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不少教师感到同学生沟通难,施教难。班主任工作出力不少,成效不大。如何同学生进行有效地沟通,既当受学生尊敬的师长,又做学生的知心朋友,从而达到成功教育的目的,这是摆在我们每个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怎样同学生成功沟通呢,下面谈几点浅见: 放下架子,平等对待学生是沟通的基础 教师同学生沟通难,很大程度上是教师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自觉不自觉地、或多或少地存在着师道尊严思想。总感到我是教师,你是学生,学生接受教师的教育,学生听老师的话是天经地义。因而,动辄以长者的口吻说话,带有居高临下的意味,缺乏那种平等的、商量的、征求意见的、民主的气氛态度。而学生,尤其是高年级学生,从他们这一时期的心理特点来看,自以为是小大人,长大了,有一种独立的心理欲望,因而就不象幼儿园低年级时,把老师看得那样神圣,那样“至高无上”,对老师言听计从。老师如果老用一种长者的、带命令性的、甚至是训斥的口吻同他们交往,就会无意中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长此以往,师生感情疏远难以沟通在所难免。要改变这一点,重要的是教师要更新观念,调整角色,放下架子,对学生多一些平等,多一些民主,多一些商量的口气,多一些商量意见的口气。比如,这事这样办“你看怎样?”、“你看行不行?”、“这样可不可以?”、“会不会更好?”、“你看怎么办好?”等等。学生感到教师尊重他,自尊心得到保护,与教师的距离也就拉近了,学生就会把教师当知心朋友,沟通交流也就不难了。所以那种埋怨现在的孩子是独生的一代,是娇生惯养的一代,是不好教育的一代,是十分片面的。非不可教也,是不善教也。 理解是沟通的前提 俗话说:理解万岁。任何人之间的交往都离不开理解。作为正在接受教育的玩童就更需要理解。学生拥有自己的一片蓝天,拥有自己的活动空间,拥有自己的感情世界。这是孩童时代学生的专利。老师不要对学生要求过高,对学生的要求不要成人化。幼稚、单纯、活泼、天真而富于幻想,是他们的天性,也正是他们的可爱之处。这些天性,决定了他们容易异想天开,容易违犯纪律,容易出错。一旦违犯了纪律,出了错,办了荒唐事,这就需要老师理解。只有老师真诚理解,才能帮助学生找出犯错的原因,使其接受教训。也只有理解,才能抑制消除自己心中的焦躁和不冷静,心平气和地对学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使学生在吃一堑之后能长一智。在这样的循环往复中成长成熟起来。学生真正感到了您亲切的关爱,何患不能与之沟通呢?理解才是沟通的前提。 热爱学生是沟通的根本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与学生沟通最根本的是要有爱心。有“爱心”才能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关怀学生。尊重、理解、关怀的过程就是施爱的过程。老师只有爱学生也才能更耐心细致地去了解学生,教育学生。教师有了爱,就有了教育的主动性,就有了教育成功的可能性。有爱才能做到:当学生受到挫折、心灰意冷时,给他温暖与鼓励;当学生受到委屈时,给他安慰与关怀;当学生取得成绩时,给他肯定与表扬。这样,学生怎会不容纳你接受你呢?象媒体披露的那些讽刺、挖苦、体罚、侮辱学生的老师(在学生脸上刺字,逼学生吃粪等),最关键的是缺乏爱心。他们不具备最起码的做老师的资格,所以,他们的教育注定会失败。爱,是教师的本质,是师德的核心,是做好学生工作的根本。
《精细石油化工进展》
《西安工程大学学报》
编辑QQ 
编辑联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