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等国曾把废弃的唱片再度设计成为果盘等形状的包装容器,用回收的包装盒及纸板,精心设计成生活中功能各异的座椅。不仅赋予旧材料以新的用途与生命,使之重新回到消费者当中,同时又具有独特的文化品位。类似材料的再度使用在包装领域中屡见不鲜,尤其在经济发达、文化素养较高的国家与地区更为普遍。而在发展中国家,对废旧垃圾的再度利用重视程度还不够,民众的参与度也不够广泛,这很值得我们深思。
(三)包装设计的内容上要突出环保和绿色概念
包装发展到今天,其功能已不再仅仅局限于满足物流和保护产品方面,包装同时也是企业向人们传递产品信息和经营理念的重要途径。设计者如果能够在包装设计的内容上加入“绿色”和“环保”信息,不但能体现企业的“绿色”经营理念,增强消费者对产品的信任度和认同感,同时可以增消费者的环境保护意识,提高民众的环保参与度。例如,在产品包装上印上包装可循环利用的图案,告诉 消费者注意环境保护和循环利用包装等信息,均可以取得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因此,在包装设计的信息传递上,应多强调与宣传环保方面的信息[8],在图案、品名、色彩、文字间流露出绿色包装的氛围,使其形成一种设计主流而传播。在设计中时刻体味设计与生产的调和、生产与消费的默契、生活与生态的和谐。
三、实施生态友好型包装设计的困难和建议
(一)当前推广生态型包装设计的困难
当前,在我国发展和推广生态友好型包装设计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认识上、评价体系上、法律上和技术上:1)对生态友好型包装认识上存在不足。长期以来,人们对包装设计的认识和实践是以市场需求和商品促销为基础的,其设计创意的定位重点放在商品和销售两个领域考虑,甚至有人认为包装往往比内装的产品更重要,改变包装的设计就意味着改变了商品本身,而在整个设计过程中很少涉及到环境问题;2)在评价体系上缺少对生态友好型包装具有可操作性强的定量评价的办法。ISO14040规定的生命周期评估(LifeCycleAs-sessment,简称LCA)被公认为是比较权威的评定方法。然而,完成一个绿色包装的LCA,涉及到原材料的采购与生产,包装制品的加工与制造,包装产品的使用与流通,包装的废弃与回收,包装的复用或处置等全过程。要在每一个环节对所有数据进行收集和统计分析,工作量大的几乎难以实现,可操作性较差;3)对生态友好型包装的立法滞后。当前,我国还没有针对生态友好型包装的专门性立法,实施和监管过程中缺少相应的依据;4)技术上的难题主要体现为对当前生态友好型包装材料的研发不足,生态友好型包装材料成本相对较高,企业缺乏实施生态友好型包装的积极性。
(二)推广生态友好型包装设计的建议
针对当前推广生态友好型包装的相关难题,政府主管部门应资助相关专家进行常用包装系统的LCA评价系统实用化研究及数据库的建设,制定产品再循环过程中每一级循环的产品对环境污染的统一标准,提出比较完善的适用于包装产品LCA的名词、符号、参数、操作步骤和分析方法;加强对生态友好型包装的宣传和鼓励措施;研发新的价格相对低廉的环保型包装材料;完善立法工作,建立健全对生态友好型包装设计的法律体系,使生态友好型包装设计的推行和监管工作有法可依。
四、结语
发展生态友好型包装不仅是包装设计本身面临的一场革命,也是包装材料的一场革命,更是有关我们人类生存发展的革命。生态友好型包装给包装设计带来了更多的挑战,也带来了更多的机会。企盼生态友好型包装真正成为21世纪的迷人色彩,成为包装设计的未来。
参考文献:
[1]韩东晨.以生态的观点思考包装设计[J].包装工程,2004,25(2):120-123
[2]李雷.论市场营销条件下的产品包装设计[J].包装工程, 2005,26(1):164-165
[3]刘启文.绿色产品设计选用材料及技术经济分析[J].包装工程, 2004,25(2):162-163
[4]奚愚生,黄密.再谈过度包装[J]. 包装工程,2007,28(7):178-180
[5]曾景祥.新材料在现代包装设计中的应用分析[J].美术观察,2005(10):48
[6]高福麒.工业包装技术[M].北京:新时代出版社,2005.
[7]沈卓娅,刘境奇.包装设计[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
[8]王友良.论包装设计的文化支持[J].现代财经,2002(6):20-21