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家庭教养方式对孩子产生重大的影响。家庭教养方式是指家庭长者尤其是父母在与子女交往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教养观念、教养行为及其对子女的情感表现的一种组合方式,这种组合方式是相对稳定的,不随情景的改变而变化,它反映亲子交往的实质,是个体社会化的重要影响因素[8]。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鲍姆林德(Baumrind) 对父母的教养行为与个性发展的关系进行了长达10 年的研究,将父母的教养方式分为权威型、宽容型和专制型三种[9]。单亲家长由于自身的内疚感和自责感,对孩子大多采取宽容的教养方式。他们溺爱子女或者忽视子女,对孩子充满了爱与期望,但是却忘记了子女社会化的任务,他们很少对子女提出什么要求或施加任何控制,一味迁就,一味满足,在潜移默化中侵蚀了孩子的心理健康,使孩子渐渐地养成自私、任性、霸道的坏脾气,滋长着蛮横的恶习,而且也渐渐造就了孩子本人的脆弱和无能的人格。
单亲家庭教育的有效措施 单亲家长如何有效的开展家庭教育,如何引导孩子是决定孩子如何发展,发展的如何的关键性因素,所以单亲家长不能忽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由于家庭结构的特殊性,采用怎样的家庭教育的策略是他们面临的一个挑战,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入手:
第一,单亲家长要调整好自身的心态,正确面对家庭破碎这一事实,不要沉湎于伤心难过的情绪当中;在孩子问及家庭情况时,应如实向孩子解释家庭破碎的原因,不要带有任何的主观色彩,让孩子接受健全的婚姻观念,并及时的对孩子进行心理疏导,时刻关注孩子在这段时间里的心理行为上的变化。
第二,采取合适的教养方式,减少溺爱,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和坚强的品质。溺爱孩子是单亲家庭中最容易出现的问题,马卡连柯在《家庭与儿童教育》中直截了当地说:对孩子的爱需要有一定的限度,就像奎宁和食物一样,谁也不可能吃下几公斤面包并为自己的好胃口自豪[10]。所以,单亲家长应该克服自己的补偿心理,在孩子的生活上不要一味地包办,相信自己的孩子,孩子能做的事就让孩子自己去做,要让孩子自己独立和坚强起;物质上也不要一味的满足,与孩子共同计划生活的费用和家中的开支,让他们知道钱来之不易,让孩子树立起管理自身的意识。
第三,注重孩子心理健康的发展,多与孩子进行思想交流与沟通,做孩子的“知心朋友”。洛克曾说过“健康的精神寓于健康的身体是对于人世幸福状态的一种简洁而充分的描绘”[11],所以,只有心理健康的人才能使幸福快乐的人。单亲家庭的孩子往往自卑、孤僻、缺乏自信、不愿与人交往,心理心境多变,感情脆弱,敏感多疑,一些生活中的小事也会使他们产生微妙的心理变化,看到别的孩子与父母共同去玩耍时就会自我感伤,家长应及时与孩子谈心,进行心理疏导;多鼓励孩子交朋友,扩大孩子的交往范围,尽量避免孩子一个人独处,让孩子和同学共同参加活动,一起完成家庭作业等等;让孩子看到生活中的闪光面,重拾自信。父母必须明白:孩子最好的心理老师就是父母。
第四,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利用亲情弥补性别角色缺失的遗憾。对单亲家庭来说,影响孩子成长的决定性因素并不是父母的离异或死亡,而是他(她)所成长的家庭环境与气氛。家庭氛围是家庭成员间互动形成的人际关系和心理氛围,以及家庭成员的道德观念、价值取向、审美情趣等,是家庭中占优势的一般态度和感受。我们也称为家庭精神环境,与家庭物质环境相对应[8]。良好的家庭氛围对孩子的个性的成长非常的重要。家长应该知道不管哪一方带孩子, 都要让孩子与另一方面有接触与交流的时间,感觉到父母之爱。 并注意调动亲戚、朋友中的性别资源,给孩子适宜的影响,让其性别角色得到充分的表现和发展,培养健康高尚的人格。绝对不能将成人之间的怨恨或不满灌输给孩子,要让孩子在一个充满爱和关怀的氛围中成长。
第五,注重单亲孩子的德育,教会孩子如何做人。洛克认为,德行乃是人生最重要、最不可缺少的,缺乏德行,就无所谓人生幸福可言;因为缺少德行的人不可能被人瞧得起,也难以取得事业的成功[11]。一个人的品德决定一个人的命运,单亲孩子由于受到家庭变故的影响,心理和行为都会或多或少的产生一些变化,如果父母不加以引导,注重培养孩子的思想品德,那么孩子很容易受到外界不良因素的诱惑,产生是非错乱观。如果孩子是一棵树,那么树冠是孩子的智力因素,树干就是传输智力的各种管道,而树根则是他的根本,是他的素质系统,包括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习惯,以及自身的意志努力等,而这些都是需要父母通过爱、信任、鼓励和表扬等的灌输才能生长。
第六,注重孩子各种良好习惯的培养。习惯的养成是个长期的过程,良好的习惯会让孩子受益一生,反之,不好的习惯可能会毁了孩子的一生。单亲母亲要特别注意培养孩子礼貌、表达、倾听、分享、合作、自信、自己选择和自己决定、自己管理自己、自我控制、自我激励、努力做好最好等等习惯[12],这些习惯将帮助单亲的孩子在将来的社会生活中能更好的处理问题。
总之,对单亲子女的家庭教育要做到养育并重,不仅关心孩子的生活,更要注意教育孩子,关心孩子的思想、学习、交往,遵循孩子心理发展的规律,及时发现孩子身上的优点和不足,正确引导,使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明辨是非、善恶;切忌只管生活,不问其他;切忌把孩子交给长辈或学校就万事大吉,切忌将成人的负面情绪转嫁给孩子。家庭教育需日积月累,绝不可时紧时松,更不可听之任之。单亲家长要注意在家庭出现变故之后尽可能地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让孩子在第一课堂中汲取到尽可能多的营养。
参考文献:
[1]赵忠心.家庭教育学[M].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袁良玉.现代家庭教育[M]. 山东大学出版社.(1998)
[3]苏晓丽.单亲家庭子女教育初探 [J].科教文汇,2010,198-199.
[4]沈海勇.浅谈单亲家庭学生的教育策略 [J].中国教育发展研究杂志,2007,4: 134-135.
[5]严苏凤.单亲家庭子女的人格缺失及调适策略 [J].文教资料,2011,129-130.
[6]初德和.让单亲家庭子女走出阴影 [J].青年教师,2007,51-52.
[7]张嫒.浅析单亲家庭孩子的特殊 [J].才智,2011.
[8]徐燕.浅谈家庭教养方式, 家庭氛围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 [J].管理观察,2009,224-226.
[9]林崇德.发展心理学[M]. 浙江育出版社.(2002)
[10]吴式颖.马卡连柯教育文集[M].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11]洛克 ,大建徐.教育漫话[M].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12]夏婷冯.世上最划算的教育: 童年需要培养的 38 种好习惯[M]. 中山大学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