。有了文本内容的铺垫,孩子的写话不会陷入“无米之炊”的窘境。如《蚂蚁和蝈蝈》的第二自然段:“几只蝈蝈看到了,都笑蚂蚁是傻瓜。”此时,如果抓住“蝈蝈会怎样嘲笑蚂蚁?”这一空白点,引导学生想象蝈蝈的表情、动作,语言等产生丰富“声像”,搭起了孩子和文本之间平等对话和心灵沟通的桥梁,使孩子不知不觉地融入文章的意境,走进小动物的内心世界,进行解读和创造,从而深化了理解,获得了独特的情感体验。《云房子》一文,可启发想象“小鸟们叽叽喳喳叽叽喳,会干什么说什么呢?”。 再如《朱德的扁担》一文中有这么一句“大家劝他不要去挑,他不肯”。就可引导孩子想象“大家是怎样劝的,朱德又会怎样说”。抓住教材中语言的留白,巧妙地引导学生把虚拟、空灵的文字,再创出画面和情景,就一定能丰富课文内容,激发丰富的情感,进而生成新的语言。

  只要我们的阅读教时时关注语言文字的画面感、情景性,引导学生“神入文,文入心”, “亲历”其间的喜怒哀乐愁怨思,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同时可以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力和运用能力。

相关推荐
热门期刊
曹雪芹研究《曹雪芹研究》
《曹雪芹研究》杂志,于2011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10-1177/I,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纪念·传...
矿产勘查《矿产勘查》
《矿产勘查》杂志,于1998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11-5875/TD,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海外传真...
中国实用儿科《中国实用儿科》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月刊)创刊于1986年,由中国医师协会、中国实用医学杂志社主办。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为全国儿科学核心期刊、国家科学技术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
电气时代《电气时代》
《电气时代》杂志,于1981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11-1244/TM,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应用与方案...
黄河之声《黄河之声》
《黄河之声》杂志,于1958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14-1039/J,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研究生论...
清明《清明》
《清明》杂志,于1979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34-1019/I,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中篇小说、短篇...
友情链接
中教杯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维普网 中国科学院 中国国家图书馆 央视英文版 中国留学网 中青网 中国国家人才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新闻网 中国学术期刊网
关于我们
平台简介
诚聘英才
企业文化
竞争优势
版权信息
服务条款
客服承诺
常见问题
版权声明
合作加盟
期刊加盟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导航
期刊大全
论文下载
课题申报
学术会议
编辑QQ
编辑联络
2007-2023
中文学术期刊检索机构
bianjibu777@qq.com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2007- 2023 中国学术期刊网(qika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08252号
本站是学术论文网络平台,若期刊网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及时与期刊网客服取得联系,联系信箱: bianjibu777@qq.com    
中国学术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