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舞蹈是一种以人体的动作为表现形式的艺术活动,本文阐述了在舞蹈教学中怎样充分发挥教学环境,教学内容等方面培养学生的舞蹈表演意识。
关键词:舞蹈;表演意识;创新
舞蹈作为一种以人体动作为艺术的活动,舞蹈这一直观性的艺术,恰好符合学生们的身心发展,模仿性强等心理特征,于是舞蹈成了他们喜爱的艺术活动之一。老师在教授学生舞蹈过程中,不仅要讲授一些舞蹈的技术要领,还应该在平时训练的过程中 培养他们的表演意识。培养他们的表演意识具体来说就是培养学生的舞台习惯意识,形象美感意识,作品表现意识及学生的创新意识的培养等。授课老师应该循序渐进,逐步培养他们的舞蹈表演意识。
一、舞台习惯意识的培养
标新立异的文章,必能打动读者的心理,回味无穷,舞蹈教师要想培养好学生的表演意识,也需要标新立异。对舞蹈教育来说好的立意就是对学生舞台习惯意识的培养。这对舞蹈初学习者尤为重要。这是培养学生表演意识的首要方面。
在舞蹈的学习中,教师要给学生说明,练习舞蹈是一个艰苦而长期的过程,要有那种敢于吃苦,勇于坚持,不怕挫折失败的精神,清晰认识到舞蹈教育也遵循从量到质的规律,不是一蹴而就就能成功的。同时还要给学生们输入这样一种思想,舞蹈就是一门艺术,舞蹈的载体是表演者,不论多么简单的舞蹈动作,还是多么繁杂的舞姿,只要是在做舞蹈动作,就要做到最好,就是那种立在舞台台下万千观众的表演,一举一动,一个面部表情都要按照表演要求完成,杜绝马虎和心不在焉。
换句话说就是老师在学生们接触舞蹈这门课程时就要求学生对舞蹈有一种敬畏而又向往的感觉,一个小动作一个眼神都要严格按照表演要求规范自己,时间长久就有那种心有舞台,身在舞台的表演意识,为以后真正的踏上舞台打下坚实的击锤。
二、形象美感意识的培养
舞蹈就是人们根据现实编排的一种艺术表现,舞蹈的每一个动作或一连串性的动作无不揭示了人类的美。舞蹈可以将人类的真善美经过不断变换的,带有节奏感的经过身体的表演展现出来。由此可知,舞蹈表演无论是在地面还是空中,从各个不同的视野去欣赏他,舞蹈的表演必须是连续的流畅的展示,给观众的感觉必是极富节奏,赏心悦目,因此对学生表演意识的培养的另一个方面就是美感意识的培养。
第一,学生在舞蹈的练习中,对各种基本的舞姿动作老师应该启发他们,让他们仔细体会每个动作每个表情所包含的思想情感。并且努力经过自己的体验将他们在舞台上真是的表现出来。只要心中始终保存意念,才能找到舞蹈真正的感觉。比如,对学生教授“横拧穿胸”舞步时,可以教授学生在跳这一节奏是感觉是在无边无际的草原,是那种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意境,培养学生的感觉美的意识。
第二,在舞蹈教练中培养学生精准的节奏感,不仅是舞蹈本身舞姿的节奏感,还有背景音乐的节奏感。一方面就是要求学生的舞姿动作要动静,张开舒展流畅自然等,另一方面,舞姿的节奏要和音乐的节奏协调,要将舞姿和音乐节奏默契的结合在一起,达到听觉和动作完美的结合,只有这样才能表演自然有序。节奏感和乐感的默契不是短期之内就能够练成的,这要求学生不停的反复的练习,逐步提高的过程。教师也应该在舞蹈教学中选择那些节奏感强,有代表的音乐,让学生根据音乐的节奏感在我感觉舞蹈的节奏。
第三,要注意表演的风格,风格的把握是决定表演效果的关键。不同种类的舞蹈,其来源、性能与特点,特别是其中所蕴涵的民族性格都是各不相同的,如汉族的灵活矫健、蒙族的豪迈剽悍、藏族的雄浑潇洒、维族的热情诙谐等。每学一种舞蹈,不仅是学会一些动作,更重要的是应当掌握它的特色与风格,并将这些要领渗透在表演中,只有这样,表演起来才能有韵味有灵魂。
形象美感意识的培养和训练,其实就是一个引导学生从感知美到理解美再到表现美创造美的过程。通过这一教育,不仅要使学生明白什么是美,还要养成并强化表现美的意识及能力。当然,这也要求教师无论是对舞蹈表演表层技术的琢磨,还是对其文化底蕴的深层探索,都必须独具匠心。
三、作品表现意识的培养
无论是对舞蹈技能方面的训练还是,美感意识的培养无非就是要淋漓尽致的展现舞蹈作品。因此,就要求教师培养学生的作品表现意识。
要想从根本上行表演好一个舞蹈作品,最主要的就是了解这个作品,体会这个作品所包含的内涵和意境,自将自己的理解融入到舞蹈表演中。因此,对学生培养作品表现意识可分为两步,一个是培养学生对作品的理解能力,二是对作品的表现能力。
在对舞蹈作品排练的过程中,老师应该向学生讲清楚舞蹈作品的资料,主要包括作品的创作背景,情节,融入的感情,表现的主体等。然后,老师在音乐背景中用生动的语言讲述作品,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能力,使其有种身临奇境的感觉,体味作品的感受。老师在讲述作品的同时,可以依据舞蹈发展的剧情,给学生们表述各种人物造型,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作品,激发他们舞蹈表演的欲望。
神韵是作品的灵魂,作品的灵魂主要寄托和体现在作品的艺术形象上。作品的表演能否吸引观众,感动观众,让观众感到共鸣,主要因素是对作品的艺术形象。神韵是舞蹈表演的最高境界。要使学生明白,要做到传神,要达到韵的境界,只能是通过长期而艰苦的心摩手追,逐步去领会,逐步去升华。
四、大胆创新意识的培养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也是培养学生表演意识的一个方面。新陈代谢展现出了生命的活力,推陈出新也是舞蹈活力的源泉。在艺术的生涯中,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老师应该教导学生一种不满现状的精神,不要固步自封,要敢想敢做,敢于探索,创新。创新意识达到社会的发展,小到舞蹈艺术,只有经过创新才能持续发展,永葆活力,才能与时俱进。
三、结论
舞蹈表演意识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一个按部就班、由浅入深,有量到质的过程,所塑造的是学生综合的表演能力和表演素质。长久以来,重专业轻文化、重技术轻理论一直是舞蹈教育中的顽疾。没有扎实的文化底蕴,是很难在艺术上有所造诣有所发展的,所以,我们的教师必须扭转这种局面,坚持一手抓专业技能技巧的训练,一手抓文化理论知识的教学,只有这样,才能为社会培养和造就一批批德艺双磬的高素质舞蹈人才。
参考文献:
[1]叶 晖.民间舞发展与课堂教学应用[J].舞蹈, 2006,(3)
[2]何 群.论游戏、模仿、动作中的舞蹈教学[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2006, (1)
[3]罗雄岩.中国民间舞蹈文化教程[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